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意,即是心的造作。作意是令心转向目标的心所,通过它目标得以呈现于心。
作意的特相,是指引相应法朝向目标,作用是把相应法与目标连接起来,现起是面对目标,近因是目标。
作意,有如船的舵,控制船的方向以朝向目的地;或有如马车夫,指挥已驯服的马朝向它们的目的地。
应分别作意心所与寻心所:作意心所,是把相应法转向于目标,它是一切心不可或缺的识知因素。
而寻心所,则是把相应法投入于目标,它并非是一切心不可识知因素,而只是一种特别的心所。
有三种作意:一、作为缘取对象基本原因的作意。二、作为心路过程基本原因的作意。三、作为速行基本原因的作意。
(一)、作为缘取对象基本原因的作意,指的便是作意心所。它的作用,是使对象在禅修者的心中清楚显现。
(二)、作为心路过程基本原因的作意,是指五门心路过程中的五门转向心。它的作用,是令五门心路过程能缘取它们个别的对象而生起。
(三)、作为速行基本原因的作意,是指意门心路过程中的意门转向心,以及五门心路过程中的确定心。这个作意,可以是如理作意或者不如理作意,而速行心则依靠它产生。
如果它是如理作意,则对于凡夫与有学圣者(四果圣者之外的初道至四道)而言,速行心是善的。但是对四果阿罗汉而言,速行心只是唯作的(作用性的)。
当它是不如理作意时,速行心则是不善的。对于阿罗汉圣者而言,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因为,阿罗汉已经断尽贪、嗔、痴等一切的不善法。
在修行七觉支时,作为速行基本原因的作意很重要。在每一个速行剎那中有三十四个名法,作意心所就是其中的一个。
譬如:若你有系统地修行安般念,则安般似相会生起,那时有七觉支存在:其中,明记安般似相不使忘失的正念,是念觉支。
那时,你必须注意安般似相;若没有注意(作意),则对安般似相的正念不能生起。那个注意,即是作为速行基本原因的作意。此时,它是如理作意的。
透视安般似相的智慧,是择法觉支。为什么称为透视呢?在修行安般念的开始阶段,你无法见到安般似相。
如果持续地逐步修行,当定力成熟时,你就能见到安般似相。因此,我们说你透视安般似相。这是七觉支中的择法觉支。
为了清楚知道安般似相而做的努力,是精进觉支。对安般似相的愉悦,是喜觉支。
专注安般似相时,心与心所的平静,是轻安觉支。对安般似相的一心专注,是定觉支。对安般似相的平等中性,是舍觉支。
因此,当你专注安般似相时,有七觉支存在。所以,在你修行七觉支时,作意是非常重要的。
七觉支通常是一组三十四个名法之首,而作意则是其中的一个名法。这三十四个名法是:一、触;二、受;三、想;四、思;五、一境性;六、名法命根;七、作意。
八、寻;九、伺;十、胜解;十一、精进;十二、喜;十三、欲;十四、信;十五、念;十六、惭;十七、愧;十八、无贪;十九、无嗔;二十、中舍性。
二十一、身轻安;二十二、心轻安;二十三、身轻快性;二十四、心轻快性;二十五、身柔软性;二十六、心柔软性;二十七、身适业性;二十八、心适业性。
二十九、身练达性;三十、心练达性;三十一、身正直性;三十二、心正直性;三十三、心;三十四、无痴(慧心所)。
有时,这三十四个名法称为观智。因为,第三十四个名法——无痴,就是观智。这个慧心所,是这些名法当中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最好的如理作意就是修习观禅。若能修行达到观智的阶段,你就能真正了解最好的如理作意。若能在生活中修行观禅,它将产生善果,如:透视涅盘的道与果。
然而,若你尚未达到观禅的阶段,则你应该多思惟,一切行法都是无常的。这虽然也是如理作意,但是它的力量较弱,只是间接的如理作意。
你也能修行四梵住,尤其是舍梵住,它是上等的如理作意。因为修行舍梵住,是知见业果的法则为:一切众生,都以业为他们自己的所有物。
有时,你也应该思惟,不如理作意所产生的恶果:由于不如理作意,许多会产生四恶道种种苦报的不善业,将不断的一连串地生起。如此了解也是如理作意,你应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练习它。
参考南传尊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