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众讲堂

从无明至证悟(23)
时间:2011-12-09 00:00:00  来源:  作者:

佛陀透过重新发现八圣道分而成为圆满觉悟的阿罗汉。然而,佛陀与阿罗汉弟子之间的道果有什么差别?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解释:“诸比丘,如来、阿罗汉、圆满觉悟的佛陀如实了知地为地…水为水…火为火…风为风…生物为生物…所见为所见…所闻为所闻…所感为所感…所识知为所识知…一性为一性…多样化为多样化…一切为一切…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他如实了知涅盘为涅盘。如实了知涅盘为涅盘之后,他不想象自己为涅盘;他不想象自己在涅盘之中;他不想象自己在涅盘之外;他不想象涅盘为我的;他不乐于涅盘。为何如此?我说,因为如来已经毫无遗漏地彻知它。”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因此他是阿罗汉,在这一点他与其它阿罗汉弟子没有差别。但他已经证悟佛果,无限地了知一切行法,即使其弟子们已经证悟涅盘,也只能够了知有限的行法。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再者,佛陀解释为什么他不会想象事物,或乐于事物:“为何如此?因为他已了知:取乐是苦的根本及‘缘于有,便有生,已生者便有老死。’因此,诸比丘,我说,透过完全毁灭、离欲、灭尽、舍离、遣离一切贪爱,如来已觉悟无上正等正觉。”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经文解释,开示结束时,骄傲自大的比丘们并不欢喜。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已经很清楚地说明谁人证悟、谁人愚痴。然而,经历了更多的修行之后,那些比丘不再玩沙堡,都成了阿罗汉。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成了阿罗汉,沙堡对我们再也无用。佛陀解释:“然而,当那些小男孩或小女孩对那些沙堡没有了贪欲、欲望、喜爱、渴望、欲念与贪爱,他们便会手脚并用地击散它们、毁掉它们、粉碎它们、弃之不玩。”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还记得吗?午餐时,小孩子们乐于完全地粉碎他们美丽的沙堡。为什么呢?‘食物已经准备好了!’这便是它的原因。但是梵行的目标并不是食物,而是涅盘。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说:“同样地,应当击散色、毁掉色、粉碎色、弃之不玩;为了灭尽贪爱而修行。应当击散受…应当击散想…应当击散行…应当击散识、毁掉识、粉碎识、弃之不玩;为了灭尽贪爱而修行,因为灭尽贪爱便是涅盘。”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大多数的选民,很兴奋地跑来跑去建造沙堡。举例而言,一群人聚在一起供养僧团,下定决心要整夜聆听佛法。但不久之后,便有些人因为欲欲而离开,有些因为嗔恨而离开,有些因为我慢而离开,有些则因为昏沉与睡眠而坐着打瞌睡,没有听到什么。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现在看一看你的周围: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吗?古代的原因也是现代的原因。当佛陀听到这件事时,他解释:“到达彼岸的人只有少数几个,其它人皆在此岸徘徊。然而,依照善说之法修行的人,将会越渡极难越渡的死界。”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如果依法修行八圣道分,我们便能够超越大多数人,成为从满是沙堡的此岸越渡到无沙堡的彼岸的精英份子之一。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我们要比照地探讨涅盘与生死轮回。如果研究佛法,我们便会了解究竟法有四种:心、心所、色、涅盘。为了了知第四种究竟法——涅盘,我们必须了知首三种究竟法,也就是名法与色法。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究竟法显然无法透过言语来完整地描述,因为语言依靠世俗谛、概念与世俗语。尽管语言的种种不足,佛陀本身仍然以种种方式来讨论与形容究竟法。对于涅盘与阿罗汉道果,佛陀也以种种方式来形容,例如透过隐喻。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我们已经看见他形容证悟涅盘(阿罗汉道果)为:至上圣慧、至高法、至上圣谛、目的地、至上乐、不死、世界的尽头、觉悟之境、已训服之境、寂静之境、已越渡之境。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事实上,‘涅盘’这一词本身便是一个隐喻,因为它直接的意思是熄灭,就像火或灯火熄灭。佛陀也采用其它隐喻,例如他解释:诸比丘,我将教导你们涅盘,以及导向涅盘之道。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诸比丘,我将教导你们无漏,以及导向无漏之道。彼岸、微细、极难见、不老、永恒、不分解、不显现、不增广、殊胜、吉祥、安全、美妙、奇妙、无疾、无病、清净、解脱、无着、岛屿、庇护所、保护所、归依处…。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许多隐喻都很有激励性,如果阅读诸比丘与诸比丘尼对于自己证悟阿罗汉道果的讲述,我们能够看到更有激励性描述。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描述苦灭,也就是行灭。