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可以见到它那白色的身影,闪着点点火光,冒着丝丝青烟,含着近千种有害物质,扑向你的面庞,钻入你的心肺,常常使人无法回避,无法抗拒。
无论是主动吸收还是被动吸入,均易染患肺癌、喉癌等十余种致命的疾病,以至一些学者称之为“白色瘟疫”。它就是商店、酒吧、小摊上随处可见到的消费品——烟。
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伴随着如潮的香客游人,烟民也大量的走向佛教的名山古刹,极少数青年僧人竟也沾染此习,从而给清净佛地的管理和安全带来了隐忧。
对此,佛教界已不能也不应置之度外!那么佛教应如何看待吸烟呢?笔者拟就这一问题略作探讨,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佛教中的戒律众多,对僧人的衣食住行等都规定得仔细入微,那么有没有关于吸烟,吸毒的戒规呢?没有。
因为释加牟尼佛制定戒律都是根据当时在组建僧团、弘宣教义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教义、不合时宜的现象,本着维护僧团形象、保持团结、有利修行、方便教化的精神而制定的。
而烟草是在释迦牟尼佛般涅槃两百余年后才传到印度的,自然律藏中就不会有戒烟的条文了。但这并不表示佛教对于吸烟可以网开一面。恰恰相反,根据佛教的制戒精神及对修行的要求,佛教是坚决反对吸烟的。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从八个方面试作分析。
1.佛教根本教义之一就是要通过修行熄灭贪、嗔、痴。而嗜烟成瘾即为贪,吸烟助长贪、嗔、痴,显然有背佛教。
2.佛教禅修讲究呼吸柔和,气脉清净,心无挂碍,故强调戒酒、戒五辛等。吸烟刺激气管,熏染脏腑,造成尼古丁依赖,妨害禅修,必然在戒除之列。
3.佛教为了能精进修进,十分重视四大的调养,而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减损寿命,显然是一大障道因缘。
4.佛教讲究行仪,以利弘化,以至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之说。而吸烟伤目、损貌,给人形象猥琐之感,与僧人作为人天师表的要求岂非格格不入。
5.寺院环境清幽,殿堂庄严神圣,画梁雕栋,富藏文物。吸烟污染环境,妨害他人,兼易招致火患,与佛教的环境要求实不相宜。
6.佛教崇尚俭约。而卷烟属奢侈品,破费钱财,徒增施主负担,显然为僧人所不宜。
7.香烟实为俗人无聊时的消费品,习之则易,戒之则难,易被人讥为意志薄弱。而修行人了生死如救头燃,意志坚定,自应拒绝与烟为伍,成为烟的俘虏。
8.佛陀制戒强调避世讥嫌。如今大多数人都知道吸烟是一大不良嗜好,信仰佛教、喜好修行之人,怎么能甘冒世人之大不韪呢!
通过以上八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佛教是有‘烟戒’的,只是没有形成文字而已。我想,凡是与酒一样能麻醉人或毒害人的鸦片、吗啡、海洛因乃至烟草,佛教徒都应当与之远离,也不宜去种植、加工和贩卖。
事实上,绝大数佛教徒都不吸烟,仿佛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当然更无人去吸毒了。尤其可喜的是,不少烟民自归依佛教或出家修行之后,竟戒掉了多年戒不掉的烟瘾,令人感叹佛法的不可思议。
实际上,在吸烟与戒烟的诸多因素中,个人因素是最主要的。可见宗教尤其是佛教在戒烟的运动中,应该也完全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佛经中缺乏关于戒烟的论述,一些诸山长老、大德法师在讲经弘教的过程中,也未能理直气壮地提倡戒烟,多少限制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极少数沾染上烟习的僧人,尤其是以律藏无明文规定而为自己的嗜好自作开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僧人乃至佛教的形象,这是应当引起佛教界同仁重视的一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寺院在自定的规章制度中基本上都有禁止吸烟的规定。中国佛协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
也明确列出了禁止吸烟的规定,相信它能切实地得到执行。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佛教界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能在社会的戒烟运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陈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