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求我给予有关贪、嗔、痴的开示,在此让我们根据佛陀于《中部.大苦蕴经》里对贪欲的分析来开始讨论这项课题。
从居士五戒中的第三戒「我受持离邪欲行」里,你们已经明白什么是「欲」。此戒也称为「不邪淫」,「邪欲行」是指不正当的欲乐行为。
「欲」这一字,通常译为「贪欲」、「欲乐」或「欲欲」。贪欲是人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及天界的特征,因为有欲欲,所以它们是欲界。
但是,色界梵天并不属于欲界,因为那里无性别之分,没有了男女之间的欲乐。
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佛陀对人界之贪欲的分析。他解释贪欲如何获得满足、贪欲的危险,以及如何解脱贪欲。
我们将逐一地讨论它们,以及举出例子等来看佛陀的分析在今时今日还实用,并不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改──佛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首先,佛陀解释贪欲如何获得满足。明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不明白它,就不能够明白其它的。
佛陀说:「诸比丘,何谓贪欲之满足?贪欲有五种。是哪五种?眼睛识知的颜色…耳朵识知的声音…鼻子识知的气味…舌头识知的味道…身体识知的触觉。」
佛陀说它们都是:所希求、所欲求、所喜、所爱、与欲乐相关及导致贪欲的。在此,佛陀解释贪欲如何运作。
我们都是人,是由于「渴爱」才投生到欲界来。我们渴爱的业报,就是我们拥有眼、耳、鼻、舌、身五种器官的投生。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是我们的渴爱的孩子,而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满足我们的贪欲:看颜色、听声音、嗅气味、尝味道及感受触觉。
我们渴望自己愚痴想法所认为美丽的事物。换言之,我们的贪欲显现为不断想要享受观看美丽的东西之欲念:
我们追求与享受观看拥有美丽的眼睛、皮肤、牙齿、手足、笑容等的男人、女人、男孩与女孩。
我们喜欢看自己身上的这些特征,因此人们会穿衣服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身材,以及穿上高等质料、色彩美丽的衣服。
这是为何人们赚许多钱来花费在购买化妆品等等。我们认为自己与他人的身体美丽的想法,是贪欲的重要部份。
然而,我们也想要观看其它美丽的东西:美丽的天空、美丽的山、美丽的道路、美丽的建筑物、美丽的房间、美丽的家具、美丽的车、美丽的巴士、美丽的飞机、美丽的花、动物、图画、雕像等等,总之说之不尽。
你们看,所供养的食物也被排得很美观,以便激起对它的贪欲。如果我们随便地把食物丢进盘里,它看起来不会可口,激起的不是贪欲,而是嗔恨──嗔恨那个把我们预期为美丽的食物弄得乱七八糟的人。
我们的贪欲,也能够显现为不断想要享受听美妙的声音之欲念。这是为何唱片公司开得那么多、那么大。
在现今的社会里,拥有播音机、录音机、电话、音箱、电视机、影碟机、电脑、光驱等是很正常的事。
在家里我们有,在车里也有,在办公室里也有,甚至把它们放在袋子里,耳朵戴着耳机四处走。
只要携带小型放音机、影碟机,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够只听取美妙的声音,我们也认为这样会令我们感到快乐。
至于香味,我们则往花儿、香水等里找。你们看,每个人的车里都有一瓶香水,以便车内充满香气。
现在要找一块不含香水的肥皂是很难的。在日本,甚至有许多女人吃特制的药丸,以便她们的粪不会有臭味──她们甚至要自己身体所排出来的废物不会有臭味。
我们对美味的贪欲,显现于我们对食物的态度。我们不单只用食物来维持色身,也用来享受欲乐。
食物这项欲乐的来源是无尽无量的,其中一个结果是,在某些所谓的先进国度里,有许多人都超重,以及死于因饮食不节制而产生的疾病。对于模仿这些先进国的国家,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
至于我们对美妙的触觉之贪欲,从以下的例子中就可显现出来,那就是:许多在我们头上旋转的风扇、空调;汽车、家、办公室、店、体育室、戏院等等里面的冷气机。在气候寒冷的国家,其人民需要的则是暖炉。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好,佛陀说贪欲之满足是快乐的其中一个来源。但是,美丽的颜色、悦耳的声音、扑鼻的香味、美妙的味道、美好的触觉,是否能够随意地出现呢?
