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落前战胜摩罗天子之后,释迦菩萨依次获得了三种智:在初夜时分得到宿命智,在中夜时分得到有情死生智,在后夜时分得到漏尽智,以下将详述过程。
获取三种智的过程:过去发生的身心过程,如姓名、出生地、所属家族等仅仅只是概念,在巴利语中被称为“Pubbenivāsa”,能回忆起过去世的能力被称为宿住随念智。
佛陀教导称之为第一种“明”,以下是佛陀取得这种智慧的详细过程:在菩萨还在金刚座上,居住于一万个轮围世界的人、天、梵天不约而同的集合过来,
呼喊着:“快来吧,天神与梵天们,伟大的菩萨的胜利和摩罗的失败已经很清楚。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吉兆并庆祝菩萨的胜利和将要证悟佛果。”
当时,50由旬大的日轮放出千种光明,像一个金色的车轮就要投入大海之中。40由旬的月轮放出冷光,照亮整个宇宙,像是一个就要被投入银河之中的银轮(请把宇宙想象成一个大金色宫殿)。
在宫殿的中央,菩萨面相安详,他的金色身光使得菩提树周围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品,都像是在金水中浸泡过一遍。在中间的金色宫殿里,菩萨看上去十分庄严。
释迦菩萨盘腿安坐于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之上,树冠如同宝石结成的大伞,菩萨在伞下思维着法——缘起、四圣谛等。(关于菩萨思维法的过程将在后面叙述)
天神和梵天们的虔诚礼敬:当时,站在三十三天的帝释天吹响了一由旬长的海螺,召集天神与梵天。此海螺的声音可以远达一万由旬那么远。
帝释天边吹着海螺,边赶到菩提树下。不仅仅是此世界的帝释天,所有一万个轮围世界的帝释天,全部吹响着海螺来到菩萨面前。
大梵天来了,举着曾被丢在须弥山顶的白色巨伞,为菩萨遮盖。所有一万个轮围世界的大梵天也都举着他们的伞,密集到伞与伞之间没有空隙。
夜摩天之主Suyāma,站在菩萨身边用扇子为菩萨扇风。所有一万个轮围世界的其他夜摩天之主,也以同样的方式礼敬佛陀。
兜率天之主Santusita,也用宝扇为菩萨扇风。所有一万个轮围世界的其他兜率天之主,也以同样的方式礼敬佛陀。
四大天王天的音乐神、舞蹈神等,前来菩萨周围表演天乐, Beluva随着乐声起舞歌唱。同样的,其他轮围世界的四大天王、乐神等也是如此。
所有一万个轮围世界的男性、女性天神们,全部都聚集过来以各自的方式礼敬佛陀,有的举着珠宝拱门,有的拿着七宝,有的拿着金色大香蕉,有的提供金碧辉煌的住所;
有的拿着金色扇子,有的献上赶象用的鞭子,有的拿着天花,有的以金碗盛水,有的点亮宝石座的油灯,有的拿着金色的镜子、石刻镜子、七宝镜子。。。
所有居住在一万个轮围世界的天神们歌唱着、舞蹈着,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并各自献上各种的天花、香水、香粉。整个天空中飘满了天花和香粉,如大雨一般地纷纷落下。
天神们如此地礼敬,是因为他们相信当菩萨证悟佛果的时候,他们自然可以听闻到佛陀讲法,并得到证悟涅槃之路的方法。
当有情们将心,导向九种出世间法(四种道、四种果、涅槃)的时候会有喜悦,并且他们亲见了各种悦目的奇迹。佛陀会教导了生脱死之法,帮助有情脱离老、病、死等各种苦。
虽然因为上述的原因,天神们都在高兴的礼敬菩萨;但是菩萨的心,并没有被牵引着生起波动之喜,他没有注意到这些,而是在反复思维着他的法。
