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着怎样的潜质,几乎是投生时就定了型的。所以说你怎么决定,怎么安排你的下一世投生,这个非常的重要。了解这个奥秘后,你就开始懂得掌控自己了。
有禅修的人,最好就在打坐中逝去。如果在禅定中死去就会投生到梵天界。进入初禅者投生到初禅天,进入二禅、三禅、四禅者,各自投生到相应的色天界里去。
如果没有禅修的,就要看你临终的时候,如何用你的善法,把你的善法带到最高;你曾经有过什么最强的善法,把你的心带到最明亮最强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去投生就好。当然最好像阿罗汉,临命终时连投生的念头都没有。
可是在还没有到达那种境界之前,你知道自己还是得投生,不管想不想还是会投生,所以倒不如好好的发一个愿,愿来世能继续修行佛法。如果要投生天界,就要投生到有法的天界。
要投生善趣就要好好积累你的功德,让它带你去。你需要很多的功德当本钱,没有善业功德,发愿就没什么力量,有功德的时候发愿就有力量。
比如说守八戒,它有非常大的功德,能够帮你在投生时选择去处。经典里有记载,有坚守八戒的人,因为戒的力量,可以选择投生到欲界的任何一个好地方去。
此外,在中部《愿经》里也有提到:如果一个人有信仰,对三宝有信心、守戒、多闻;并且有慷慨的心,曾做过很多布施;而且还有智慧,若有这些功德,再加上常常发愿要投生到好地方,他就可以投生到好的地方。
最好的地方,就是善行可以一直增长翻倍的地方——就是有佛法的地方。在有法的地方,我们的善很容易就翻倍;在没有法的地方,我们只能在那边消福报。
投生到天界不一定就是好事。还得看你在哪个天界,跟谁在一起。忉利天(三十三天)虽然也有法,却还会有战争。条件最好的天未必是最好的,有些地方完全只有欲乐的享受,那就是在消福报。
在好的天界,你能够在光明中走向光明。在善业成熟的时候,还能够继续累积更多的善业,这当然是最好命、最幸福的事情。
如果是投生到人间,就要投生到有善法的地方,不要投生到一个很糟,有很多迷惑、很腐败的地方。最重要是要有佛法,穷一点倒没有关系。
掌握临终一念,是很强的改变命运的办法。粗浅地说,它带来很明显的改变。投生的时候,你完全掌握好下一世的命运。你能够决定来世是怎样的命运、怎样的性格、有着怎样的力量,然后在下一世中再更进一步地提升。
更进一步,就是不要有来世。这一生就好好修行,修到自己证得圣果。一个人证得初果须陀洹的时候,在七世之内,就一定会了脱生死,那当然是人生最殊胜的提升。
一个人的戒定慧能修到那种层次,让他体证圣道圣果,那当然是最殊胜的。如果是证到阿罗汉果的话,那就不会再期望投生到来世。
很多人会想:“啊,阿罗汉,我不要证阿罗汉,因为没有来世,那是永恒的死亡。”不是的,佛陀不会教我们去选择永恒的死亡。
那个境界不是我们现在所能够理解的,不能用我们现在对名色法世界的认知去理解的。这种情形,就好像盲人不能够理解光明世界是怎么样的。
他只是知道:“哦,我常常摔跤,明眼人不会摔跤;因为他们看得到光,就不会摔跤,所以这个光是好的。”
可是,他不明白什么是“看到”、什么是“光明”。你解释光是什么,你说盲人能明白吗?不能。你讲太阳、月亮是什么,他也不能想象。单是这个光,盲人就不能明白。
涅槃不是未曾体证涅槃的人,所能够理解的。然而,佛陀说:涅槃是安稳、不生不灭的快乐,没有贪、嗔、痴。
所以,不要把佛陀的入灭、阿罗汉的入灭当成是永恒的死亡。但它也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存在”。
有一次,有一个比丘问舍利弗尊者:“涅槃里没有乐受,怎么会快乐呢?”舍利弗尊者讲:“没有感受最快乐。”
通往涅槃这条路,是要有信心才会继续走下去。有人想:“涅槃这东西太遥远了,万一它是错的,我怎么办?万一这个涅槃……”有些现代人会这样质疑。
