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始佛教

从无明至证悟(13)
时间:2011-12-06 00:00:00  来源:  作者:

一切物质现象,包括一切物体,都是由许多微小粒子组成的。透过正确的禅修,我们能够见到它们;再进一步修观之下,我们能够透视它们而知见究竟色法。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由于所谓的现代科学,完全依赖科技及色法的根门(眼、耳等,而不是意识),所以无法见到微小粒子,也无法透视它们以知见究竟色法。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然而,透过正确的禅修,我们能够见到究竟色法,知见色法只是地、水、火、风这四界及四大所造色而无他。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些有关色法的基本常识,是一切古代科学所熟知的。然而,所谓的现代科学则对它一无所知,这是因为盲目与邪见(身见)的缘故。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因此,现代科学(包括医学)认为,四大界只是古代的天真信仰。而现代科学本身,则从误信物质乃至整个世界是由非常多可分开的,个别成分组成这一个方向去发展,这是唯物论舍质取量的见解。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解释了色法,即已解释了眼、耳、鼻、舌、身这五种色处。第六处呢?那是名法。佛陀说它为:受,包括乐受、苦受与舍受。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想:标记,以便下次能够认出它。譬如香蕉,先识知与标记它的颜色等,再由我们拥有的世间知识,而知道有如此这样形象的东西称为香蕉。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思:在受到贪、嗔或痴;或无贪、无嗔或无痴的驱使,造做善行或恶行。它组织各相应法对目标采取行动,特相是意愿的状况,作用是累积业,现起是指导互相配合。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触:通过它,心得以‘接触’目标,而启动了整个心路过程。例如眼内处、颜色、眼识的集合。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作意:心透过此心所,注意色、声、香等。它令心转向目标,特相是‘指引’相应法朝向目标,作用是把相应法与目标连接起来,现起是面对目标。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但名色又如何生起?这是菩萨的第九个问题:“因何有名色?是什么产生名色?”他接着了知:“识缘生名色。”换句话说:没有识,就没有名色。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事实上,这是非常直接的。如果没有识,我们称之为身体的物质,就只是一具尸体。尸体没有根门,它只是没有生命的肉罢了。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眼、耳、鼻、舌、身与意,不能无识地了知目标,受、想、思、触与作意,也不能无识地了知目标。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解释识:“有六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意识。”举例而言,之前佛说:“缘于眼与色尘,眼识生起,这三者之集合是触。”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那就是说,缘于内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处(色、声、香、味、触、法),而生起了相符的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识并不只是识,它是识知某个东西。识不能不取目标地生起。坐在这里时,我们听到声音,看见景象,感觉到身体在地上等等。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有同一个识在看、听、嗅、尝、感觉身体,以及思考、记忆与想象等等。佛陀解释,这是因为我们在回顾过去与看向未来时,认为是同一个‘我’。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说,我们可能会接着想:“是我的自我在说话,以及在此处及他处,感受与体验善业与恶业的果报。但是我的自我,是常的、常存的、永恒的、不会遭受变易的,它会永恒地存在。”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是我论取,也称为身见。它因‘有爱’而生,显现为常见,是一种忆测的见解。这种忆测的见解,产生了认为灵魂或神识,从这一生转世到另一生的见解:转世的见解。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但是,佛陀并不教导转世,因为诸佛从不忆测,他们是如实知见。佛陀所亲见的,是我们的生死轮回只是一个心识接着一个心识的生灭,其中并没有自我,没有灵魂,没有实体。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有一次,有一位名叫沙帝的比丘想,必须有个心识,从一世去到下一世才可能有投生。于是,佛陀便叫他自己解释。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沙帝说:“据我所了解的世尊教法,是同一个心识在轮回,而不是别的心识。”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问:“那是什么心识,沙帝?”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沙帝答:“尊者,是那个在说话,以及在此处及他处,感受与体验善业与恶业的果报的心识。”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问:“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此沙帝比丘,是否在此法、此律之中,点燃了一丁点的慧火?”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接着,佛陀解释:“…在许多开示里我已经注明,识依靠因缘而生起,因为无因就没有识能够生起…识因其所依靠生起的某种特别因缘,而获得到其名。”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接着,佛陀给予一个譬喻:“…当火依靠木桐而燃烧时,它称为木桐火。当火依靠柴捆而燃烧时,它称为柴捆火。当火依靠草而燃烧时,它称为草火。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当火依靠牛粪而燃烧时,它称为牛粪火。当火依靠谷糠而燃烧时,它称为谷糠火。当火依靠垃圾而燃烧时,它称为垃圾火。”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就是说:不再有木桐时,就不再有木桐火。不再有柴捆时,就不再有柴捆火。不再有草时,就不再有草火。不再有牛粪时,就不再有牛粪火等。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接着,佛陀说:“同样地…当识依靠眼与色尘而生起时,它称为眼识;当识依靠耳与声尘而生起时,它称为耳识;当识依靠鼻与香尘而生起时,它称为鼻识;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当识依靠舌与味尘而生起时,它称为舌识;当识依靠身与触尘而生起时,它称为身识;当识依靠意与法尘而生起时,它称为意识。”这是非常直接的。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如果我们注意天空的颜色,我们见到它们;我们不会听到天空的颜色,是不是?我们不会看见歌,不会触觉到咖啡的味道,是不是?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当天空的颜色(外处)撞击眼睛(内处),而我们注意它,眼识就会生起。当歌声(外处)撞击耳朵(内处),而我们注意它,耳识就会生起。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当咖啡的味道(外处)撞击舌头(内处),而我们注意它,舌识就会生起。当我们不再注意该目标,就不会再有识,依靠该目标而生起。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一个心识生灭,接着一个新的心识生灭,接着另一个心识生灭。每一个心识,都是因为一个外处撞击与其相对应的内处而生起。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只是日以继夜地,一个接一个不断生灭的识。在一秒钟里,就有上万亿个这样的心识,一个接着一个地生起。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你是否曾经见过,猴子在树上来来去去?它捉住一枝又一枝的树枝。同样地,一个心识透过捉取色尘而生起,然后放开。另一个心识捉取法尘而生起,然后放开。再一个心识捉取声尘而生起等。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解释:“正如猴子捉住一枝树枝、放开再捉住另一枝树枝、再放开且再捉住另一枝树枝地在森林中来去,同样地,称为心、意、识之法,日夜地生灭。”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除此之外,我们的世界再无他物。佛陀解释:“诸比丘,什么是世界的起源?缘于眼与色尘,眼识生起。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缘于耳与声尘,耳识生起…缘于意与法尘,意识生起。这三者之集合是触。缘于触,受生起;缘于受,爱生起;缘于爱,取生起;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缘于取,有生起;缘于有,生生起;缘于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生起。诸比丘,这是世界的起源。”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六内处、六外处及它们各自的识,是世界的起源,是一切苦与轮回的起源。换句话说:没有眼与色尘,就没有眼识,没有眼触。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没有耳与声尘,就没有耳识,没有耳触。没有鼻与香尘,就没有鼻识,没有鼻触。没有舌与味尘,就没有舌识,没有舌触。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没有身与触尘,就没有身识,没有身触。没有意与法尘,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触。没有触就没有乐受、苦受与舍受。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没有受就没有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或法爱,也没有欲爱、有爱或非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欲取、见取、戒禁取或我论取。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没有取就没有欲有、色有或无色有。没有有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简而言之:没有世界。sR4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从无明至证悟(4)
下一篇:从无明至证悟(14)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