在欲界天里是如此,但在人间却并非如此。在这里,要获得那些欲乐之物,人类就必须付出许多努力,要遭受许多苦难。这就是佛陀接下来所讨论的贪欲之险。
当我们听佛陀说贪欲的危险时,就可看到他所讨论的是有关我们在四周所看到之物,也有关我们每天在报章上所读到的新闻、在电视上所看到的节目。
佛法是不受时间与空间所限制的;无论在何时何地,它都是如此。请细心聆听。
佛陀说道:「诸比丘,何谓贪欲之险?在此,诸比丘,由于某人的生活技能,无论是会计、算数、查帐、耕种、经商、箭术、皇家服务或其它技能,
该人都必须面对寒冷与炽热;遭受牛蝇、蚊子及爬虫哼咬伤;遭受风吹日晒;面对饥饿致死的风险。这就是贪欲之险,是当下可见的一团苦,以贪欲为原因,以贪欲为来源,以贪欲为根基,其因就只是贪欲而已。」
在此,佛陀讨论潜藏于我们工作环境里的危险。农夫、渔夫、猎人、园丘工人、板厂工人等在户外工作的人,每天都可能遭受这些危险。
虽然工业化已经减少了自然界的危险,但是却带来了非自然界的新危险,那就是潜藏于工业过程中的危险,譬如那些废气污染、化学品、毒气、核污染等。
在工厂、油田、矿场的工人遭受许多危险与痛苦。在办公室里做工的人也必须面对危险,因此采用非自然的方法来改善环境,但这又带来新的问题。
例如,在水泥建筑屋里装置空调、冷气机,再加上从计算机发射出来的强光及辐射,对人体健康都是有害的。
工业化、科技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欲乐的数量与质量,也因此制造了许多的垃圾。
看那些每天驾驶垃圾车穿梭于每一座城镇与工业区的工人,他们必须处理臭气冲天、充满苍蝇、蚂蚁、蟑螂以及玻璃与金属等尖锐品的垃圾,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它们藏起来,以便我们的环境再次看来美丽──直到隔天早晨。
排水系统工人也必须面对危险。排水道里黑暗、生满老鼠、充满有毒之物、充满我们所排出来的粪便、尿液及其它废物。
即使在佛陀时代,排水道已经存在,而它的作用就是把不好看的东西及臭味藏起来。
只是以为了享受美丽的颜色、悦耳的声音、美妙的味道等等,我们必须做危险且不愉快的工作。
试看一看在你们盘中的虾,再想一想牠到你们盘上之前所经历的过程,从渔夫到超级市场柜台的收银员,甚至包括你们,因为你们必须做工赚钱,来买那只可怜的小虾。
我们吹嘘现代科技的奇妙,但是难道佛陀的话如今不再管用了吗?现在要获得欲乐是否很容易?
对于你们这些正在做工或曾经做过工的人,对于你们这些能够知见其答案、能够了解佛陀的话之人,你们不需要依时代的不同而调整。
佛陀时代的世界和我们现在的世界是一样的──在古印度时代,国王拥有战象,现在的总统则拥有轰炸机;
在佛陀时代,比丘不准接受金、银与钱币,现在的比丘则不准接受金、银、钱币、钞票、支票、银行支票等等:质料与名称可能不一样,但是其贪欲的动机及危险还是一样的。
讨论为了获取欲乐而必须经历的工作危险之后,佛陀说:「若该族人如此工作、奋斗时毫无所获,他忧愁悲泣,搥胸痛哭流泪道:我的工作都白费了,我的努力没有结果!
这也是贪欲之险,是当下可见的一团苦,以贪欲为原因,以贪欲为来源,以贪欲为根基,其因就只是贪欲而已。」
在此,佛陀讨论努力工作却不能达到愿望的危险。在没有获得所付出的足够代价时,我们会感到愤怒。
领薪人士时常感到所获得的薪金不够多,因此感到不快。对于拥有自己的生意或农场的人,当他们认为顾客不够多,或价钱下跌,
或昆虫、老鼠及欲界中的其它众生,不付钱地用他们的产业、农作物、货物等时,他们就会担心与生气。
佛陀接着说:「若该族人如此工作、奋斗时获得了产业,他会为了保护它而遭受痛苦与忧愁:怎样才能不让国王或盗贼夺去我的产业、不让火烧掉它、不让水冲掉它、也不让可恨的继承人夺去它?