疑心重的人会想:“万一走下去后,发现这个不是我所要的怎么办?”其实,在学佛的路上,我们并不是走到最后的顶峰成为阿罗汉之后才会快乐。
我们一路上学佛,学一分就会有一分的快乐,学两分就会有两分的快乐。我们越了解苦,我们越不苦;越了解苦,我们越快乐。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清净;一分的清净带来一分的快乐。
整个修行、提升的路程是怎样的呢?举个例子:某一个人在开始时满脑子充满暴力思想,想要伤害人,要杀人,要做坏事。
听闻佛法之后,他想:哦,佛法讲不可以杀人,不可以害人,不可以作奸犯科,做了会得到恶报,他就想办法压制自己的恶念。但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他有想要作恶的心。
于是他想:好,我去跳霹雳舞,让我发泄,让自己累到完全不能去想做坏事。于是,他从一个很严重的恶走向一个比较轻微的恶。那终究还是恶,还是不善的心,因为疯狂跳舞的时候还是有一颗混乱的心。
可是,比起每天想着要杀人就好很多。之后他想:哎呀!这颗心仍是很混乱的,佛教里的师父说,听这种剧烈疯狂的音乐是很不好的,我应该再调理一下我的心。他就去听轻音乐,那就是另一种进步。
听轻音乐后,他想:哎呀!这还是有所执取,如果能够的话我要去守八戒。他就去守八戒。他享受守戒、布施、听法,享受读经的快乐。他的人生又走向另一个层次,此时他的善行带来真正清净的快乐。
然后,他再进一步想:我要去禅修了。他就因此得到禅修的快乐。禅相开始出现的时候,他得到禅相的快乐。当他进入初禅的时候,他得到有喜有乐的快乐。
然后慢慢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提升,到后来连乐受也放掉,走向舍受。舍受是更殊胜的,虽然它不是乐受。有三禅和四禅经验的人,肯定会讲四禅比较殊胜,没有人会讲三禅比较殊胜。
三禅的禅支是乐、一境性;四禅是舍、一境性。舍、一境性肯定是比乐、一境性还要殊胜,可是它并没有乐受。整个修行的路程是这样以一个取代之前的那个,以更高的一个取代较低的一个方式来提升。
这样比较容易,也比较好。你没有打压自己、强迫自己,而是给自己一个更殊胜、更清净的快乐。
接下来是智慧的快乐。止禅的快乐还是建立在压制上,不要去看苦。观禅是用智慧去观照,去面对生命的真相、生命的苦相,心因此获得解放而得到快乐。
因为看清了生命的无常、苦、无我,你会放下了恒常的妄想。生命本来就是有生灭;在快速的生灭无常之中,有一种逼迫的苦性和不圆满。
你看清了,就会把不合理的期望放下,把对生灭因缘追求恒常快乐的妄想也放下。体证无我、看到无我的时候,私心、对自我的妄想也会放下。那颗心慢慢就会解放,它是自然的。这个放下是快乐。
因为无明,我们一直以为有一个“自我”。 我们不惜一切地满足自己的“自我”,以为这样可以得到快乐。这种“自我”的满足是建立在幻相上的,它眼前似乎使我们快乐,可是最终卻带给我们痛苦。
反之,如果快乐是建立在生命的真相上,看清了无常、苦、无我之后,心得到解放,我们自然体证到安然和快乐。那种快乐不同,你越看清楚真相你就越快乐,它是别人夺不去的。
如果蒙蔽自己不看生命的真相,你只能逃避得了一时。最终当我们面对生命的真相——无常、苦、无我的时候,还是得受苦。
如果我们勇敢的面对,有善巧、有定力、有正念、有智慧地面对生命的真相,我们将得到任谁也夺不去的快乐。
而且从此以后,生命里面所显现的一切,所出现的一切都在带给你这种智慧,这种内在的充实、法的力量。这个生命那时是最安稳的。
也许你会说:“这个对我来讲还很遥远,我现在工作忙得很,经济不景气,我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这种高层次的修行,我能够做吗?”
