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分辨地遵照劝导,属于盲目的信仰,这可能导致我们造恶,却以为那是善的;行善,却以为那是恶的。造恶,却不知道那是恶的;行善,却不知道那是善的。
只看人们由于对宗教与政治的盲目信仰而做出来的事,就可以明白这点。对民主的盲目信仰,是认为多数人认同或做的事就是好的。这是相信质在于数量,而数量则是依据多数人的共同点——无知。
对佛法僧盲目信仰也不可取,因为这种信仰肤浅、软弱。当信仰肤浅、软弱时,我们太过依赖那些看起来像是很有知识的人。
我们盲目地遵照他们的劝导,这就是说,我们可能会无知地遵照不好的劝导。于是即使有造善业,也只是很微小罢了,却以为已经造了很大的善业。
因此,虽然我们在佛法依然存在时获得了难得的人身,却不能从中尽量获取所能得到的利益。
因此,能谨记佛陀说,不应该因为某人似乎知识丰富,不应该因为心想‘此沙门是我们的导师’而接受劝导,是很好的。
我们不应该只因为是比丘给予的劝导,就去接受它,或只因为我们尊敬该比丘就去接受它。
无论如何,如果我们的信仰是盲目又没有分辨力的,我们怎么能够知道某某比丘是值得尊敬的,怎么知道他的劝导是应该遵从的?
佛陀的劝导,使得卡拉马人能够真正地依靠真相、实相来思考,而不是盲目地依靠导师。
应该谨记佛陀最为重视的,是我们的慧力。这就是说,他的弟子们不应该把他看成一个人物来崇拜。
有一次,佛陀去拜访一位名叫瓦迦利的患病比丘时,瓦迦利说他因为没有见到佛陀,而感到很伤心。
佛陀就说:“够了,瓦迦利。为什么你要见这副污秽的身体?见法者见我;见我者见法。”
这就是说,我们应该视佛为只是法而已。如果视佛为他物,我们是在看一种幻象。如此我们就不能够自称为真正的佛教徒,因为我们没有归依真正的佛陀。
反之,我们的归依处可能是‘佛学’、‘佛教文化’、‘佛教历史’或‘佛教传统’等等。更糟的是,它可能是‘佛教国民’与‘佛教民族’,这可能导致某个佛教民族丢脸。
当我们归依这些毫无意义的政治空想时,佛陀变成只是我们足球队的队长,而我们对穿上球队颜色的球衣感到骄傲。
最终,我们可能会以‘我们的’佛陀的名誉,而作出足球迷流氓的行为。如此,我们不单只贬低了自己,也贬低了佛法,把它转变成纯粹是一种空想、习俗、传统、哲学等。
‘我们的’佛学,变成与印度历史上的佛陀无关:它变成一种玩物,八圣道分则是一场足球赛。
其时,我们这些比丘与在家众则在玩弄佛法、戒律与禅修,因为足球与智慧,就好像是火与水一样不相融。
当然,在业力方面,支持佛陀的足球队并不是我们最糟的赌注,因为即使只是持守某些戒,而且只是在每个布萨日持戒几小时,也肯定好过完全不持戒。
但这是凡俗布萨,使得我们变成凡俗佛教徒,遵循八凡俗道分,而不是八圣道分。且让我们看一看,佛陀对于这点怎么说。
有一次,一些释迦族的佛教徒,在布萨日去见‘他们的’佛陀,佛陀就问他们是否有持守‘具足八支之布萨戒’。
他们答道:“尊者,有时我们持守具足八支之布萨,有时则没有。”根据佛陀的教导,布萨日是佛教徒(已经归依佛法僧的人),更加精进的日子。
当天,他们不是持守基本的五戒,而是持守八戒。但那些释迦族人,却跟布萨日玩足球:有时他们射球进龙门,有时却没有。而佛陀又怎么说呢?
佛陀首先解释,考虑到生命充满恐惧、忧虑与死亡,时有时无地持守布萨八戒,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损失。
接着,佛陀问他们:“释迦族人,你们认为怎么样?假设有个人没有遭遇任何不幸,而在生意上或其它事里赚了一千金。人们不是会说他是‘一位聪明的人,充满精进力!’”
他们答道:“是的,尊者,他们会这么说。”
佛陀接着继续问,每次都提高该精进的人,每天所赚的钱,最终说:“释迦族人,你们认为怎么样?假设有个人每天都赚一万金,把所赚的储蓄起来,在活到一百岁时,他不是已经储存了一大笔的财富了吗?”