当他正在保护自己的产业时,国王或盗贼夺去了它、或火烧掉了它、或水冲掉了它、或可恨的继承人夺去了它。他因此忧愁悲泣,搥胸痛哭流泪道:我曾经拥有的已经没有了!
这也是贪欲之险,是当下可见的一团苦,以贪欲为原因,以贪欲为来源,以贪欲为根基,其因就只是贪欲而已。」
在此,佛陀讨论潜藏于生命之中的危险,即使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取了产业以供享受欲乐,都可能失去辛辛苦苦获取的产业。
我们担心政府会向我们抽取过多的税。我们花费许多金钱来保护自己的产业,以防止别人的贪欲:
我们建立上端有尖锐玻璃的高墙、篱笆、有倒钩的铁丝、篱笆门;我们在篱笆门上加锁,在门、窗、车、手提衣箱、旅行袋及计算机上加锁;
我们装置铁条、保护屏及防盗系统;我们养看门狗;我们雇请守卫员,甚至雇请整群警察;我们置放「闲人免进」、「私人产业」、「擅入者将被告」等告示牌。
在贪欲获得高度满足的国家里,人民就更担心:在每个地方都有暴力的征象,甚至在某些国家里,人们在家中拥有枪械已经是普通的事。
作家、歌星、出版社、电脑公司及唱片公司发明了版权法令,以便不会损失他们所要的任何利益。许多类似的法令也被制定了,而且还设立了法令执行人。
在国家的层次,国家花费非常多的钱来维持海、陆、空三军,即使在太平的时代也是如此,以便防止有人来剥夺他们所要满足的贪欲。
这些保护步骤是否都有效?若是有效,律师与保险公司就没有生意做了,而且多数的公仆,包括军人都是多余的。
但政府还是需要它;还是有盗贼夺走我们的财产。即使在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人们的财产还是会被火灾或水灾毁坏。
战争还是不能平息。古代的战争发生于战场上,然而如今战争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炸弹四处投下,导致人们遭受财产损失。
当这一切发生时,我们遭受极大的困扰,以及如佛陀所说地想:「我曾经拥有的已经没有了!」──保险公司的作用就是减轻伤痛。
如果有人想,这种危险只有在我们工作时才会发生,那就请他看一看小女孩如何担心手上的冰淇淋,在还没有吃完时就掉在地上;看一看小男孩因为自己的红色气球松开飞上天空而哭泣。
佛陀接着解释,由于贪欲,国王与国王争吵,集团与集团争吵,贵族与贵族争吵,婆罗门与婆罗门争吵,居士与居士争吵,
母亲与孩子争吵,孩子与母亲争吵,父亲与孩子争吵,孩子与父亲争吵,兄弟争吵,兄弟与姐妹争吵,姐妹与兄弟争吵,朋友与朋友争吵。
如此吵闹、争论时,他们以拳头、石块、木棍或刀互相击打,因此他们遭遇死亡或极端的痛苦。
在此,佛陀讨论的是,当人们无法随意满足自己的贪欲时会发生什么事。佛陀的智慧不单只令他能知见贪欲如何导致冲突,也令他能知见同样的冲突发生于一切的层次:
在政府及其成员之间;在政党及其成员之间;在家庭及其成员之间;在亲戚之间;在朋友之间。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国际、国家、地区与亲友的层次。
冲突永远都是由于贪欲而产生:一方认为这个美丽,另一方则认为那个才美丽。
政治只是贪欲的另一个名词。对于政治中的争论,我们认为是很重要的;我们认为争论是好的,认为它代表自由与快乐。
我们观看电视报导的政治争论,阅读报章报导的政治争论,与家人及朋友争论政治,甚至走上街头,举着布条游行,高声大骂血腥的屠杀。
有时,我们决定唯一能够令到世界美丽的途径,是杀死那些导致世界不美丽的人。
家庭成员原本应当相敬相爱,但很少有家庭是没有冲突的,不论是大或小的。
父母认为子女这么做好,他们的子女则认为那么做才好;父母认为父母应该这么做好,他们的子女则认为父母应该那么做才好,于是每个人都在争论。
在分配遗产时,家人真的开始斗争了。家庭暴力非常普遍:父母打子女、丈夫打妻子、妻子向丈夫不停地唠叨要这样要那样。
我们认为阅读报章里的争论与斗争很好,甚至为了看这些而肯付钱买小说、看戏剧、看电影、看体育竞赛。
