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在物质上给予他人援助,我们自己,首先必须赚取财物。同样地,为了给众生穿上戒行的装饰,菩萨首先清净自己的戒行。
有四种净化戒行的方式:一、净化自己的良善倾向。二、从他人处受戒。三、自己不犯戒。四、忏悔不小心所犯的戒。
通过这四种方式,菩萨净化自己的戒行。关于持戒,又可分为止戒与行戒两种。
止戒(止持戒),是不做佛陀和其它圣人所禁止的事。如果他们说道:“这是错的,是不应做的,是应被禁止的。”你就不应该去违反,去做那些被圣者所禁止的事。
因此,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粗口、不绮语、不贪婪、不嗔恨、不邪见,这十种是为止戒。
行戒(作持戒),是向应受尊敬的导师、双亲、善友等致敬,以及向他们实行无可指责与有益的责任。
菩萨如何持止戒?菩萨对众生有大悲心,即使在梦中,他也不会对众生有嗔恨心。因此,他戒除杀生。
由于菩萨,拥有时刻献身助人的精神,所以他对待别人的财物,就有如在握着一条毒蛇,绝对不会有偷盗的倾向。
在身为沙门或隐士时,菩萨独身修习梵行。他不单只是避免同妇女行房事,也避免《经藏.增支部》里,所提到的七种色欲小束缚。
即:一、乐于女人的抚摸;二、乐于和女人嬉笑;三、乐于和女人眼对眼互相注视;四、乐于隔墙听女人的笑声、歌声与哭声;
五、乐于回忆过去与女人相处的欢乐;六、乐于观看他人享受欲乐及希望获得这种快乐;七、希望投生天界地修梵行。
基于菩萨连色欲的七小束缚都避免,对他来说,破邪淫戒是完全不可能的。并且,他从很久以前,即已戒绝邪淫。
在身为在家人时,菩萨绝不会放纵,甚至只是一个对别人妻子生起欲念的念头。
于说话时,菩萨避免四种不正当的语言,他只说真实的话,只说有助于朋友间和平相处的话。他只说亲切、友善的话,以及在适当的时候讲适度的佛法。
在平时的意识里,菩萨的心,没有贪婪的想法(指贪图他人之物),没有嗔恨的想法(指想害人之心)。
菩萨时常接受真理,信受正见,具有众生自业智。他对修习正法的沙门与隐士,有着充分的信心与善意。
菩萨如何修习行戒?他对朋友时常保持欢迎,有敬意及有礼地合掌问候与招待他们。
对于病人或残疾者,菩萨会亲自而周到地服侍他们。
对于听闻善法、正法、佛法,他在听了之后,都会表示出欢喜、赞同、信受。
菩萨赞赏布施、持戒、出离、忍辱等美德,他称赞一切的有德之人。
对于一些恶人加诸于他身心上的折辱,菩萨都能够耐心地忍受,并且还能不断地重复回忆,这些恶人于过去曾经对他的恩惠。
菩萨在任何时候,都会随喜赞叹别人的善行,并奉献自己的善行与善业,以便努力证得正等正觉佛。
菩萨时刻不忘记修习善法。若他做了错事,他会立刻承认,不会尝试去隐瞒,他会向法友或同修们忏悔。
由于菩萨修习越来越多的善法,所以他的十波罗蜜善业资粮成就,也就会越来越高。
同样地,采取自己可以接受,同时又可惠益众生的方式,菩萨善巧而精进地为众生服务。
当他们受到疾病的折磨时,菩萨会尽力去解除他们的痛苦。
当不幸降临在他们的身上,譬如危害到他们的亲戚、财富、健康、戒律与信仰时,菩萨会带给他们安慰,和消除他们的痛苦。
在任何时候,菩萨都会正义地指出,人们需要被纠正的不当行为,带领他们脱离邪恶而建立善行。对于应受到帮助与鼓励的善人,菩萨则给予援助及正义上的支持。
在听到过去的菩萨,如何付出最高尚的努力,圆满最难实行、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和肯定为众生带来快乐与福利的波罗蜜、舍离与善行时,他也完全不害怕、不气馁与不灰心。
他会思维:“过去诸菩萨也跟我一样只是人而已,然而,通过持续不断地修习戒、定、慧与十波罗蜜,他们会证得正等正觉的佛陀。
而我,也将实行完整的戒、定、慧三学,以及十种波罗蜜资粮,跟过去诸菩萨一样,我也将证得正等正觉的佛陀。”