“他会的,尊者。”
“释迦族人,你们认为怎么样?该人是否能够因为他的财富,而得到享受至上的涅盘快乐一日一夜,或半日半夜?”
“肯定不能,尊者。”
“为什么不能?”
“尊者,因为欲乐是无常、空洞、虚假、不真实的。”
因此,那些释迦族人可能愚痴得不持守布萨八戒,但却不会愚痴得认为,金钱与欲乐是导向涅盘至上乐之道。
佛陀接着解释:“释迦族人,假设有一位我的弟子认真、虔诚与坚决,依照我的劝导修行十年,他将能够享受至上乐一百年、一万年、十万年、一千万年,而且他将成为阿那含,或斯陀含,或须陀洹。”
在此,佛陀是说投生到天界的快乐生活,这是人们能够透过持守布萨八戒获得的;佛陀也说人们能够透过更认真地遵从其劝导修行,而证得的圣道与圣果。
佛陀解释,甚至只这么持守八戒一日一夜,人们也能够获得这些利益:持守布萨八戒及遵从佛陀的劝导修行,这些利益不是属于这世间的。然而,并不能透过玩弄获得它们。
当然,那些释迦族人即因此而宣布:“好的,尊者,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会认真持守布萨八戒。”
现在,如果看一看这场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没有告诉那些释迦族人,说因为是他叫他们做的,所以他们必须持守布萨八戒。
佛陀只是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会比较好。佛陀要他们运用慧力,也由于他们自己的慧力,他们对法的了解,他们决定更改他们的作法。
换言之,那些释迦族人决定不再玩弄,因为他们了解持守布萨八戒是有益、是善的、无可指责,是智者赞叹、能带来利益与快乐的。
如果没有这种了解,在最糟的情况之下,布萨八戒可能成为我们乐于舍弃的艰巨任务;在最好的情况之下,布萨八戒是我们盲目追随的‘佛教传统’,没有真正地知道它是什么。
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都不介意破戒,因为我们对佛法的了解肤浅,也就是说我们的责任感微弱。
然而,当我们以智慧探讨布萨八戒,例如与佛友讨论它时,它即变成一个获得快乐的珍贵机会。到时,我们不单只发觉持守八戒容易,也发觉持守它们是非常好的。
我们要持守八戒,乐意持守它们,也对破戒感到害怕与不快乐。这就是佛陀一而再地告诉比丘,当见到犯最小戒的过患时的意思。
当我们不快乐地持戒时,那就是说,我们不快乐地跟随佛陀的劝导。也就是说,我们并非真正地相信佛陀是佛陀,如此,我们的信心即被邪见污染了。
不相信佛陀的证悟,是邪见的一项因素。相信佛陀的证悟是正见,而且佛陀也劝我们要在布萨日忆念佛陀的证悟。
佛陀在向他最大的女施主毘舍佉,说三种布萨时给予该项劝导。那三种布萨是:牧牛人的布萨、祼体外道的布萨、圣者的布萨。
布萨的意思是持守,它是指满月日、新月日与半月日,在这些日子里,古印度的人民都会实行宗教的修持。
布萨不是佛陀所发明的,而是古印度的一种习俗。即如佛陀与释迦族人讨论布萨时所见,布萨持续一日一夜,从黎明升起到隔天的黎明升起。
各教派的沙门会在当天当夜开示,信徒则会去聆听开示,根据他们各自的信仰实行布萨的修持。
开始时,佛教比丘众并没有跟随这种习俗,但当频毗娑罗王建议他们这么做时,佛陀答应了。过了一些日子之后,它演变成虔诚的在家信徒持守布萨八戒与穿白衣的习俗。
然而,即如佛陀给予毘舍佉的解释,布萨有不同的种类,第一种是牧牛人的布萨。傍晚时,牧牛人把牛群还给他的主人,心想:“今天这些牛在某某地方吃草,在某某地方喝水。明天它们将会在某某地方吃草与喝水。”
佛陀说,同样地,有些人持守布萨时心想:“明天我将吃这样那样的食物。”他们把整个布萨日花在想隔天的食物。这是牧牛人的布萨,佛陀说这种布萨没有大成果、大利益,没有大光彩,没有大光明。
这是说,它是一种世俗与微小的布萨,只有微小的果报。对于佛法,我们只付出很少,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自己的信心与精进很吝啬。