佛陀接着解释,由于贪欲,男人们拿着剑盾、背着弓箭走上两军混战、满天飞箭飞枪、刀剑闪烁的战场,他们受到箭枪所伤,他们的头被剑砍断,他们因此遭遇死亡或极端的痛苦;
以及,男人们拿着剑盾、背着弓箭攻击棘手的城堡,满天飞箭飞枪、刀剑闪烁,他们受到箭枪所伤,被滚水烫伤,被重物压毙,他们的头被剑砍断,他们因此遭遇死亡或极端的痛苦。
在此,佛陀形容贪欲如何导致人们战争。试读一读编年史中有关成立帝国的部份。那些战争永远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产及欲乐,现今也是如此。
现代的战争也是由于贪欲而发生,由于我们的贪欲所依靠的科技。科技的唯一目的,就是减少我们享受欲乐必需付出的努力及面对的危险,以及提高欲乐的质量。
这需要石油,因为必须用石油来启动发电厂,以供科技能够运作。没有石油就没有飞机、没有汽车、没有电等等。
没有了电,我们所依赖以获得欲乐的一切电器就不能操作。在以前,能源是动物、奴隶、囚犯、农奴等,在佛陀时代也是如此。由于工业改革,它被煤与铁取代了。
在第一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夺取了德国的煤矿与铁矿。这导致德国人在欲乐上遭受压迫,因此他们乐于民主地选希特勒当权,以便能够夺回煤矿与铁矿,以及获得更多的欲乐。
后来,希特勒认为犹太人享受太多的欲乐,因此想要杀绝他们。到今天它还继续发生。
总是有一群人会感到他们应该比别人获得更多的饼,或感到另一群人享用了所有的饼,或感到另一群人不应该获得任何饼──欲乐之饼。
如今石油是一个大问题,而较近代才发现的能源也一样带来冲突。即使是佛陀也曾经有一次牵涉在这类事件:他阻止两国的人民为了一条河之水而发动战争。
概括地解释贪欲的危险之后,佛陀解释贪欲如何导致罪恶与惩罚。他说,由于贪欲,男人们破户偷窃,在路上打劫,勾引别人的妻子,被捉到时,国王就会以各种刑罚加诸其身。
国王命人鞭打他们,用藤条打他们,用木棍打他们,砍掉他们双手,砍掉他们双脚,砍掉他们双手双脚,切掉他们双耳,切掉他们的鼻子。
佛陀接着形容好几种折磨,最后一种是讲国王命人用剑砍断他们的头,他们因此遭遇死亡或极端的痛苦。这需要稍微加以解释。
我们都明白,贪欲是罪恶存在的原因。当社会愈讲究欲乐及更堕落时,罪恶就会增加。更甚的是,罪恶并不大受到谴责。
在受到贪欲控制的社会里,美德已不再是一种美德。人民不会基于候选人的美德而选他们为总统,而是因为他们承诺会为人民带来更多的欲乐。
这是为何当国民生产总值高、股市好的时候,总统被视为伟大的政治人物,应当被重选,即使他个人的行为无道德。
到目前为止,佛陀对贪欲之险的分析是当下可见的一团苦,意思是在今生就会遭受的危险。
但在最后第二段的分析里,佛陀解释贪欲如何成为未来世的一团苦的原因。
那是当他解释,由于贪欲,人们沉迷于邪恶的身、语、意行为。由于这么做,在他身体分解而死之后,即会堕入恶道、苦趣,甚至是堕入地狱。
关于邪恶的身、语、意行为,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但是佛陀在此解释其危险远至未来世。由于身、语、意的恶业,我们投生到恶趣,投生为饿鬼 、动物,甚至投生到地狱里。
贪欲的未来世之险,是佛陀对贪欲之险的分析的结尾。最后,他以解释解脱贪欲、解脱一切潜藏于贪欲之中的苦,来结束他对贪欲之险的分析。
他说:「诸比丘,何谓解脱贪欲?它即是去除欲与贪,根除对欲乐的欲与贪。这就是解脱贪欲。」
当然,解脱贪欲、解脱一切潜藏于贪欲之中的苦,就是涅盘。要解脱贪欲,就是要跟世界走相反的方向。
佛陀开示这部经是要解释,若人要了解贪欲,他就必须了解贪欲如何获得满足、贪欲的危险、解脱贪欲。
但就如佛陀所说,世人并不了解这三项,而只懂得满足贪欲。由于这项对真实法错误的了解,世人不了解解脱贪欲的好处。
由于同样的原因,即使在佛陀时代,父母们不了解为什么儿子要出家为比丘,也不让儿子这么做。
