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应该能够区别以下三个术语:上座部、小乘、大乘。据罗睺罗法师说,在王舍城举行的第一次佛教结集之后,上座部一词首先出现于佛教历史中。
这个僧伽会议在佛陀般涅盘后三个月举行,与会者为五百位阿罗汉,他们也是佛陀嫡传的子弟。上座部沿用数百年后,才有大乘一词出现。
佛教学者接受小乘及大乘的分别,乃是大乘教徒所发明的看法。上座部与小乘二词,经常为人所误用,而视为同一义。
罗睺罗法师说:“事实上,今日世界上,并无一独立的佛教团体,可以被称为小乘。”
因此,我们在言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及柬埔寨等国的修行系统时,应该使用上座部一词,而非小乘。
无论修持什么佛法系统,上座部佛教或大乘佛教,皆一致尊崇释迦牟尼佛为导师,并一致认定‘法’(真理),是独一无二的。
导致究竟寂静的涅盘境地,只有一乘。而无论上座部或者大乘的僧伽,乃是世界和平的潜在力量。
罗睺罗法师指出,当今世界正遭受着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的核子武器,核子竞赛的重大威胁。
上座部及大乘僧伽两者,所能从事且势在必行的宗教服务,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谐、平静及幸福,而不是在别人的背后贴上宗派标志。
罗睺罗法师是佛教界知名人士,在此不用多做介绍。只简单说明,他是斯里兰卡Kelaniya佛教大学的校长。
以下文章,是他在1981年12月,于台湾台北所举行的‘世界佛教僧伽会议’第三次国际会议中,所发表的演说概要。
罗睺罗法师: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他的教法被当时人以各种不同的名称所认知,诸如佛语、佛教、大师的教示、教理或法。在那时,并无上座部或大乘的名词使用。
根据斯里兰卡的古代编年史:《岛史》(西元第四世纪作品)、《大史》(西元第五世纪作品)及《一切善见律》(律藏注)所记载,Theriya,Therika(上座部)这些名词,是于佛陀般涅盘后三个月,在王舍城举行的第一次僧伽会议中,首次进入佛教历史的;
此次僧伽会议,由五百位佛陀的嫡传阿罗汉弟子参加,大迦叶尊者主持会议;他们花了七个月的时间,将所有佛陀口传的教示,包括法与戒律,加以诵持整理,并一致同意,此乃是世尊纯正的教理。
在此会议中所赞同的内容,被称为长老正教(上座部教义);或者被称为,长老传统(Theriya or Therika)。
大乘一词,是于佛陀圆寂后数百年,才出现于佛教历史中,大约是在基督纪元开始之际;而大部份早期的大乘经典,则是在西元数百年后,才产生的。
但是,大乘哲学为两位伟大博学的法师所阐述与整理,此两位大师被尊为两大大乘宗派的开山祖师。
其一为龙树(西元二世纪人),以其著名的作品《中论》,阐释空性哲学,和他对般若思想的大量注释,而建立了中观学派。
另一位为无着(西元四世纪人),以其十七卷重要著作《瑜伽师地论》,建立起瑜伽唯识宗的学派。
此处,对于下列三个名词:上座部、小乘、大乘,做一厘清,是适宜且有助益的。
小乘(Hinayàna)及大乘(Mahàyàna)二词,在上座部巴利典籍中并不存在,无论是巴利三藏或是巴利三藏注释,甚至是斯里兰卡的巴利编年史:《岛史》及《大史》中,都没有发现小乘及大乘的用词。
佛教学者普遍认为小乘和大乘,乃是大乘教徒后来的创作。上座部佛教系统,并不能适用于小乘、大乘这样的区分。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上座部一词,在小乘、大乘这二词出现以前,就已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上座部可视为佛陀最初的教法,在西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时代传入斯里兰卡,并且稳固地扎根。
在那时,并没有大乘这个名词。大乘一词,是在数世纪以后才出现的。若没有大乘的说法,就不会有小乘。
西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时代,第三次僧伽会议所认可及接受的三藏教典及其注释,随着佛教的推展而传入斯里兰卡,仍保有纯净的上座部系统。并没有陷入后来在印度大陆上,所发展的大小乘诤论的漩涡中。
因此,将上座部佛教系统,视为小乘佛教或者大乘佛教系统,都是不恰当的。
而后,斯里兰卡于1950年成立‘世界佛教友谊会议’,东西方博学多闻的人士,均使用上座部一词,称呼盛行于东南亚国家,如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及泰国等的佛教系统,而非用小乘来称呼。
但仍然有一些观念老旧的人士,继续使用小乘一词。事实上,今日世界上,并无一独立的佛教团体,可以被称为小乘的宗派。
1967年1月,‘世界佛教僧伽会议’第一次国际会议,于斯里兰卡可伦坡举行。
在创办者、已故的秘书长Pimbure Sorata长老的邀请下,我提供一些上座部及大乘均可接受,且可统合两者的简明信条。此信条,印于本人所著的《比丘的传承》(1974)一书的附录四。
罗睺罗法师 讲 魏善韬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