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阇世王问佛陀比丘文化的成果时,佛陀列举的便是朝向阿罗汉果的三增上学的渐进成果。但是佛陀也知道,在未来,真正进步的佛教文化将会被遗忘,而以退步的佛教文化来取代。
因此,佛陀说了五种未来的危险。第一种危险:“诸比丘,未来有不修身(不防护身)、不修戒(没有戒律文化)、不修心(没有止禅文化)、不修慧(没有观禅文化)的比丘众。
在未来,比丘自己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及不修慧,但他们授与别人具足戒。他们没有能力指导新比丘的增上戒、增上心与增上慧。
因此,新比丘众也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及不修慧。自己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及不修慧,他们又将授与别人具足戒。
新比丘也没有能力,指导更新的比丘众增上戒、增上心与增上慧。因此,更新的比丘也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及不修慧。”这是佛教文化渐进的腐败。
“如是,诸比丘,有了腐败之法,便有腐败之戒;有了腐败之戒,便有腐败之法。”
佛陀解释,第二种危险,是没有能力指导学生增上戒、增上心与增上慧的无文化比丘。他们的学生也没有文化,也没有能力正确的给与指导。
也就是说,他们的学生,将是没有正确佛教文化的比丘;这也是佛教文化渐进的腐败。
第三种危险,是无正确佛教文化的比丘没有能力理解法,因此在教导法时,他们批评法、毁谤法,因为他们想要获得利益与恭敬。例如他们会说:
“巴利圣典很无聊!完全不需要学习!”“巴利圣典并非真正的佛教文化!它们已经受到腐败,有性别歧视的比丘们擅改圣典!“我知道巴利注释是错的!听我自己的注释!”等。
第四种危险,是无正确佛教文化的比丘,不运用佛陀所教的经(深奥、出世间、与无我相应之经),反而运用离题的诗歌、修饰学与外来教理。
他们不学习巴利圣典,反而学习其它典籍,例如佛曲与诗歌、对佛教文化的哲学性与历史性分析、或现代科学、哲学、心理学等等,以及其它的外来文化。
第五种危险,是无文化比丘不实行寂静的任务,也不致力于证悟任何道果。佛陀解释,如此他们的随众,便会产生邪见、有样学样。
他们可能会说,由于现代文化,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再培育戒律,不可能再培育禅那,不可能再朝向证悟涅盘迈进。于此,正确的佛教文化被毁掉了。
当朝向证悟涅盘迈进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时,佛教文化便不复存在,因为在那个时候,四圣谛只剩下两个:只有苦与苦的因。
当进步的佛教文化变成神话,以及我们的文化变得以投生到下一次的佛法教化期为目标时,它的情况便是如此。
然而,在当今社会,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期还存在着,依法奉行的虔诚佛弟子,还是能够修行戒、定、慧,证悟涅盘与道果。难道这还不够好?可是许多人的佛教文化及见解,却偏离了方向而显得谬误。
佛陀说:“如是,诸比丘,有了腐败之法,便有腐败之戒;有了腐败之戒,便有腐败之法。诸比丘,这些是目前还未生起、当在未来生起的五种未来危险。应当对它们警惕,以及警惕地致力于去除它们。”
佛陀解释,另外五种未来的危险,发生在比丘众不再住在寂静处,反之深入世俗社会当中。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一、他们要上等的袈裟;二、他们要上等的食物(他们不再去托钵);三、他们要上等的住所。
由于这些欲望,他们做了许多不适当的事。佛陀解释:四、比丘众将和众比丘尼、学戒女及沙弥尼,紧密接触地过活。
可能是因为男女平等这项现代教条,他们视分开文化为不民主、性别歧视的文化。佛陀解释这样的话,会有什么发生:
“当他们和众比丘尼、学戒女及沙弥尼紧密接触,便可预期他们会不满意地过着梵行生活,或犯了其中一条重罪,或舍弃梵行,回到下等生活(还俗)。”
以这种现代佛教文化,比丘众与修行的女众们,紧密接触地过活,在同一间食堂用餐、一起进行僧务、一起出外、一起学习及一起教学。
接着,他们便会进一步一起做出不适当的身语意文化,一起还俗,然后一起进行结婚文化:非圣寻(继续老、病、死),变成他们的佛教文化的目标。
佛陀解释:五、比丘众将和寺院的侍者与沙弥们,紧密接触地过活。他们储藏各种各样的东西,成为土地与产业的主人,以及以经济文化来办理自己的寺院。
可见佛教文化的渐次毁灭,便是指导(教诫)奇迹的渐次毁灭。从原本能导致解脱的指导奇迹,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指导变成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解脱的障碍。
佛陀解释,在这种情况里,即使该指导者是戒腊高的比丘,拥有许多居士与比丘随众,获得许多供养,善于解释法,在理论上很了解法,但却有邪见。
因此:“他引导许多人离开正法,建立他们于非正法。”佛陀称这种指导为:“带给许多人不快乐、带给许多人无益、带给诸天与人类不利与痛苦。”
有一次,阿难尊者与许多其它比丘聚在一起做袈裟。看到这有所谓‘我们是僧团’的感受,佛陀很严厉地训诫阿难尊者:“阿难,比丘不会因为乐于群体、取乐于群体、耽乐于群体而照耀世间。”
佛陀解释,这样的比丘无法培育止禅与观禅,无法朝向涅盘迈进,接着便会有梵行者的堕落。
佛陀说:“因此,阿难,应友善地对待我,不应怨恨。这会带给你长久的幸福与快乐。弟子又如何怨恨地对待导师,而不友善?
于此,阿难,该导师慈悲及为其弟子们着想,基于悲心教他们正法,说道:‘这是为了你的幸福、这是为了你的快乐。’但其弟子们并不想听或用心理解,他们乖离了导师的教化。”
这就是众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尝试创造各种不同文化的佛教的时候:以外来文化(可能是自创的文化),来掺杂进佛教文化里。
“弟子又如何友善地对待导师,而不是怨恨?于此,阿难,该导师慈悲及为其弟子们着想,基于悲心教他们正法,说道:‘这是为了你的幸福、这是为了你的快乐。’其弟子们细心聆听、用心理解,他们没有乖离了导师的教化。”
这就是众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尝试恭敬与保存指导的奇迹的时候。这是正确的佛教文化,你们是否想要友善地对待佛陀?你们是否想要进步的正确的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