过去与现在的许多父母,都认为儿子出家为比丘是不好的。他们要看到儿子满足自已的贪欲,如此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
他们要看到儿子发达、出名、娶个美貌的妻子,如此就会感到快乐。他们尤其想要有许多可爱的孙子──孙子永远是可爱的。
也由于贪欲,许多人不了解佛法,甚至不喜欢听闻佛法,因为佛法与贪欲之流相反,与贪、嗔、痴之流相反。
从前面对贪欲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贪欲是欲界必有的特征。透过无量的智慧,佛陀在此为我们指明,无论对于大或小的事物,贪欲都是危险的。
不管我们是多么地善良与诚实,贪欲依旧是危险与痛苦的来源。让我们看一看,佛陀在《巴利经藏.中部.爱尽大经》里,形容贪欲如何在人的心中发展。
佛陀先解释人如何投生;其母亲多么焦虑地怀他在胎中,犹如负着重担;在九或十个月之后,其母亲多么焦虑地生下他,犹如负着重担;以及该小孩如何受到母亲以人奶哺育。
接着,佛陀说:「当他长大、根门成熟时,该小孩玩各种游戏,例如玩具球、玩具犁、翻筋斗、玩具风车、玩具仪器、玩具车及玩具弓箭。」这就是所谓的天真岁月。
然而,认为新生儿清纯如雪肯定是愚痴的想法。投生会发生,是因为无明与渴爱。这意味着在出生之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贪、嗔、痴;我们已经拥有烦恼。
我们的烦恼之组成,是决定于我们过去世的业;我们的性格,并非只是由今生的业构成。
然而,虽然烦恼在出生时已经存在,它们还未发展、还未呈现出来;它们是潜伏性的倾向。然而,到了某个时候,随着该孩子的成长,其贪欲亦随之发展。
佛陀解释:「当他成长且根门成熟时,该青年享受五欲,获得眼睛识知的颜色…耳朵识知的声音…鼻子识知的气味…舌头识知的味道…身体识知的触觉。」
佛陀说它们都是:所希求、所欲求、所喜、所爱、与欲乐相关及导致贪欲的。
当我们的根门成熟,我们就开始执取世间:眼睛执取颜色、耳朵执取声音、鼻子执取气味、舌头执取味道、身体执取触觉。
透过禅修,这种执取会变得非常清晰,潜藏于该执取中的痛苦,也会变得非常清晰。该执取就是我们的贪欲,受到渴爱驱使的贪欲。
持续不断地执取世间会导致什么?它导致贪欲与嗔恨。怎么样呢?佛陀对该青年成长的叙述,解释了这一点:
「以眼睛看到颜色时,若它是可喜的,他就欲求它;若它是不可喜的,他就讨厌它…当他忙着喜爱与排斥时,不管他所感受到的是什么感受;
不论是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他都乐于该感受,欢迎它、执取它。当他如此作为时,乐在他的心中生起。」
当佛陀说到喜欢与不喜欢、喜爱与排斥时,他是在形容属于「欲地」的人界生活。在此,佛陀形容包括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地球上每个人的贪欲之发展。
这一小段经文看起来并不重要,然而佛陀在此所说的,是真正了解佛法的中心点,对于要了解四圣谛与八圣道分是不可或缺的。
且让我们看一看它为何如此,请细心聆听。佛陀说有三种受: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
当我们感到乐受时,欲、贪、吸引、喜欢、贪婪、执着等等就会生起。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想要获得更多的乐受。
但是,当我们感到苦受时,嗔恨、厌恶、不喜欢、排斥、生气等等就会生起,因为苦受是我们不想要的。
当我们感到不苦不乐的舍受时,首先生起的是愚痴,随后生起的则是贪或嗔。
当我们不晓得有舍受时,由于我们喜欢它,贪就会生起;当我们晓得有舍受时,由于我们不喜欢它,感得它很闷,嗔就会生起。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的是,欲界中的生命是徘徊在贪与嗔之间的,就是如此而已。在欲界所有的就是这些。
