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众讲堂

如何观感受
时间:2011-11-30 00:00:00  来源:  作者:

受,是感受及体验目标的心所。巴利文vedana(受),并不是指称感情,因为感情是涉及许多不同心所的复杂现象。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受,只是纯粹对某种体验的感受。此感受可以是乐受、苦受、或舍受。

受的特相,是‘被感受’。作用是体验或享用可喜所缘的可喜之处。现起是令相应名法愉悦,近因是轻安。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其他的心所,只是间接地体验目标(所缘、对象)。而受,则是直接与完全地体验它。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因此,有三种感受,即乐受、苦受与不苦不乐受(舍受)。可能有人会问说:“应当如何观照受呢?”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教经典指出:应当观乐受是苦,因为事实上它们是苦的。应当观苦受如刺,因为它们会带来困扰。应当观不苦不乐受为无常,因为它们不能自主、不能独立等。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所以,佛陀在《相应部》里说:“能观乐受为苦,能观苦受如刺,离苦乐之中和,能观为无常者,必能如实了知,及寂然地行道。”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疏钞对这段佛语的解释是:‘能观乐受为苦’,意思是指,能够以智慧之眼,见到乐受变易的本质。意即它们一生起后就立刻坏灭,因此乐受是苦。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能观苦受如刺’,意思是指,能够见到苦受带来损害、刺穿入骨、以及难以驱除。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中和’,则是指不苦不乐受(舍受),是宁静的。因为它不像苦受与乐受那样粗显,以及它具有安和的本质。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事实上,这三种感受都是无常的,因为它们生起之后立刻坏灭。它们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能够如此观照的人,就能如实了知、寂然行道。再者,应当观照一切的感受,都是苦。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因为世尊曾经说:“凡所有受,皆是苦。”因为所有的感受,都受到不断生灭的逼迫。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同时,也应当依照《中部.小方等经》中,法施阿罗汉比丘尼,对她以前的丈夫毘舍佉,所说的话来解释: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贤友毘舍佉,乐受存在的时候是乐的,转变的时候是苦的。苦受存在的时候是苦的,转变的时候是乐的。知道不苦不乐受存在的时候是乐的,不知道它存在的时候是苦的。”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对于感受,也应当依照无常、无我等七种随观来观照: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一、无常随观:应当观照受是无常的,而不是常的,因为受生起之后就立即坏灭。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二、苦随观:应当观照受是苦的,而不是乐的,因为它受到不断生灭的逼迫。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三、无我随观:应当观照受是无我的,而不是我,因为在受当中没有恒常的实体存在。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四、厌离随观:观照受为无常、苦、无我,达到相当程度的时候,你就会厌离受,而不会喜欢受,这称为厌离随观。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五、离欲随观:一再地观照受为无常、苦、无我,就能暂时舍离对受的贪欲,这称为离欲随观。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六、寂灭随观:观照受为无常、苦、无我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就能暂时去除烦恼,这称为寂灭随观。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七、舍遣随观:如此观照能使你舍弃受,而不执取受,并且使你的心倾向于涅盘,这称为舍遣随观。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编摘于南传尊者的开示17Z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七觉支
下一篇:厌离那游荡的轮回吧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