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昏沉睡眠盖:当你在禅坐当中感到昏昏欲睡时,你能保持专注吗?不能。这是很大的障碍。你必须借着注视光明、按摩肢体等方法,来去除昏沉与睡眠。
《念处经》的注释,提及有六种法是有助于断除昏沉与睡眠的,即:一、知道饮食过量是它的其中一个原因;二、转换身体姿势;
三、光明想;四、住在露天下;五、结交善知识;六、适当的言谈。以下的这些方法,也有助于克服昏沉与睡眠。
一、死随念,例如思惟:“当于今日精进修行,谁能知死亡可能会于明天就到来?”
二、洞察无常之苦,如《增支部》里所说:“对于习惯勤于观照无常之苦的比丘,于他心中会对懒惰、懈怠、疲乏及忽视,生起强烈的悚惧感,就好像是受到杀手举剑威胁一般。”
三、喜,如《相应部》里所说:“心软弱无力时,不适于培育轻安、定及舍觉支,因为软弱无力的心,难于为它们所激励。心软弱无力时适于培育喜觉支,因为软弱无力的心易于为它所激励。”
四、思惟梵行,如《清净道论》里所说:“我必须走在诸佛、诸辟支佛、诸阿罗汉大弟子,已经走过的梵行道上。然而,该道并不是由懒惰之人所走的。”
五、思惟导师的伟大,如《清净道论》里所说:“全力精进,是我的导师佛陀所赞叹的;他的指导是无比的,而且他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他由于实行自己所教之法而受到崇敬,并非是相反的。”
六、思惟遗产的伟大,如《清净道论》里所说:“我将接受称为正法的,佛陀的遗产;但懒惰的人,是不能接受它的。”
七、如何激发心,如《清净道论》里所说:“如何在心需要受到激发时,激发它?
若人由于运用智慧缓慢,或由于没有证得轻安之乐,而致使心迟钝、缓慢,他即应省思八项激发心之事,来激发它。
这八项是:生、老、病、死、四恶道之苦、过去世生死轮回之苦、未来世生死轮回之苦、现在世的寻食之苦。”
八、省思五种可怕的厄难,在《增支部.五集》里,佛陀提及五种可怕的厄难:“诸比丘,若比丘感受到这五种可怕的厄难,即足以令他精勤、热忱及心坚决地活着,以获得未曾获得之法,证得未曾证得之法,觉悟未曾觉悟之法。
是哪五种厄难?于此,诸比丘,有比丘如此思惟:“我现在年轻、是个青年人、年纪轻轻、头发乌黑、正值青春年华、正值生命的第一个阶段。
但于未来总有个时候,我的身体将逃不过年老的魔掌。而受到年老击败之人,不易于思惟佛陀的教法;对他来说,要住在荒野,或森林,或树林,或寂静处是不容易的。
在这不可喜、不可欲、不可取的衰老情况,降临于我身上之前,且让我激起精进力以获得未曾获得之法,证得未曾证得之法,觉悟未曾觉悟之法,以便在拥有该法之后,甚至老年时我亦得以安乐地过活。”
再者,诸比丘,有比丘如此思惟:“现在我无疾无病,消化功能正常,身体情况不太冷也不太热,稳定且正适于奋斗。
但于未来总有个时候,我的身体将逃不过疾病的魔掌。而患病之人,不易于思惟佛陀的教法;对他来说,要住在荒野,或森林,或树林,或寂静处是不容易的。
在这不可喜、不可欲、不可取的情况降临于我身上之前,且让我激起精进力以获得未曾获得之法,证得未曾证得之法,觉悟未曾觉悟之法,以便在拥有该法之后,甚至患病时我亦得以安乐地过活。”
再者,诸比丘,有比丘如此思惟:“现在有许多的食物,农作物收成良好,易于获得钵食,易于依靠乞讨得来的食物及布施品维生。
但于未来总有时候会发生饥荒,农作物收成不好,难于获得钵食,难于依靠乞讨得来的食物及布施品维生。于饥荒时,大众都迁移至有许多食物的地方,而该地的居民必定非常繁密。
在居民非常繁密之处的人,不易于思惟佛陀的教法;对他来说,要住在荒野,或森林,或树林,或寂静处是不容易的。
在这不可喜、不可欲、不可取的情况降临于我身上之前,且让我激起精进力以获得未曾获得之法,证得未曾证得之法,觉悟未曾觉悟之法,以便在拥有该法之后,甚至发生饥荒时我亦得以安乐地过活。”
再者,诸比丘,有比丘如此思惟:“现在人民和平友善地相处,就有如水乳融合为一,相望时投以友善的眼神。
但于未来总有动乱的时候,各部落居民会发起暴乱。到时市民即会乘车迁走,恐慌的民众也都逃到安全之地,而该安全地的居民必定非常繁密。
在居民非常繁密之处的人,不易于思惟佛陀的教法;对他来说,要住在荒野,或森林,或树林,或寂静处是不容易的。