没有关系,现代人还是得在生活中挣扎求存。但是有一件事情你肯定能做——让你的心倾向此法,发愿将来有一天,自己有条件能好好的去投入、去体证这个更高的法。
有些时候,特别是有功德的时候,单单这个倾向、发愿,就会慢慢让你的心、你的整个生命朝往那个方向。有些人讲:“哎呀,很害怕,万一我不小心出了家呢?”(众人笑)。不用害怕,不会的。
在这个时代,谁能够逼你出家呢?当你自己选择要出家的时候,你肯定会像我这样很快乐地出家。像我这种性格,谁可以逼我出家?以我的能力,如果我决定要还俗,谁也阻挡不了。
我是心甘情愿,快快乐乐地出家,因为我在法中找到快乐。我发现法带来的快乐最安稳、力量最大。所以你不必担心有一天会不小心、糊里糊涂地去出家,没有人可以逼你的。如果你真的不小心出家,就太幸福了!
好,倾向是一回事,但眼前你能够做什么?你说:“我现在面对的是生活上的问题,事业上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人际关系、友情、敌人的问题,那我要做什么?现在我要怎么改变我的生命?”
我们不能只讲一些高高在上的东西,现在用不上。我们倾心向往它,那是好的,但是现在能够做的是什么?现在我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事来改造生命?——一切的善法。
在这里,我要特别介绍一个重要的。刚刚讲的,降低自己的私心,这个是最快见效的。爬山时,如果要有好脚力,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的,对不对?
假设你现在背负着20公斤的包袱,你把19公斤没用的东西放下来,只带一公斤真正需要的东西上路,你的脚力是不是马上就进步了?马上见效吧?
放下自己的私心,放下自己的执着,就会马上见效!因为包袱放下了,私心放下了,心理沉重的负担放下了,对别人的执取,别人的过失,自己的过失,种种内心的负担都放下了,当下你还自己一个新生机。你生命的力量马上就显现,这是很快的。
为什么通常我都是先介绍这个方法呢?因为这个方法见效快。一见效后,你马上就得到鼓舞,对法就建立起信心。有了信心,要锻炼你的脚力,要培育你的善法,力量就强得多,也就快多了。
带着一颗无私的心,我要向大家介绍四个很重要的法,那就是:慈、悲、喜、舍。这个时代人世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情绪智慧”,就是洋人所讲的“EQ”。
他们以为自己开创了一个新名词,其实古时后的圣贤早就发现了这个情绪智慧,菩萨早就已经在用了。佛陀强调的梵住心,也称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就是佛法所说的情绪智慧。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搞混了,情感混乱了、 感受混乱了,很容易掉进纠缠不清的人际关系里,在里头挣扎,所以我们很苦。
现代人住得越来越近,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小,因为天天见到人,见到烦,所以不想再见人,连邻居都不想看见,结果把自己锁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面。
为什么我们不想见到人呢?因为,他人的情绪会影响我,我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人。不像古时候,或者是偏僻的地方,每家之间距离都是远远的,人与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和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人很少见到人,所以见到的时候就很珍惜。
培育慈悲喜舍,能够真正很快地改善我们的生命。很多时候我们情感混乱、感到难受,都是由于不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以及不懂得面对会伤害我们的人。如果一个人有培育慈悲喜舍,他就会有很大的承担力。要是敌人、伤害自己的人都能够面对,那朋友、亲人、上司和下属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