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善友:假如这一世修到初禅的话,下一世是否去色界天?
淡然:是的,但必须保持初禅定力到临命终时。
某善友:不一定吧,因缘很多的啊。
淡然:这跟其他的因缘无关,因为临死有禅定力的凡夫,死后必然会去色界天,这个叫正性法则。即使这个凡夫与佛教无关,他死后也同样会去色界天。
某善友:色界天的人,是否每天就在那里打坐?
淡然:色界天的人,并不是每天就在那里打坐。因为他们照样有,欲界的五门心路过程之一的眼门心路或者耳门心路过程生起,因为色界天的人也会看东西、听声音,这些都是欲界的心路过程,此时此刻,他们并不在禅定中。
某善友:今天白天上班时居然专注呼吸会入定,眼睛睁着专注呼吸的。
淡然:眼睛睁着专注呼吸=永远不能入禅定,因为眼睛看东西,是欲界的心,属于欲界的五门心路过程。而证入禅定时,则是色界的心,属于纯粹的意门心路过程。
同样的,听声音也是欲界的心,属于欲界的五门心路过程。只要能够听到声音,就证明你没在禅定中。所以佛陀说,‘声音是初禅的刺’。只要你在禅修时还能听到声音,此定力最多只是欲界的近行定,离色界的安止定(初禅),还比较遥远。
某善友:证得禅定是否要上色界天?
淡然:证得禅定,不需要上色界天。在人间与欲界天,都可以证得属于色界心的禅定。
某善友:最近在专注呼吸前修佛随念,感觉心柔和很多,感觉定力比以前要进步了点。
淡然:这很好,专注呼吸前修修佛随念、慈心禅等,都是很好的,因为这可以令到心柔和与心愉快。而证入禅定的近因,即是心的调柔、心的愉快或喜悦。
某善友:感觉在色界天的话,就不能再进步了。
淡然:恰好相反,在色界天很容易进步与证悟道果,因为那里不需要工作,不需要吃饭等。那里连男女的分别都没有了,所以没有家庭的烦恼。不需要出家做比丘,同样会有大量的时间去禅修。
某善友:色界天有佛法吗?
淡然:色界天当然有佛法,当人间的佛法消失时,色界天照样还有佛法。譬如:当释迦牟尼佛还没出生时,色界天就有许多的佛法圣者。
在欲界、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三界世间里,欲界是最差的。而无色界天由于不能听闻到佛法,所以也不太好。因此,色界天是三界里最好的地方。
某善友:假如般涅磐了,那是否什么都不存在了?跳出三界后,是否什么都没有了呢?
淡然:假如般涅磐了,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了,也不是还存在什么东西。因为你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错误的。人们喜欢把般涅磐想象成:有、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然而,这些想法都是错的。
某善友:那阿罗汉般涅磐之后,到底去了哪里?
淡然:阿罗汉般涅磐后去了哪里,释迦牟尼佛早就说得很清楚了。佛陀告诉我们说,你应该自己去证悟阿罗汉,而不应去想象阿罗汉般涅磐后是什么状况。
某善友:为何修习佛随念,只能达到近行定?
淡然:根据《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九章:业处之概要 节十四:“于佛随念等八种随念、一想与一分别十种业处,只能达到近行修习的阶段,而不能达到安止修习的阶段。对于以佛随念为始的十种业处,由于心,忙于观察诸多不同的功德及要义,涉及了极强的寻心所,致使一境性心所,不能专注至证入安止定的程度。”
所以,修佛随念只能达到近行定的原因,是因为心忙于观察诸多要义,而涉及了极强的寻心所。我想,这样的解释,可能比‘佛德是究竟法所以不能入安止定’更容易理解一些。
某善友:在家人只能修布施和持戒吗?我修习安般念,总是断断续续。
淡然:在家人修禅定与修观慧,的确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要工作、要照顾家庭、要应付社会交往、人情应酬等。
在家居士们只能在节假日,或者在没有工作与应酬等的纠缠时段里,才能安静地修行一段时间的禅定与观慧。所以在家居士能够证得禅定,证悟道果的机会并不多。
一般上,修禅定、修观慧,主要是针对已经出家的比丘与比丘尼们的修行方法。因为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专业地修定与修慧,所以证悟道果的机会很多。
而在家人证悟的机会比较少,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一整年、一整年的只打坐禅修与经行。所以释迦牟尼佛才要建立佛教僧团,以便为那些想要解脱轮回的人,提供禅修证果的时间、场所、环境等条件。
加入僧团而成为出家比丘或比丘尼,等于是放弃了一切的世俗尘事。他(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打坐禅修与经行。他(她)们唯一的出家目的,就是证果解脱轮回。
某善友:能否建议一下,以后见到有人说粗口等,先警告一二,若不听,再请出?
淡然:可以的。这些年管理佛教QQ群,我都是比较严格的,总是要求群友们说话要文雅,出口要文明,并且说话要谨慎。不得开玩笑、不得乱讲话、不得发无聊图片,这个请群友们理解。
我觉得,群友想说话,就应该好好的说。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文字妥善的说出,仔细检查有无错别字,是否语句不通等等。 然后,他再小心谨慎地发到QQ群内,提供给其他的群友阅看。
一个人的语言,代表着这个人的文化素质,也代表着这个人的修养素质。若文化素质与修养素质都比较差,如何能够修行好出世间法的解脱之道?所以,我们应该先修行好世间法的文化素质与涵养素质。
释迦牟尼佛及他的八十大弟子,基本上都是文化与涵养素质极高的人。他们多数都出生于皇族、名门望族、富贵大家族等,所以各方面的素质都非常高。
这跟他们过去世不断积累的善业有关,他们能获得当世素质与智慧俱足的原因,便是那些过去世善业波罗密的果报。所以,他们在那一世中,才能具备证悟道果、解脱轮回的智慧及资粮。
为了最终的究竟解脱,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不断培育自己的善业资粮。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与涵养素质,提升自己的布施、持戒、出离、智慧、精进、忍辱、真实、决意、慈、舍,这些高尚品质与道德素质。埋着头努力地修善,默默无闻地修好自己,精进地修行这十种波罗密善业。
某善友:法律的正当防守,伤了人算破戒吗?
淡然:算破戒。站在佛教的角度,所谓的‘正当防守’是不成立的,因为‘正当防守’等于是互相殴打,说不定会把对方打死。
但是,在遇到袭击时,你可以善巧的躲避,或者选择远离。譬如当比丘遇到野兽的袭击,可以善巧的爬上树,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某善友:是不是有经典依据的?
淡然:是的,有经典依据。譬如巴利经典《清净道论》里记载,一个佛教居士遇到了蟒蛇的袭击,在快要死亡时,这个佛教居士并没有使用‘正当防守’,去将蟒蛇杀死。尽管他完全有能力,轻易地挥动刀斧砍断那蟒蛇的头。
如果是某个人要杀害这个佛教居士,他更加不会使用什么‘正当防守’,去反而将对方的这个人杀死。对于真正的佛教徒来说,五戒比生命更重要。而这种强大的信念,是来自于对业果法则的信心,来自于对佛、法、僧三宝坚定的信心。
佛教QQ群:146109125 昆山精舍群:6579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