成佛前的释迦菩萨在与摩罗的对峙中,一直以慈悲之心待之。菩萨心想:“摩罗并不知道我的情况,我的这期生命中的素质,其实是过去无数世、无数个大劫所造善业的结果;然而他却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事实上,我不是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是精灵或非人,也不是天神或者梵天神。为了显示给一切有情众生关于轮回中的老、病、死的过患,我在一位人类女性的子宫里受孕。”
关于这段话,义注给予以下的详述:不能确定的说,菩萨是人、是精灵、是魔、是天神或者梵天神,因为这些有情都没有肩负菩萨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如果要问为什么菩萨会被人类的妇女生出来,如菩萨所说:是为了让人类、天神、梵天神等,去了解轮回过程中的老、病、死的过患。
进一步的详述:没有任何的天神、魔、梵天神或者梵我,可以创造出一个有情众生。实际上,仅仅是每个个体意识流升起的贪爱,导致了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而贪爱本身,会导致做出正确或者错误的行为。
更明白的比喻:业如同大地的土壤,心识犹如种子,贪欲就像水,三者的结合会让草木发芽。同样的,业、心识和贪爱的结合也会使有情众生出现。
如果缺少了贪爱的滋润,即使有业的土壤和心识的种子,种子也不会发芽成长。由于尊贵的阿拉汉圣者已经去除了贪爱,所以他们不会再次投生。
因此,由于三种原因而出现的有情众生,被像投生、衰老、死亡之类的苦之瀑流所征服。菩萨及佛陀是想要移除众生的痛苦而出现的。
使得众生受到如投生之苦的根本原因,就是贪爱;如果贪爱被拔出,投生就不再发生。如果投生不再发生,衰老与死亡就不再发生。
于是,首要的就是要去除贪爱;而无明滋生出有情众生对六门目标的渴求,并以这为快乐。比如想得到可见的色法目标,可听、可触摸的色法目标,想要永恒,想要快乐等。
只有对贪爱的根源——感官目标的完全了知,即彻底了知五蕴(苦谛),然后通过禅修证得道智,才能完全地断除贪爱。
六门目标的不完美意味着无常,这种无常通常是在衰老与死亡发生的时候才被注意。而当这种六门目标的不完美被观察到的时候,对附着其上的贪爱会被抛弃。
当贪爱被抛弃的时候,投生等轮回之苦就会止息。对衰老与死亡的洞见,会形成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停止轮回之苦的基础。
于是,菩萨在摩耶夫人莲花一般的子宫内受胎来到人世间,是为了向众生示现衰老与死亡的本质,因为认清这些本质是停止轮回之苦的关键。
更深入的说明:如果菩萨投生为一位天神或者梵天神,来教导衰老、死亡之类的自然之法,以及展现一些神通,其他有情众生是不会相信他的。
反之,他们会想:“这位天神或者梵天神,已经是享受了快乐、幸福、永恒、不朽,却来教育我们无常、苦、无我的道理,怎么能够相信呢?”
因此他们不会相信,也不会恭敬的听闻法,而仅仅会想:“有什么是天神或者梵天神不能教的吗?没有!有什么神通是他们做不到的吗?也没有!因此,他的教导和神通没有什么新鲜的。”
正如很多人亲眼所见,菩萨由摩耶夫人所生,成年后享受感官欲乐;有了儿子之后,菩萨放弃世俗生活而出家,成为一个隐士;又经过苦行之后,最终菩萨找到了成佛之路。
于是,在他开始教导法,使衰老与死亡的本质明显起来,解释无常、苦、无我的本质,所有人都会恭敬的听,并且想:“即使这样尊贵的人,拥有无比的能力与智慧,了解一切的法,也不能克服老、病、死,何况我们?”
“我们的佛陀,教导我们去除如投生一样的轮回之苦,深刻的洞见世间一切事!涅槃是真正的没有生、老、病、死之苦,是真正吉祥的!”
带着这样的信心,人们会按照佛陀的教导,以观智洞见所谓的色身,只是五蕴合和的产物,是苦,也是苦的根源。
他们同样会洞见贪爱的过患,洞见对五取蕴的贪爱会导致不断的轮回。在洞见了这些之后,有情众生会升起悚惧,而远离苦的根源——贪爱,这是苦集圣谛。
他们也洞见了五取蕴的形成——苦圣谛;于是他们会停止贪爱,也就是取得了证悟涅槃的资质,而涅槃即是苦的完全止息——灭圣谛。道圣谛,则是灭苦的方法,即正见、正思维等的八支圣道。
于是,释迦菩萨说道:“我成胎于摩耶夫人莲花般的子宫之中,投生在这个人类世界,是为了向有情众生显示轮回过程中的生、老、死之苦。”——摘自《大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