在点缀着繁星的苍穹,须弥山如帘幕一样的保护着菩萨。一万个轮围世界和七种喜的状态,就像一个大的七重宫殿一样。
菩提树所在的位置,其高低错落如同一个巨大的音乐厅,金刚座如同一个大演讲座,菩提树如同一把大伞,全部在这一万轮围世界的七重宫殿之中。
端坐在这样的殊胜环境之下的菩萨,并没有注意到菩提树周围礼敬他的一万轮围世界的天神们。菩萨只是在思维法,他的精进力强而敏锐,他的正念稳定而清晰,他的身心轻安平和,他进入到初禅的禅那之中。
释迦菩萨的心流,完全投入到第一禅定的禅相,完全去除了五盖及感官欲乐,寻、伺、喜、乐、一境性这五个禅支,不断地升起。
接着,菩萨进入第二禅定,去除了寻和伺禅支,专注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因此喜与乐禅支也增强。
接着,菩萨进入了第三禅定,在去除了喜禅支之后,菩萨仅仅感受到乐,受到乐的感染,舍受升起。他的心更加纯净,而智慧也更加敏锐。
接着,菩萨进入了第四禅定,身心的喜与乐完全消失,舍受更强。在舍心的作用下,禅相如同月亮一般的明净。
菩萨心流的八种素质:当他实行六年苦行的时候,菩萨的心流就十分纯净,具有无贪、无嗔、无害的特点,从而摩罗没有机会发现菩萨的弱点。
同样的,就是菩萨在Sāla树林即将证悟的这个月圆之夜,他的心流进过八定之后变得更加纯净。当一万个轮围世界的天神们在菩萨战胜摩罗之后前来礼敬的时候,菩萨的心依旧集中在法上面。
如前所述,菩萨的心投入到色界第四禅定,有能力强化其第四禅以具备下面的素质:四禅非常纯净,因此心流在整个过程中非常纯净,因为心流的纯净,会散发禅定之光。
因为舍弃了导致贪的原因的喜与乐,同时也舍弃了导致嗔恨的苦与忧,菩萨的心流中没有贪爱与嗔恨。因为没有心流上的污染与污点,从而心流中没有随眠烦恼产生的烦恼。
通过十四种御心法,菩萨的心流柔软、适业,随顺菩萨的心愿有如揉搓的很好的皮革和处理得当的虫胶。
通过御心法,菩萨的心柔软而敏感,如同新炼抛光过的金子,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锻造性,可以很容易的制成想要的器物;
菩萨的心流可以随着菩萨的意愿,很容易的完成各种诸如忆起过去世,看见远方或天界的目标、隐藏的目标,和非常难见的目标等任务。
因为拥有如上所说的素质,心流稳定的保有着这些素质,所以能容易的完成各种任务,心流柔顺的听从菩萨的意愿。
菩萨的心流不会动摇,具有坚定的信,精进,念,定和慧。从而不会产生因为信念动摇,而导致的懒惰、掉举、追悔等心的污点;换句话说,这些不善心不会出现在菩萨的心流中。
另外,菩萨的心流能专注于非常强的第四禅。完全去除了五盖。因为去除了不够稳定的寻心所,菩萨的心流纯净得就像要发光一样。
菩萨的心流中,去除了由获得禅定可能带来的慢、邪见、虚伪等污染,其中没有贪心所。因为五根而适合任务,可以按照菩萨的意愿适合成为各种神通的基础。
经过完美的培育,菩萨的心稳固。因为这八种素质,菩萨的心只要倾向于某种想要了解的法,他的心就会投向这个目标。
具有如上所说八种素质的菩萨的心流,现在已经非常地纯净、明净,当心流倾向于某种目标时,神通的速行心很容易升起,菩萨的心倾向于了解过去世的过往(宿命通),这种能力可以回想起过去诸劫的活动,事件和经验。
于是,宿命通在菩萨的心里升起。通过宿命通,菩萨了解到从上一世直到身为善慧隐士时其中的经历;菩萨同样回溯了更久远的经历,然后再回溯到前一世为兜率天神的那一生。
菩萨的第一明是在上夜时分取得,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怎么在一个心识刹那中,可以了解那么多的过去世经历?