打开报纸或开电视,你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喜欢与不喜欢、喜爱与厌恶、吸引与排斥,换言之即是贪与嗔。
即如佛陀所说,不管所感受的是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我们都乐于该受,欢迎它、执取它。如此作为时,乐在我们心中生起。
现在,或许会有这样的问题:「是的,我乐于乐受。但是佛陀怎么可能说我乐于苦受呢?那是发疯了!」
是的,那是发疯,但并非佛陀所说的是疯话,而是欲界里还未觉悟的众生在发疯。
这部经的巴利义注解释,我们透过视苦受为「我」或「我所有」而乐于它。
只要还受束缚于自己的贪欲,我们就会执取自己的一切感受──我们想:「这感受是我」、「这感受是我的」、「这感受是我自己」。
透过禅修,这些正在进行中的执取变得犹如水晶般清晰,如果所需的因缘具足的话,我们就会了解,我们的感受只是感受而已,而不再像以往一般地执取它们。
这是为何人们精进禅修很久之后,他们对许多欲乐都已不再感兴趣,他们的贪欲变得更弱,他们不再轻易发脾气。
简而言之,他们不再像一只无头的鸡四处乱跑。结果,他们的朋友以为他们发疯了,或至少认为他们变得无趣了。
如果佛陀不向我们解释真实法,我们就会想:「乐于感受真好!没有感受的生命是怎样的?无聊!」
我们会忙于取乐地来回奔波──被吸引及被厌恶,从黑暗的愚痴,去到更黑暗的愚痴。
幸亏有佛陀向我们解释诸法。透过他的解释,我们能够了解取乐于感受,就是心不断地遭受干扰,在究竟上是痛苦的。
这是为何佛陀在形容贪欲如何在人的心中发展的结尾时说:「乐于感受是执取。执取缘生有;有缘生生;生缘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这是这整团苦的来源。」
这是一种轮转,其巴利文是paiccasamuppàda,可译为「缘起」。小孩出生,接着他那潜伏性的贪欲发展;
由于其贪欲之发展,他执取这个世间,致使各种感受生起;由于潜在的贪欲与无明,他乐于那些感受;
由于乐于那些感受,他执取它们;由于他执取他的感受,渴爱获得滋养;
由于渴爱获得滋养,他死亡后再次投生;由于再次投生,他拥有潜在的贪欲;
当他成长时,他那潜伏性的贪欲也随着发展;由于其贪欲发展,他执取这个世间;如此周而复始,甚难止尽。
从无始轮回以来,这些缘起就一直不断地流转着。缘起,也就是佛陀对生死轮回的分析。
生死轮回并不是一个外在的地方;生死轮回就在心中。生死轮回之所以会存在,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贪欲;
是因为我们的贪、我们的嗔、我们的痴,如果没有这三种烦恼,生死轮回就会止息。这是为何涅盘也被形容为贪、嗔、痴的灭尽。
贪、嗔、痴的灭尽,是诸阿罗汉所证悟的涅盘。但是,难道阿罗汉就没有感受吗?佛陀就没有感受吗?
有的,佛陀与阿罗汉也免不了会有感受:人类活在欲界,因此不能没有感受。
然而,佛陀与阿罗汉不会乐于感受;他们不会执取感受,不会执取任何事物,这就是其差别。
佛陀与阿罗汉只纯粹体验感受,就此而已。他们任由它去,不执取它,不乐于它,也不培养贪欲或嗔恨。佛陀与阿罗汉永远不会生气。
为什么佛陀与阿罗汉不会执取世间?因为佛陀与阿罗汉已经觉悟,就这么简单。
他们知道什么是什么,以及什么不是。他们不会对真实与不真实的产生迷惑──他们拥有智慧。
在《增支部.四集》里,佛陀以一首偈精简地解释了这一点。他解释,我们所执取的颜色、声音、气味、味道等本身并非一物或他物。
佛陀说,它们只是住立于世间。但是,我们不能不理会它们。由于自己的贪、嗔、痴,我们为那些目标注入种种素质。
佛陀说:“念头与欲念是人之贪欲;贪欲并非世间美丽之物。念头与欲念是人之贪欲;美丽之物只是住立世间。然而智者断除对它之欲。”
热腾腾的一碗面汤、闪亮亮的马赛地骄车、可爱小孩的那双明亮眼睛,电视中诱人的广告等,都只是世间的东西。
我们见到它们时生起的念头与欲念,并非存在那些东西里面,它们存在于我们的贪欲里,这是为何广告设计师要研究心理学。