在这不可喜、不可欲、不可取的情况降临于我身上之前,且让我激起精进力以获得未曾获得之法,证得未曾证得之法,觉悟未曾觉悟之法,以便在拥有该法之后,甚至发生动乱时我亦得以安乐地过活。”
再者,诸比丘,有比丘如此思惟:“现在比丘僧团和平友善地相处,没有任何争吵,愉快地依照统一的教法过活。
然而,当僧团分裂的时候,就不易于思惟佛陀的教法;在那时候,要住在荒野,或森林,或树林,或寂静处是不容易的。
在这不可喜、不可欲、不可取的情况降临于我身上之前,且让我激起精进力以获得未曾获得之法,证得未曾证得之法,觉悟未曾觉悟之法,以便在拥有该法之后,甚至僧团分裂时我亦得以安乐地过活。”
在《如是语.行经》里,佛陀诠释何为懒惰的比丘,以及何为精进的比丘。在该经里,他说:“诸比丘,若比丘在走着时,生起了一个贪欲之念,或嗔恨之念,或伤害之念;
而如果他接受它,不排斥它,不驱除它,不去掉它,也不终止它,如此缺少精进及不害怕为恶的比丘,被称为恒常地懒惰与懈怠。
若比丘在站立时…坐着时…躺卧时,生起了一个贪欲之念,或嗔恨之念,或伤害之念;
而如果他接受它,不排斥它,不驱除它,不去掉它,也不终止它,如此缺少精进及不害怕为恶的比丘,被称为恒常地懒惰与懈怠。
反之,若比丘在走着时…站立时…坐着时…躺卧时,生起了一个贪欲之念,或嗔恨之念,或伤害之念;
如果他不接受它,而排斥它,驱除它,去掉它,且终止它,如此具备精进及害怕为恶的比丘,被称为恒常地精进与坚定。
无论是行走或站立,坐着或躺卧,任何想那邪恶及世俗之念的人,他是在跟随邪道,贪恋虚妄之物。这种比丘不能达到至上的涅盘。
无论是行走或站立,坐着或躺卧,任何征服这些念头之人,乐于去除这些念头。这种比丘能够达到至上的涅盘。”
对于出家比丘或比丘尼而言,他们是由在家信徒所护持的。在食用信徒供养的食物之后,如果虚度了此生,这的确是件可耻之事。所以,僧众应有如佛陀所说般勇猛精进。
四、掉举追悔盖:这也是很强的障碍。在修行安般念的时候,如果掉举与追悔很厉害的话,你应当用数息的方法来对治。
除了安般念的业处——呼吸之外,不要去注意其它的目标。你应当停止胡思乱想、停止言谈、停止在内心与自己争吵。
五、怀疑盖:禅修的时候,你必须对佛陀、佛法,以及已经证悟圣果的比丘僧团,有足够强的信心。
如果你的信心够强,那么怀疑就会消失无踪。修行安般念的时候,你必须深信修安般念能够使你证得禅那,不要有任何怀疑。
如果你心里想:“我恐怕不能证得禅那吧!”这样的怀疑,将是培育定力的大障碍。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够强的波罗蜜能够证得禅那。
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投生于梵天界无数次,尤其是在劫末,世界即将被火灾、水灾或风灾毁灭的时候。
那时,欲界的众生都会培育定力,并证得禅那,然后投生到梵天界去。生到梵天界之后,他们还是继续修行禅定。因此,大家应当对禅修法门及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
六、无明盖:当你修行到能照见究竟名色法及它们的因时,你的观智能够暂时去除无明盖。当你修行到证悟阿罗汉果时,无明盖就会完全地消失。
在《大念处经》中,佛陀以去除世间的贪欲及忧恼,来代表去除所有的障碍。去除贪欲的同时,也去除了对身体乐受的陶醉,对身的取乐及认为身是常、乐、我、净的错误见解。
在去除忧恼的同时,也去除了对身体苦受的不满,对修行身念处的不欢喜,以及不想面对身体无常、苦、无我、不净,这些真实本质的心态。
去除世间的贪欲及忧恼,显示出禅修的力量与善巧。当比丘能够清楚地,观照身体的三十二个部份,并且能观照究竟色法为无常、苦、无我与不净的时候;
这些修行,将能使他舍离对身体乐受的陶醉,以及对身体苦受的不满,并且使他远离对身的取乐,而乐于修行身念处。
由于他能够以观智,清楚地见到现象的真实本质,所以他的心不会被假象所蒙蔽,而能够面对真实本质。
因此,这些修行方法,能够产生禅修的力量。而禅修的善巧,就是使自己,能够致力于修行的技巧。 (全文完)
编摘于南传尊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