答案是:虽然仅仅是一个心识的升起,但这个心识去除了因为无明而遮蔽的过去世经历,所有过去世发生的经历,会由这个心识之后持续升起的心识所体会。
菩萨同样取得了保证他证悟的出世间的智慧:无尽的轮回之中只有名法与色法;其起点不可得知,在生、老、死的过程之中也只有名色二法;
在所有的时间与空间中,名色流只是一个相续的过程,像油灯的灯火,也像河中的水流,在业果法则的作用下,名色流执行诸如看、听、嗅等六根门的功能;
驱动众生身、语、意的行为,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你”、“我”、“他”、“人”,也没有哪一位天神可以创造一个有情众生。
通过宿命通,菩萨去除了二十种诸如“身见”的邪见。身见分为四类:色蕴是我,我有色蕴,色蕴存在于我中,我存在于色蕴中。
五蕴中其他的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同样也有这样四类的邪见。如此,释迦菩萨去除了曾经在过去世起作用的无明的影响。
当菩萨在上夜取得第一智之后,他回忆起很多过去世发生的事;去除了二十种邪见以及久远以来的无明。当菩萨引导心流,在前述的八种素质的帮助下,取得了知解有情众生因何业而投生轮回的智慧。
当菩萨的心如此专注、清净、光明、无垢、无瑕、柔软、适业、稳固与达到不动摇时,他引导其心,使心倾向于观有情众生死与生的智慧。
菩萨以清净的、超越人眼的天眼,见到众生死亡与再度投生——低贱与高贵、美丽与丑陋、幸运与不幸——他了解众生如何依照自己的业而承受果报;
他见到:这些众生具有身、口、意的恶业——他们诽毁圣者,秉持邪见,依邪见而造作不善业,他们身坏命终、死亡之后,投生于恶道、苦趣、下界、地狱。
而另外这些众生具有身、口、意的善业——他们不诽毁圣者,秉持正见,依正见而造作善业,他们身坏命终、死亡之后投生于善趣、天界。
如此通过这种智,菩萨可以看见有情在死亡之前或者刚刚投生;他们因为出生在不同的家族、阶级或低贱或高贵,或美丽或丑陋,过着幸福或痛苦的一生。
菩萨看到那些因为过去的无贪善行而今生富裕繁盛,那些因为过去基于贪心的不善行,导致今生辛劳而贫穷。
看到这些受苦的众生,菩萨思维:“是什么样的行为让这么苦界众生受苦?”第二种有情死生智(天眼通),帮助菩萨看到那些众生过去世所做的不善行。
之后,菩萨继续思维那些投生在人、天等善趣的有情众生,享受着感官欲乐的原因,“为什么这些善趣众生可以过着这样的生活?”通过智慧,菩萨会看到这些众生过去世所做的善行。
在仔细的观察了众生过去世所造善业与不善业之后,菩萨了知:“苦界众生在过去世中有种种身、语、意上的不善业:
他们诽谤,侮辱,辱骂圣者,持有邪见。因为邪见,他们自己造不善业,并且影响其他众生造下不善业。在身坏命终之后,他们投生于畜生、鬼道及阿修罗等苦界。
而那些在过去世造下身、语、意善业的众生,他们没有诽谤,辱骂圣者,他们不持邪见而具有正见,他们不但自己造善业,也影响到他人造善业。于是在死后,他们投生于人、天 等善趣。
菩萨于中夜时分获得第二明(知有情死生智),并因此去除了无明与错见。在这两种智慧的帮助下,菩萨了解有情众生过去世行为的真相,并去除了十六种疑,使得菩萨的心,到达了更高、更纯净的程度。
这里用简繁两种方式,对第三明——漏尽智进行描述,在备注里值得用详尽的篇幅进行叙述。菩萨在后夜时分取得阿拉汉道智、成就漏尽智,并因此获得了一切知智,而在人、天、梵天之中证悟成佛。
他的心倾向于获得阿拉汉道智,心住于十二缘起: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与死。菩萨分别顺序、逆序观察十二缘起,之后获得了圣道。这是简略描述。
详述:四圣谛没有出现在帝释天或强有力的梵天或培育了深厚定力和神通的个体心中,于是有人会问,四圣谛微妙难解,在无始的轮回过程之中甚至在睡梦中都没有出现过,为什么却出现在没有老师教导并修苦行的菩萨的心流之中?
