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逃避的业果原理,确保了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无论身、语、意——依照该行动的善巧与否得其果报。
我们在个人生活中时常亲眼目睹这类过程,即便后果不一定当即显现。然而佛陀还教导说,我们行为的后果会延续到来世,并决定我们死后重生的质量。
如果你的行为有益、善巧,则决定有一个善界的重生。如果你的行为不良、不善巧,则有恶趣的重生。
于是,我们被自己所选择的,善的行为(业)与恶的行为(恶业)所推动,从一生到下一生,在多少劫世里流转轮回。
佛教经典中描述了三十一个不同的生存界,众生在其中久久轮回、无尽的游荡。这些生存界,包括了极其黑暗、痛苦的地狱,一直到最为崇高、寂乐的天界。
在每个界域的生存时间,均非永久。因为佛教的宇宙观里,不存在有什么永恒的天堂或者地狱。
众生之所以投生在某个生存界域,只是取决于他自己所造之业,以及他临死时已成熟之业。
当推动他们进入该界域的业力竭尽之时,他们会便死去,再一次随其业而重生于他处。
因此,这个令人厌倦的轮回周期,会一直不断的重复着生、老、病、死,再下一个生、老、病、死……
根据佛教,众生的生存界域由高至低,分列于下:无色界,包括四个层次,死亡时拥有无色界禅定者,可投生到该界。
色界:由十六个层次组成,其中的居住者梵天神,享受着极其精致的精神喜乐。那些至少达到了某些禅定层次的人,以及暂时压制了仇恨与恶意的人,可以投生到那里。
据说,诸天神们身体优美、精致,带着纯净的光亮。其中,色界天的最高层次——五净居天,只能由证得觉悟第三阶段圣果的不还者到达。
于此,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同构成了天神们所生活的天界。
欲界(感官欲望界):由十一个层次组成,受五种感官的主宰,经历喜乐与不乐。其中七层为善趣,包括我们所在的人间,以及六层欲界天。
而比较低等的生存界为四种恶趣,它们包括:饿鬼界、阿修罗界、动物界、地狱界。
争论这些生存界是真实存在,或仅是一些描述此生体验的诸样心态的奇特比喻,都是毫无意义的。
佛教宇宙观的讯息在此:除非采取步骤,突破业力的铁爪而离开轮回,不然,我们注定会毫无目标地,从一个状态游荡到另一个状态,远离真正的宁静与满足。
佛陀那前所未有、独特性的发现,在于他找到了一条解脱轮回之道——八圣道,以此为工具,使我们永远逃脱这种令人厌倦的游荡,获得真正不可动摇的自由。
于佛教经典中,记载了佛陀所说的三十一个生存界,了解它们有助于思维轮回之苦:
一、地狱界:根据佛教,地狱是最低下的生存地,是最痛苦之地。据说在地狱里的众生从投生至死亡的期间里,必须不断地遭受自己的恶业之果,完全没有休息的机会。
诸论师说其中有八大地狱,而其中的痛苦一个比一个更剧烈难受。当中阿鼻地狱又是最下层及最为恐怖。在每一个大地狱的四方各有四个小地狱,因此一共有一百三十六个地狱。
此生存界经历着不可想象的痛苦,不要把它与其它宗教里的永恒地狱相混淆,因为生命在此的居留时间与其他生存界一样,皆为暂时。
关于地狱的详细描述,在《经藏.中部.贤愚经》和《中部.天使经》里都有。
二、动物界:此生存域包括了寻常可见的一切动物,譬如兽类、鸟类、鱼类、昆虫、蠕虫等。动物界是四恶趣地之一,人们因恶业的果报而投生到该生存界里。
根据佛陀的教导,造恶业的人能投生为动物;动物也能因为过去所累积的善业而投生为人,甚至投生为天神。
虽然动物界的痛苦,并不像地狱那么悲惨,但其处的痛苦还是远远超越快乐,也由于在其处没有适合的时机造善业,所以把它归纳于恶趣地。
三、阿修罗界:非人们居此,相互作无情的争斗。阿修罗包括了几种有情。诸论师指出,在恶趣地里的阿修罗,是与饿鬼类似的长期遭受折磨的有情。
应区别恶趣地的阿修罗和在三十三天与诸神斗争的阿修罗,后者是属于三十三天的天神。
四、饿鬼界:鬼类们毫无希望地在此生存界游荡,寻找不可得的感官满足。常被译为‘饿鬼’的巴利文peta,是指一类时常受到饥饿、口渴及其他病痛,而无法减除其苦的有情。
他们与人类共住在同一个世界,譬如在森林、沼泽、旷野、坟场里等。人们一般不能看到他们,除非他们把自己显现出来给人看。或者,拥有天眼通的人也能看到他们。
五、人界:我们目前在此地存活,重生为人极其难得也极其宝贵,因为此界里喜与苦的独特平衡,有助于培养从整个轮回中解脱的戒德与智慧。
直译巴利文manussa(人),是‘拥有敏锐心者’,由于人类的心非常敏锐,这令到人类比其他趣的众生,更能造作较强的善或不善业。
