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中说,四念处法门是通向涅盘的唯一道路;但是在另一方面,巴利义注解释涅盘有三个门:色遍、不净观、四界分别观。
然而,这三门的差别只在止禅部份而已,它们的观禅部份是相同的。而观禅部份的修习,则相当于四念处法门里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在修行三十二身分之后,禅修者可以进修色遍、不净观、四界分别观,这三门中的任何一门。由于它们都能引导我们达到涅盘,所以被称为涅盘的三门。
在此,先解释如何修行三十二身分。众所周知,严格地持戒,是所有修定法门之前的基础。由于戒行清净,心才能获得轻安,心轻安之后,才能入定。
接下来你应修习止禅,譬如修安般念并达到第四禅。当禅定之光晃耀、明亮、光芒四射时,在此光明的帮助下,你可以逐一地辨识到,身体内外的三十二个部份。
在身体的这三十二个部份当中,地界显著的有二十个,水界显著的有十二个。你应观地界显著的四组,每组有五个:一、发、毛、爪、齿、皮;二、肉、腱、骨、骨髓、肾;
三、心、肝、膜、脾、肺;四、肠、肠间膜、胃中物、粪、脑。接下来观水界显著的两组,每组有六个:一、胆汁、痰、脓、血、汗、脂肪;二、泪、皮脂、唾、涕、滑液、尿。
按照上述的顺序,逐一地不断辨识。尝试如同对着明镜,照见自已的脸那样,清楚地在各个身分存在的部位,透视到该种身分。
如此修行时,如果你的禅定之光暗淡下去,正在辨识的身分也会变得不清楚。这时,你必须回来修行安般念,将定力再度提升到第四禅。
当禅定之光再度明亮强盛时,才回过头来辨识三十二身分。每当禅定之光变暗之时,你都必须如此修行。
练习到当你顺着由头发辨识到尿,或逆着由尿辨识到头发时,你都能以透视的智慧,清楚地看见每一个部份。继续修行直到对它精通纯熟。
然后,依旧闭着眼睛,运用禅定之光辨识离你最近的人或其它众生,尤其理想的是位于你前方的人。
辨识那个人或众生的三十二身分,从头发开始顺着辨识到尿,然后从尿逆着辨识到头发。如此顺逆地辨识三十二身分许多次。
这样修行成功之后,你应辨识自已内在的三十二身分一遍,然后辨识外在那人的三十二身分一遍,如此内外交替,不断重复。
能够如此内外辨识之后,你的禅修力将会增强。你应如此从近而远,逐渐扩大辨识的范围。不必担心你或许无法辨识远方的众生。
在第四禅明亮光芒的帮助之下,你将能轻易地看见远方的众生,不是用肉眼,而是用慧眼。
你必须将辨识的范围扩展到十方:上、下、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在这十方当中,无论所辨识的对象是人、畜生或其它众生,你都必须一次选取一个对象,辨识内在的三十二身分一遍,外在的三十二身分一遍,如此重复。
当你不再看到男人、女人、水牛、乳牛或其它众生等种种差别,无论何时何地,不分内在外在,你所看到的只是三十二身分的组合。那时,你才可说是已经成就、精通于三十二身分的修法。
当禅修者熟练于内外三十二身分的辨识之后,他可以选择色遍、不净观、四界分别观,这涅盘三门中的任何一门来修行。
首先,我要解说如何修行三十二身分的不净观。你可以将三十二个部份当作一个整体,或只取其中的一个部份,作为修行身体不净观的对象。
在此,我将解说如何修行三十二身分其中之一的白骨观。修行此法门之前,首先你应回来修行安般念,将定力再度提升到第四禅。
当禅定之光晃耀、明亮、光芒四射时,先辨识你自己的三十二身分,然后辨识你附近的人或众生的三十二身分。如此内外辨识一或二次。然后,将自己全身的骨骼视为一个整体,以智慧辨识它。
当你很清楚地见到全身的骨骼时,以骨骼的不净可厌相作为对象,用下列词语中的任何一种,在内心一再地默念:‘厌恶,厌恶’,或‘可厌的骨,可厌的骨’或‘骨,骨’。
可以随你喜欢,而用任何一种语言来默念。你应使心平静地专注于骨的不净可厌相,持续一或二小时。
注意观察骨骼的颜色、形状、位置与界限,如此,骨骼不净可厌的概念,则容易在心中生起。
由于安般念第四禅的力量,你对不净相的修行也将提升、加强、乃至完全稳固。你将能生起、持续与开展对于不净的觉观与智慧。
以骨骼的不净可厌相培育定力时,你必须舍弃‘骨骼’的概念,只注意骨骼为可厌。
根据《清净道论》,观察身体某一部份的颜色、形状、位置与界限,乃是观察取相。而观察与辨识那部份的可厌,乃是观察似相。
五禅支:借着专注于骨的可厌相,你可以达到初禅,此时有五禅支存在,即:一、寻:将心投向骨的可厌;二、伺:使心持续地注意骨的可厌;
三、喜:喜欢骨的可厌;四、乐:体验骨的可厌所引生的快乐;五、一境性:一心专注于骨的可厌。以同样的方法,你也能观察身体其它部份的可厌,而达到初禅。
有人会怀疑:以骨的可厌作为观察对象,为什么会生起喜与乐呢?答案是:修行这种方法时,虽然骨骼确实是可厌的,然而,因为你事先了解此法门的利益,才来修行。
同时,你也了解最后将能解脱老、病、死之苦,所以会生起喜与乐。此外,喜与乐,也能因为你已去除使心热恼疲惫的五盖烦恼而生起。
好比一个以捡拾垃圾维生的人,当他看着一大堆垃圾,想到:‘利用这些垃圾,我将赚很多钱。’他会感觉很欢喜。但垃圾本身,则是可厌的。
又像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当他的痛苦因为呕吐或排便而得到舒解时,他会有愉悦与快乐的感觉。但病痛本身,则是可厌的。
《阿毗达摩藏》的注释中解说:专注于骨的可厌,从而达到初禅的人,应当继续修行初禅的五自在。然后应当观察离他最近的众生,最好是坐在他前面的人,以禅定之光采取那众生的骨骼为对象。
他应当专注骨骼为可厌,培育此不净想,直到五禅支变得很明显。根据注释,即使五禅支很明显,仍然不能称此时的定力为近行定或安止定,因为对象还是活的。
然而,根据《阿毗达摩藏》的再注释《根本复注》,如果将外在的骨骼,当作是死人的骨骼来专注,你还是能够达到近行定。
如此,当五禅支很清楚时,你应回来专注自已内在骨骼为可厌。如此交替地内在一遍、外在一遍,专注于骨骼的可厌,重复许多次。
禅修者应实在地透视到自己身体内的各个部份,而非透过想象。若所见的身分呈显在面前,犹如观看相片一般,则只是出自想象而已,不是真正透视到三十二身分。
透视不到三十二身分的原因,通常是定力不够深。禅修者应当有耐心地再培育够深的定力,不可贪快,囫囵吞枣,错失大利。
当不净可厌的修行变得强力,而且完全开展之后,你应扩大辨识众生骨骼的范围到十方:一次取一个方向,在你禅定之光所照之处,观察那一个方向所有众生的骨骼。
每一个方向都是如此。运用你透视的智慧,从近而远,遍及十方。每换一个外在的对象,都必须先观自己内在的骨骼一遍,然后观外在的骨骼一遍。
你必须修行到,无论看向十方当中的那一方,所见到的唯有骨骼。修行成功之后,你就可以进一步修行白遍。
编摘于南传尊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