答案是:巴拉密的伟大力量。菩萨在四阿僧祇劫又十万大劫的时间里经历了不可数的过去世,积累了在四种模式基础上的布施巴拉密,有时甚至会布施出自己的生命。
在每一个过去世当中,他使自己在关注到色法(物质现象)的时候,去除或者减少贪心的升起。这使得菩萨到达一个境界,别人会想“是不是那个尊贵的人的心流里没有一丝的贪呢?”
类似的,由于持戒巴拉密、忍辱巴拉密和慈巴拉密的美德,菩萨在四阿僧祇劫又十万大劫之中,以慈心之水阻止愤怒、忧虑的升起和相伴的妒忌、悭吝、追悔的升起。
因为许多世累积的智慧巴拉密,菩萨得以去除愚痴和错见的影响,从而具有高度纯净的智慧。当他有机会遇见佛陀、辟支佛、大弟子或者其他善知识的时候,
他会询问“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非法,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什么法是错误的、什么法是正确的,什么法是邪恶的、什么法是高尚的。”因为这样的询问,他得以去除对法的怀疑,让智慧一世又一世的累积。
在过去世,菩萨通过鞠躬、表达敬意、让座、起立,去恭敬年长者,如父母、叔叔等。他也恭敬修行导师,通过这些行为,他去除了傲慢与掉举,从而摆脱无明的影响。
就像失去毒牙的蛇,无角的公牛,以绳子做成的刮脚刀;菩萨形成了忍辱的美德,以慈心对待众生,及以悲心帮助众生。
菩萨放弃世俗的奢华生活与王位,而选择弃世出家成为隐士。在森林中他发展禅那,去除五盖与感官欲乐的影响。
在过去每一世中,他对女性友好。因为真实巴拉密,他不说欺骗世人的虚假的话,因为精进巴拉密,他去除懒惰而专心于禅修,去除不乐而持续积极与快乐的积累巴拉密。
这些善良的行为与努力,以及如前所述的良好习惯,导致菩萨的心流一世接一世的更加纯净。菩萨随着巴拉密的累积而去除烦恼,在每一世当中,净化的过程一直都在重复。
由于没有升起道智来彻底断除烦恼,曾经镇服的烦恼又会升起,这时只能重复净化的过程。但菩萨不会认输或放弃,而是通过继续累积中等和上等巴拉密的方法来去除烦恼。
在四阿僧祇劫又十万大劫的轮回中,他以此种方式去除了心流中烦恼的升起,去除了无明与愚痴,这是导致堕落及轮回的主因。
同时,他培育了信、精进、念,定和慧等五根,这五根越来越强,由此,菩萨穿越轮回的苦海,以巨大的热情完善巴拉密,在身为维山达拉王子的时候,
他将玛蒂王妃布施出去的行为,成为他证悟佛果之前最后的一件善行。随后,他投生于兜率天,享受着天界的快乐并等待证悟成佛的时机。
因为去除了贪与嗔的影响,菩萨获得甚深的智慧,因为累积巴拉密,甚深、难解的四种圣道的智慧在菩萨的心中升起。
在他拜服在燃灯佛足下的那刻起,他就以普通人难以做到的方式开始累积巴拉密,因为菩萨累积巴拉密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五蕴的乐趣,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愿所有累积的善行成为证悟成佛的亲依止缘。
其他有情累积善业,可能会发愿享受天界或人界的快乐,他们的善行会得到人间或天界快乐的业果。就像挥霍和浪费获得的财富一样。
与这些有情不同,菩萨如同将稻谷放入谷仓而从不使用的积累善行,并且发愿:“愿善行的功德成为证悟道智佛果的助缘。”
如此漫长轮回中累积的善行与巴拉密,在菩萨的最后一世投生为悉达多王子的时候,结出了成佛之果。因为有无数的善业争相成熟,那一世充满了各种善行的结果。
因为受到成佛业果的影响,菩萨最后一生的善行成熟得非常强;所以甚深难懂的四圣谛能够在没有外在帮助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在菩萨心流中升起。——摘自《大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