人类能够修行直至证悟佛果,但也能够造下弑父、弑母等极重的恶业。人间是有苦有乐、忧愁愉悦参半之处,但由于它提供了获取最上乐的机会,所以它被视为是善趣。
六、接下来的六层是欲界天,诸天神的住处。在这些界的寿命比在人间里的长,所享受的欲乐也比较美妙,但这一切也都是无常的。
在佛教的宇宙观中,天界为喜乐的域界,当前的居住者凭借过去所造善业在彼处重生。
然而,与轮回中的其他众生无异,这些天人们也经受老、病、死。最后,他们也必须依照业的性质投生善界或恶界。
天人们不一定多闻,智慧上也并非特别成熟。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不少沉醉于感官之乐,无一值得敬仰与崇拜。
然而,天神与其喜乐生存界的存在,提醒我们两个重要事实,一是善巧有德之行可得的喜乐果报;二是感官之欲的过患,以及无德之行的恶报。
四大王天:依四方而有四个分界。每一分界皆由一位天王所统治,而其居民都是属于半神的有情。
在东方,持国天王统治干达婆,即:天界的音乐神。在南方,增长天王统治守护神,即守护森林、山岳、河流、宝藏的守护神。在西方,广目天王统治诸龙神。
在北方,多闻天王统治诸夜叉,这些天界的半神有情,类似于西方神话中的怪妖、树精、小神、精灵等。
三十三天:佛陀的圣弟子帝释主宰此处,这里的许多天神拥有空中楼阁。夜摩天:此层诸天住在空中,毫无困难。
兜率天:纯粹的喜悦与欢快之地,菩萨们在最后一次投生人界前即住于此。化乐天:此层诸天享受自造感官之乐。
他化自在天:此层诸天享受着其他天神为他们创造的感官之乐。贪、嗔、痴的体现者魔罗(Mara),即住于此天生存界。
以下是《经藏》提到天界及天人的经文,佛陀在《法句经》里说:“这世界如此盲目——明眼人何等稀少。重生天界的人,如逃脱罗网的鸟儿,少而又少。”
《如是语》里说:“我见过有的众生,拥有良好的身业、良好的语业、良好的意业,不曾辱骂圣者、有正见、行为受正见感化。他们在死后色身分解时,重生于善处、天界。
我非是从其他行者之处听来此事后告诉你,我是在亲知、亲见、亲证此事之后才告诉你…”
《增支部》里提到:“再者,你们应当忆念天神:有四大王天的天神、有三十三天的天神、有夜摩天的天神、有兜率天的天神、
有化乐天的天神、有他化自在天的天神、有梵众天的天神、有高于其上的天神。他们拥有此等信念,此世逝去时得以重生于彼天界,同样的信念我也具备。
他们拥有此等戒德,此世逝去时得以重生于彼界,同样的戒德我也具备。他们拥有此等学问,此世逝去时得以重生于彼界,同样的学问我也具备。
他们拥有此等布施,此世逝去时得以重生于彼界,同样的布施我也具备。他们拥有此等明辨,此世逝去时得以重生于彼界,同样的明辨我也具备。
在任何时候,一位圣弟子忆念自己与天神共有的信心、戒德、学问、布施、明辨,他的心则不为贪所制、不为嗔所制、不为痴所制。
以天神的素质为基础,他的心朝向正直。心正直时,这位圣弟子便有目标感、解法义、得法乐。有乐者,有喜。有喜者,色身宁静。色身宁静时,他有自在。有自在时,心入定。”
七、在六层欲界天之上,是十六层色界天:一、梵众天:此处居者之一为娑婆世界主梵天,是他请求佛陀传法于世。证得初禅并能保持到临终者,死后能投生到此色界天。
二、梵辅天:此天享受着程度不一的禅那之喜。三、大梵天:此天有位梵天,幻想着自己是宇宙间无所不见、无所不能者。
四、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证得第二禅定并保持到临终者,死后能投生到此色界天。
五、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证得第三禅定并保持到临终者,死后能投生到此色界天。
六、广果天:证得第四禅定并保持到临终者,死后能投生到此天。七、无想有情天:仅有色身,却无心智。
八、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这五个净居天只能由不还者与阿罗汉到达。在别处修成三果的圣者于此重生,并在此证得阿罗汉。
九、在色界天之上,是四层无色界天:一、空无边处:证得第一无色界禅定,并能够保持到临终者,死后能投生到此天。
二、识无边处:证得第二无色界禅定,并能够保持到临终者,死后能投生到此天。三、无所有处:证得第三无色界禅定,并能够保持到临终者,死后能投生到此天。
四、非想非非想处:此天居者仅有心智,无物质身体,不能听闻佛法。证得第四无色界禅定,并能够保持到临终者,死后能投生到此天。
编摘于南传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