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解释:“诸比丘,什么是苦灭圣谛?由于无明灭尽,行灭尽;由于行灭尽,识灭尽;由于识灭尽,名色灭尽;由于名色灭尽,六处灭尽;由于六处灭尽,触灭尽;由于触灭尽,受灭尽;由于受灭尽,爱灭尽;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由于爱灭尽,取灭尽;由于取灭尽,有灭尽;由于有灭尽,生灭尽;由于生灭尽,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尽。这便是整个苦蕴的灭尽。诸比丘,这是苦灭圣谛。”这一切行法灭尽的因缘是无明灭尽:智慧。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接着,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一切行法都必须灭尽?受有什么错?名色又有什么错?”“我有什么错?”“我的家人有什么错?”这些问题会生起是因为无明,不了知第一圣谛:不能够知见这些行法是苦的。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且让我们看一看生死轮回。这个名词源自动词,这一词又源自(同样地)+(继续下去)=同样地继续下去。一世又一世地继续下去:‘诸有情急促地来,继续下去,死亡,又再生。’我们一劫又一劫地一直这么做。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有一次,有位比丘问佛陀一劫有多久。佛陀解释:“比丘,假设有座大石山,一由旬长、一由旬阔、一由旬高,既没有洞,也没有裂缝:是一大块坚实的石头。”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一由旬大约十五公里,珠穆郎玛峰只有九公里,而且山顶是尖的,因此请试一试想像一个比珠穆郎玛峰大得多的坚实方块石头,“每过一百年,便有个人用一块迦尸国的布来轻扫它一下。”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迦尸国的布是非常精致的棉花布料,在现代的印度也可以找得到:有人会误以为它是丝绸。你以这样精致的布扫一下自己的手臂时,会有什么事发生?差不多没有什么感觉。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那么,如果你以这样精致的布扫一下坚实的石头,又会有什么事发生?就像完全没有效果。如果你每一百年扫一下呢?扫这么一大块的石头?“当这大石山如此被磨平消失时,一劫还未结束。比丘,一劫便是这么长久。”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诸比丘,劫的时间便是这么长久:我们已经轮回不只一劫,我们已经轮回不只百劫,我们已经轮回不只千劫,我们已经轮回不只百千劫。为什么呢?比丘,生死轮回的起点是不可知的。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长久以来,诸比丘,你们都在为经历母亲死、父亲死、兄弟死、姐妹死儿子死、女儿死、亲人死的伤痛,也为失去财富及患上疾病而伤痛。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在这漫长的旅途里经历这一切伤痛,由于与厌恶者相会及与亲爱者别离而痛哭,所流之泪水确实已比四大洋之水来得更多。为什么呢?诸比丘,生死轮回的起点是不可知的。”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每当亲爱的人病重或死亡,我们便感到悲伤。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该情况是特别的:我们是特别的。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母亲因为孩子生病或死亡而感到悲伤,认为她的爱是特别的;鳏夫认为他的爱是特别的。我们认为自己、我们亲爱的人及我们的爱是特别的:特别的「我」、特别的「我的」、特别的「我的自我」。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缘于无明,我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特别的,没有觉察到何时何地都有痛苦发生,更甚的是,它从无始以来便在一切地方发生。我们的痛苦就像沙哈拉沙漠中的一粒沙子那么的特别。是的,每一粒沙子都有不同的形状,然而它们都是沙子。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解释,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里,我们一时投生到这里,一时投生到那里:“诸比丘,犹如被抛上空中的一枝棍杖,掉下来时,有时头部先着地,有时中间先着地,有时尾端先着地。同样地,被无明蒙蔽及被贪爱束缚的诸有情,从这一界去到另一界,又从另一界来到这一界地来来去去。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其因何在?诸比丘,因为生死轮回的起点不可知。为无明蒙蔽、为贪爱束缚的诸有情在这生死轮回来来去去的起点是不可知的。所以,诸比丘,长久以来你们都在受尽痛苦、剧痛与厄难,把坟场都给填满了,的确长久得足以令你们厌离一切有为法,长久得足以令你们舍离它们,以获取解脱。”hS6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从无明至证悟(22)
下一篇:从无明至证悟(2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