在另一部经里,佛陀解释我们执取世间错误的相。我们把东西看成它们所没有之相;我们把东西看成它们所没有的素质。
圣典解释,看这世间时,我们在无常之法中看到恒常之相;在苦中看到乐相;在不净中看到净相;在无我中看到我相。
这过程是对世间的不如理作意,其巴利文是ayoniso manasikàra。圣典把「不如理作意」解释为不能帮助带来幸福与快乐,只会导致痛苦。
不如理作意世间的某个东西时,我们不能如实地知见它,这是因为贪、嗔、痴的缘故。佛陀在《增支部.异立经》中说:
「对于不如理作意净相的人,未生起的欲念会生起,已生起的欲念则会增长。这是为何未生起的欲念会生起,已生起的欲念则会增长的理由,这是它的原因。」
接着,佛陀对由于「厌恶相」而生起的嗔恨及由于不如理作意而生起的愚痴,都给予相同的解释。如是,在一切的情况里,不如理作意都是愚痴的相。
这就是说,我们以贪、嗔、痴来看东西,乐于贪、嗔、痴,执取它们,培养它们。
贪、嗔、痴产生贪、嗔、痴。由于贪、嗔、痴,我们造作身、口、意的恶业,而愚痴则导致我们不断地这么做。
这是为何佛陀在其它地方说:诸比丘,没有无贪能够从贪中生起,从贪中生起的只是贪;
没有无嗔能够从嗔中生起,从嗔中生起的只是嗔;没有无痴能够从痴中生起,从痴中生起的只是痴。
换言之,满足我们的贪欲不能导致知足,它只会带来更多的贪欲。嗔恨的行为不能导致知足,它只会带来更多的嗔恨。愚痴的想法,则不能导致有智慧的想法。
如果有人说,满足对食物的贪欲能够导致知足,我们可以说他在讲废话,因为若果真那样这世间就不会有人超重。
如果有人说,满足嗔恨能够导致知足,我们可以说他在讲废话,因为若果真那样这世间就没有任何地方会有斗争,包括在家里、种族之间及国与国之间。
如果有人说,满足痴(无明)能够导致智慧,我们可以说他在讲废话,因为若果真那样我们都已经是佛陀,而且大学等等都已不再需要。
如果真有人这么说,我们可以说他是愚人,叫他最好住口别说话,以及放弃他的投票权。
但事实上,是有好些人会这么说,而且他们不单自己投票,别人还投票给他们。宣说满足贪、嗔、痴,能够导致无贪、无嗔、无痴。
这即表示,他在宣布自己是某个宗教的信徒──这宗教狂徒的宗教,不是世界上某个黑暗角落里的疯人教,而是当今世上最大的世界宗教,每天在世界各地都有新加入的教徒。
不如理作意──换句话说就是愚痴──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宗教与主流教义。
在欲乐发达的国家里,这个控制着社会的最大宗教宣称,快乐可以在不断地增长对欲乐的吞噬中找到:
眼睛吞噬令人兴奋的颜色、耳朵吞噬令人兴奋的声音、鼻子吞噬令人兴奋的气味、舌头吞噬令人兴奋的味道、身体吞噬令人兴奋的触觉、心吞噬令人兴奋的法尘。
当然,心也被会贪欲吞噬,不断以更新、更令人兴奋的方法来增长上述的六种吞噬。这宗教的大主教,以所花用的金钱及其它色法来衡量财富与快乐。
这当然是没完没了的,因为就如佛陀在《相应部.第一海洋经》中所说的:「诸比丘,对人来说,眼睛是海洋,其流由颜色组成。」
佛陀说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及心也都是海洋。圣典解释,眼睛是海洋,是因为它永远不能被填满,而人则沉在其中。
换言之,贪欲是不能获得满足的;要满足一个人的贪欲,是完全不可能的。
当然,贪欲这门宗教自恒古以来就已经存在,因为它自然地存在于欲界里:智慧则不能自然地获得。
通过科技化与工业化,满足贪欲之增长、智慧与基本道德之没落,已经达到不可知的深广程度。
这是个世界性的现象,因为每个国家都把贪欲发达或甚至太过发达的国家视为圆满、快乐社会的模范,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反面证据。
如今,贪欲这门宗教已广为众人接受与尊敬,而且是所谓非常热门的学科。贪欲是已被接受与尊敬的教义,是民选政府及治理国家所依循的教义。
换言之,贪欲已经成为一门科学,而无耻的人则来当智者或导师。