因此,以信心为先躯,再通过不气馁的精进,菩萨实行并成就,戒、定、慧三学与十种波罗蜜。
再者,菩萨不会宣传自己的善行;反之,他会毫不隐瞒地,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过错。他少欲知足、乐于隐居,而不混杂于社会之中。
菩萨忍受种种的苦难,不对任何的事物,生起贪欲或烦躁的反应。他不傲慢自大、不恶意地说骂人的话、也不说废话。
菩萨安宁、平静,并脱离不正当与虚伪的生活。他具有正当的身语行为,以及正当的托钵去处。对最微小的过错,他也能看出它的危险。
因此,一直以来,菩萨都很严谨地持戒。
由于对身体与生命没有执着,菩萨全心全意、不断地投入于善行,只为了证得涅盘与正等正觉佛。
他不会对身体与生命有最微小的执着;反之,他会随时舍弃它们。他去除会败坏德行的污染因素,例如生气、恶意、怨恨等。
菩萨不会对小小的布施、持戒、出离、忍辱等成就感到自满,而会不断地为更高层次的目标奋斗。
由于拥有这样的精进,菩萨的禅定、智慧等成就,不会退减或停滞不前,而不断地朝向更高的境界成长与迈进。
于漫长的轮回里,菩萨一直如帮助盲人去到目的地一般,去引导众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实际地操作中,对于瞎眼之人,菩萨会帮助他走上好路。对于聋哑之人,他以手势与他们沟通。对于残障人士,菩萨会提供椅子或交通工具,有必要时还会亲自背他们到达目的地。
在许多时候,菩萨勤奋地致力于令无信心的人建立起信心,令懒惰的人培育起精进力,令没有正念的人培育起正念,令烦躁与多忧虑的人培育起定力,令愚痴迷糊的人培育起智慧。
菩萨努力使受到五盖干扰的人,得以克制贪、嗔、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盖。也使那些受到贪欲、嗔恨与残忍恶念压迫的人,得以去除这些压迫力。
诸多世轮回以来,菩萨一直感恩帮助过他的人。若在当世相遇,菩萨会以亲切的言语,来问候他们;并以同等或更多的份量,来回报他们,以及在他们遭遇不幸时成为他们的良伴。
在明了众生各种不同的本性之后,菩萨帮助他们解脱恶法的困扰,并帮助他们培育善法。他亲近他们,以实现他们的需要与愿望。这是指和他们作朋友,以便帮助他们远离恶法而建立美德。
菩萨通过布施、爱语、利行、同待这四摄法,来达到帮助众生与利益众生的目标。
譬如:他布施给予喜欢接受布施的人;说爱语给喜欢听友善话的人;展示一个有益处的生活(利行),给认同这类生活的人;以平等心对待,喜欢别人对待他们有如对待自己一样的人(同待)。
同样地,菩萨在帮助他人的时候,绝不会伤害他们或与他们争吵;绝不会羞辱他们或让他们感到后悔;绝不会轻视或专门挑他人的毛病与缺点。
在与人相处时,菩萨从不自居高尚,绝不会傲慢而能保持谦虚。他不对别人保持优越的态度,却也避免在不当的时候与别人相处,也不对别人过度的亲切。
一般上,菩萨只在适当的时间与地点,跟值得交往的善友相处。他不会在某人的朋友面前,提起那人的坏处;或在某人的敌人面前称赞那人。
菩萨不跟不适合于交往的人,有密切的关系。他不拒绝适当的邀请,却也不过度地纵容他人的要求。他不接受超过他所需的份量。
通过讲解信的功德,菩萨鼓励有信心的人,使他们感到欢喜。对于具有戒行、勤学、布施和智慧的人,他讲解以上的素质以鼓励他们,使到他们感到喜悦。
若菩萨成就了禅定与神通,通过这些力量,他会激起怠惰于修善行之人的恐惧,显现出神通给他们看到;展现某些恶道的恐怖,令懒于修善者生起悚惧。
菩萨使到那些没有信心与其它美德之人建立起信心,以及带领他们接触善法或佛法。他帮助那些已具有信心、戒行、布施、智慧等美德之人,达到成熟。
如此,菩萨的行戒(作持戒),就有如无量善行的洪水一般,一世又一世地变得越来越强大。以上便是,菩萨修习持戒波罗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