接下来,是祼体外道的布萨。这种外道,赤祼着身体地四处走动,甚至现在也还是如此。对他们来说,赤祼是舍弃一切的象征。
因此,在布萨日时,祼体外道的弟子就会脱掉所有的衣服,宣布:“对于任何东西与任何地方,我都没有份,我对任何东西都没有执着。”
然而,即如佛陀所解释,他的父母依旧视他为儿子,他依旧视他们为父母;他的妻子与子女依旧视他为丈夫与父亲,他依旧视他们为妻子与子女;他的奴隶与工人依旧视他为主人,他依旧视他们为他的奴隶与工人。
因此,佛陀解释:在应该遵守真实的时刻,却遵守不真实。布萨日是遵守真实的日子,但那些祼体外道却教他们的弟子玩弄真实,说他已经舍弃了一切,虽然他自己与每个人都知道,他并没有舍弃一切。
佛陀说:“我说,这就好比是说谎。”但这并不需要正等正觉佛陀的智慧,才能了解郑重地说,要受持自己不受持的戒,是在说谎,是自己的损失、不善,当受指责、智者非难及带来痛苦的:每个人都知道这点,即使该人的五岁孙儿。
夜晚过去,布萨日结束之后,该祼体外道的弟子穿回他的衣服,恢复平时的生活,再次受用自己的财物。然而,当他受持布萨时,他说他舍弃了自己的一切财物,因此已不再属于他的。
对于别人没有把那些财物还给他,就自己拿来用,佛陀说那好比是偷盗。因此,祼体外道的布萨受到妄语及偷盗污染,佛陀说这种布萨没有大成果、大利益,没有大光彩,没有大光明。再次,这是一种世俗与微小的布萨。
接下来是圣者的布萨,这是佛法僧的圣弟子受持的布萨。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真正的佛弟子:无论是男人、女人、男孩、女孩。
首先,佛陀说,真正的佛弟子应该以正确的程序清净他的心,那就是忆念五法。
真正的佛弟子应该忆念的第一种法,是佛陀的九种特质,世尊的确是:一、阿罗汉;二、正等正觉者;三、明行足;四、善逝;五、世间解;六、无上调御者;七、天人师;八、佛陀;九、世尊。
佛陀说,这是清净心中烦恼的正确程序,就好像头肮脏时清洗它。佛陀也说,在此该弟子可说是受持梵天布萨;他与梵天同住;由于梵天,其心宁静、生起喜悦。
真正的佛弟子,应该忆念的第二种法是法的六种特质:一、世尊善说之法;二、当下可见;三、无时;四、来见;五、导向;六、当由智者了悟。
佛陀说,这是清净心中烦恼的正确程序,就好像身体肮脏时清洗它。佛陀也说,在此该弟子可说是受持法布萨;他与法同住;由于法,其心宁静、生起喜悦。
真正的佛弟子,应该忆念的第三种法是僧团的九种特质:一、世尊的修行善巧之弟子僧团;二、世尊的修行正直之弟子僧团;三、世尊的修行正确之弟子僧团;四、世尊的修行适当之弟子僧团。
这就是世尊的四双八辈弟子僧团,他们:五、应受供;六、应受款待;七、应受施;八、应受礼敬;九、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佛陀说,这是清净心中烦恼的正确程序,就好像清洗肮脏的衣服。佛陀也说,在此该弟子可说是受持僧布萨;他与僧同住;由于僧,其心宁静、生起喜悦。
真正的佛弟子,应该忆念的第四种法是他自己的戒:我的戒完整无缺、无污、无染、带来解脱、智者赞叹、导致禅定。
持戒导致无悔;无悔导致喜悦;喜悦则是禅定的先决条件。佛陀说忆念自己的戒,是清净心中烦恼的正确程序,就好像镜子肮脏时清洗它,忆念自己的戒就像是看进镜子一样。
佛陀也说,该弟子可说是受持戒布萨;他与戒同住;由于戒,其心宁静、生起喜悦。
真正的佛弟子,应该忆念的第五种法是天神:天神能够投生为天神,是因为拥有五种特质:他们的信心、戒律、对圣典的知识(多闻)、舍离、智慧。
在此,真正的佛弟子忆念他自己,也拥有这五种特质:信心、戒律、对圣典的知识(多闻)、舍离、智慧。
佛陀说这是清净心中烦恼的正确程序,就好像提炼不纯的金。佛陀也说,该弟子可说是受持天布萨;他与天神同住;由于天神,其心宁静、生起喜悦。
忆念这五法之后,真正佛弟子的心,因此变得宁静、生起喜悦。接着,他思惟另外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