要了解赞扬不如理作意有多危险的一个好办法,是探讨一些它比较疯狂的呈现方式。
我们不是针对这个或那个国家;我们只是探讨,当智慧被视为下贱;贪、嗔、痴被视为神明的时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我们只是探讨业报法则或缘起法则的一些例子。举舌头这个现代海洋的例子,让我们看一看暴食。
在整个世界上,人们以应该受到谴责的工业农场畜养巨大数目的牛、猪、鸡、鱼等有情同胞,只为了能够残酷地杀死牠们来吃。
在贪欲发达或正在发展的国家里,吃动物肉来满足贪欲的程度,已经高到导致人们变得高大,令非常多的人超重,也令许多人痴肥。
多数的死亡原因,直接或间接地与过量食用动物肉有关。但是,人们并不以节食来对治它,却发明了科技的解决方法,那就是以人造食品来代替天然食品,制造了低脂肪或无脂肪牛奶产品、人造糖等等。
然而,这一切都白费心机了。痴肥的人数继续增长,与食物有关的疾病及死因,也继续增长。
除此之外,还有现代的身体海洋,例如堕胎。故意堕胎是杀死胚胎或胎儿,在许多贪欲发达的国家里,堕胎已经合法化。
为什么呢?因为贪欲发展的一个自然结果是,人们越来越早熟,就会越来越寻求满足身体的欲求,这致使杂交变得非常广泛,强奸的事件也非常普遍。
这就意味着,许多少女及年轻女郎不想要孩子却怀了孕。但是,由于贪欲发达国家的选民们不可能会考虑抑制贪欲,因此他们向科技寻求解决方案,那就是堕胎。
如今,在某些贪欲发达的国家里,女人在一生中至少曾经堕胎一次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而且还是在政府的医院里、由合格的医生及护士,于上班时间内进行合法的医疗手术。
杀死胎儿的方法,真是不可言状:它简直是属于中世纪酷刑房里的惨剧。而如今,正在进行着关于堕胎是否属于谋杀的辩论,其实就是心受到贪欲吞噬的另一个征象。
有些模范市民拥有大学文凭与工作,自己身为父母,也拥有父母,自己投票,也有选民投票给他们,自己不能避免曾经是胚胎或胎儿,却宣称堕胎并非谋杀,而是一项慈悲与自由的行动,甚至说那就是人权。
身体贪欲海洋的另一个例子是艾滋病。再一次,由于认为满足身体之欲求是神圣的,众选民选择以慈悲及自由的名誉,
让可怜的狗、猫、老鼠、兔子、猴子及其它有情同胞,在残酷的试验室里遭受残酷的折磨,只为培育防止艾滋病的疫苗。
人类花费许多的金钱,以科技的方法去寻求解决艾滋病,那就是制造解毒剂与艾滋病疫苗。
而且,政治正确性要求把艾滋病说成是偶然发生的,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得很清楚,艾滋病的第一原因是性交。
在某些最堕落的国家里,每年都有人哀悼患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拿着点燃的蜡烛、恭敬且严肃地游行,简直像是宗教性的游行:贪欲宗教也有烈士、圣哲与圣礼。
第四个现代贪欲之海洋是安乐死。在其文化视智慧为下贱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不能忍受变老或病重。
贪欲发达国家的生活素质,低至众选民认为基于慈悲与自由、医生们应该扩大他们的谋杀范围,除了应该杀死胎儿,也应该杀死老人及末期病人。
对于这一点,其辩论也是热烈的,充满热烈的贪欲,文字也受到人们以狡猾的手法来扭曲,以掩饰贪、嗔、痴的呈现。
暴食至死、谋杀胎儿、艾滋病及安乐死,只是不受控制的贪欲比较疯狂的四个呈现方式。
如果要举出其他例子来的话,还有其它一大堆疯狂的呈现方式可以说,但这四个应该已经足够了。
且让我以《法句经》第360-361首偈,来结束今天的开示:「抑制眼善哉,善哉抑制耳,抑制鼻善哉,善哉抑制舌,抑制身善哉,
善哉抑制语,抑制意善哉,善哉抑制一切。抑制一切的比丘,得以解脱一切苦。」——摘自帕奥禅林某西方比库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