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处之疑
在《大藏经》(大正藏)的正文中根本就没载这部经,而载有真正的佛经《八阳神咒经》,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内容却有天渊之别。真正之佛经《八阳神咒经》(一卷)由西晋竺护法大师所译,是隋朝奢那崛多尊者所译《八佛名号经》(一卷)的异译本,是佛因舍利弗之问而说的东方八佛之名号,闻者得不退菩提之大功德(请参阅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之130、144页)。而《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则非是舍利弗所问,是由所谓无碍菩萨起问,且根本未收入《大藏经》正文,而是收在《似伪部》中,这说明先宿在编篡《大藏经》时就已经怀疑是伪造的。
二、内容之疑
疑问之一:“夫天地之间,为人最胜最上者,贵于一切诸万物。人者,真也,正也,心无虚妄,身行正直,左‘ノ’为真,右‘ㄟ’为正,常行正直,故名为人,倚道倚人,皆成圣道”。此段疑点有二,其一、“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才是佛法真义,怎可说人最胜最上贵于一切诸万物呢?其二、佛经乃从梵文翻译而来,而此段的“左撇右捺”之“人”字乃是汉字,也就是说此经乃汉人所造,而不是从梵文译来。
疑问之二:“……日游月杀、大将军太岁、黄幡豹尾、五十地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六甲禁讳,十二诸神,土府伏龙……”。此段是典型的奇门遁甲和方术之士推断阴阳、预测吉凶之言,在真正佛经中根本没有。
疑问之三:“眼常见种种无尽色……既是妙色身如来,耳常闻种种无尽声……既是妙音声如来,鼻常嗅种种无尽香……”。眼、耳、鼻、舌、身、意乃是四大假合之六根,本属无常,如何是如来?此是颠倒说法,执取身见。
疑问之四:“人之身心,是佛法器,亦是十二部大经卷也,无始之来转读不尽。”此乃谤经,如果说人之身心是十二部大经,那么如来四十九年中经过三百余会所讲的三藏十二部又是什么呢?如果从第一义谛上讲,如来无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又何有身心之相呢?所以此句无论是在理上还是在事上都讲不通。
疑问之五:“夫天阳地阴、月阴日阳、水阴火阳、女阴男阳。天地气合,一切草木生焉;日月交通,四时八节明焉;水火相承,一切万物熟焉;男女允谐,子孙兴焉,皆是天地之常道,自然之理”。此乃道家阴阳之说,堕于常见和自然之边见,根本不是中道。中道对万法缘起之解释是既非自然又非因缘,即缘起性空。而且此段对于世界产生之论述也是与佛法相背的,在《阿含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都有明确阐述。
疑问之六:“云何八识为经,八阳名为纬,经纬相交,以成经教”,此为谤法和乱法,坏人善根。其目的无非乱人知见,阻人参研真正之经教。
疑问之七:“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此乃颠倒说法。只要稍研佛法,就会晓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分别而产生六识,即十八界,怎么能说六根是六识呢?
疑问之八:“即知两眼是光明天,光明天中,即现日月光明如来;两耳是声闻天,声闻天中,即现无量声如来;两鼻(人如何有两鼻?――真君识)是佛香天,佛香天中,即现香积如来;口(六根中如何有口?应该伪造成舌才好――真君识)是法味天,法味天中,即现法喜如来;身是庐舍那天,庐舍那天中,即现成就庐舍那佛、庐舍那镜像佛、庐舍那光明佛;意是无分别天,无分别天中,即现不动如来、大光明佛;心是法界天,法界天中,即现空王如来;含藏识天,演出阿那含经、大般涅槃经;阿赖耶识天,演出大智度论,瑜伽论经”。在三界二十八中如何有以上种种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本是无常、四大假合的虚妄之相,怎么又是这个天那个天这个佛那个佛呢?难道这不是谤佛吗?何况其中提到了《大般涅槃经》。大家知道《大般涅槃经》是佛陀最后说的一部经,说完后便入涅槃了。而此经却引入《大般涅槃经》,就是说此经是佛涅槃后才出现的,所以决不可能是佛说。更可笑的是将《大智度论》和《瑜伽师地论》也说成是经。其它疑点暂且不说,只凭此一点便可断定此经必是伪造无疑。何以故?《大智度论》根本不是释迦本师金口所说,乃是南印度龙树菩萨所造,是龙树菩萨对释迦本师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的详细解释,由鸠摩罗什尊者翻译成汉文。龙树菩萨生于公元后二至三世纪,是佛示现涅槃三百年以后才在雪山出生的,也就是说《大智度论》是佛陀示现涅槃后三百年后才有的,这部所谓的《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比《大智度论》尚且不知晚多少年,怎么可能是佛说呢?至于《瑜伽师地论》就更晚了,是印度无著菩萨所造,无著菩萨生年则更晚,比龙树菩萨还晚二百多年,它在定中上升兜率内院,亲听弥勒菩萨所讲而记成,也根本不是本师亲口所说。
疑问之九:此经最后偈诵“身是自然身,五体自然足,长乃自然长,老乃自然老,生乃自然生,死乃自然死”是明显的自然外道之言论。“欲作有为功,读经莫问师”之句则已显露出伪造者的居心,既只让人读此假经,而不让问师,参访善知识。一方面是害怕明师戳穿这是伪经,另一方面不让人具佛正见,而使如来家业无人继承,进而达到破坏佛法的目的。孰不知在佛法中最注重求师问道,以三宝为师是佛弟子最起码要做到的,无明师摄护、教诲、印证,如何能破除邪见而不误入歧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