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众讲堂

色法教理
时间:2014-05-01 09:44:37  来源:  作者:

佛陀在《相应部.六处相应.不通解经》里说:“诸比丘,于一切不知解、不通解、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得灭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通解、离欲、舍弃者,则善能灭苦。”
 
该经的注释,更进一步地解释其内容是指三遍知:“此经中所讲的是三遍知。知解一词,是指知遍知。通解一词,是指度遍知。离欲与舍弃二者,则指断遍知。”
 
因此,唯有以三遍知透彻地了解一切属于五取蕴的名色法之后,我们才能够断除对名色法的贪爱而灭苦。
 
再者,《大疏钞》中提到:“必须先透彻与毫无遗漏地辨识这作为观禅目标的五取蕴。”然后,它指示禅修者观照一切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以断除对名色法的爱着。
 
根据这些经论的指示:一、禅修者必须先各别地辨识组成五取蕴的一切名色法。各别地辨识一切色法的智慧,名为‘色分别智’;
 
各别地辨识一切名法的智慧,名为‘名分别智’;辨识名法与色法为两种个别组合的智慧,名为‘名色分别智’。
 
此三智亦各称为‘色摄受智’、‘非色摄受智’和‘名色摄受智’。在此阶段,禅修者了解到‘无人、无有情及无我的存在,只有色法与名法而已’的智慧,名为‘名色差别智’。
 
在辨识一切名色法时,若禅修者还未证得禅那,可省略与禅那有关的名色法。若已证得禅那,他即应观照它们。
 
二、他必须正确地、如实地知见名色法的因,这智慧称为‘缘摄受智’。由于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能够清楚、明显及正确地知见作为观禅目标的诸行法,所以它们称为‘知遍知’。
 
三、在观禅的阶段,即从‘思惟智’开始,禅修者必须彻见一切色法、名法及它们的因之无常、苦与无我三相。
 
于各种观智当中,‘思惟智’和‘生灭随观智’的作用,是审察与辨识一切名色法及它们的诸因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所以它们称为‘度遍知’,也称为‘审察遍知’。
 
从‘坏灭随观智’开始的观智,只看到一切名色法及它们的因的坏灭,以及这些行法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由于应断的烦恼,于此暂时受到观智断除,所以它们称为‘断遍知’。
 
四个圣道智,彻底根除蒙蔽心的无明(痴)。证悟圣道者,了知一切名色法是苦谛,名色法的因是集谛,以及苦谛与集谛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
 
由于圣道智,能够圆满遍知、审察诸行法为无常、苦、无我的作用,所以称为‘知遍知’和‘度遍知’;因为道智能彻底根除烦恼,所以称为‘断遍知’。
 
由于必须培育这三种遍知,彻底地明了组成五取蕴的一切名色法,因此禅修者应知道、学习和记住一切色法与名法。以下,是对二十八种究竟色法的说明:
 
一至四是大种色,即四界(四大):1、地界:硬、粗、重、软、滑、轻。2、水界:流动与黏结。3、火界:热与冷。4、风界:支持与推动。
 
五至九: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十至十三:颜色、声、香、味、触。
 
地、火、风三界组成触境,若把它们列成三境,计有七境色。在计算二十八种色法时,不包括触,因为触境色的地、火、风三界,早已各别被列入四界内。
 
十四至十五:女根色、男根色。每个人只有其中的一种性根色,女性只有女根色,男性则只有男根色。性根色法遍布于全身。
 
十六、心色:心色是意界和意识界所依靠的色法,所以称为心所依处色。它是在散置于心脏内的血液的心色十法聚里。
 
十七、命根色:此色法遍布于全身,它维持业生色法的生命。
 
十八、食色:段食,是食物里的食素。一切色聚里都有食素色,即使是在业生、心生及时节生的色聚里也都有。
 
那些食素色,各别被称为业生食素、心生食素、时节生食素。为了避免禅修者混淆,于此说明:只有食物被消化后,其食素产生的食素八法聚里的食素,才是食生食素。
 
也即是说,在胃里还未被消化的食物的食素,还只是时节生食素。以上十八种色法亦名为:一、自性色,因为它们每个都拥有自性相,即硬、粗等。
 
二、有相色,因为它们都拥有一切名色法的共相:由于生灭而无常,由于受到生灭的压迫而苦,以及由于没有永恒不变的实质或我而‘无我’。
 
三、完成色,因为它们是以业、或心、或时节、或食为因,而生起。四、真实色,因为它们的强度不断地变化,从热至冷,从硬至软等等。
 
五、思惟色,因为它们适合于作为观禅的目标,可以观照它们为无常、苦与无我。
 
随后将列出的剩余十种色法,与上述的十八种色法相反。它们是:一、无自性色。二、无相色。三、非完成色。四、非真实色。五、非思惟色。
 
十九、限制色,即:空界。每一个色法皆不与其它的色法混为一体,而有各自的界限。此界限及在色聚之间的空间,名为限制色。
 
廿、廿一、身表:作为沟通的身体动作。语表:即说话的动作。能使他人懂得我们的思维、念头的动作,名为表色。
 
身表,是以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念头,比如向他人招手。语表,则是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念头,如呼唤人时说:“请来这里”。
 
由于身表和语表,都是由心所造,因此它们不能存在于无生命物(如录音带)之中,而只存在于有情的语音和身体动作里。
 
廿二至廿四、变化色有五种:1、色轻快性:心生色、时节生色及食生色的轻快性。2、色柔软性:心生色、时节生色及食生色的柔软性。
 
3、色适业性:心生色、时节生色及食生色的适业性。色轻快性、色柔软性和色适业性三色,再加上之前的身表和语表两色,总共有五种变化色。
 
廿五至廿八、相色有四种:1、色积集:这是从投胎至眼、耳等诸根完成的时期里,真实色的生起。它导致诸根成长、完成,及令适当的色法达到足够的程度与继续成长。
 
2、色相续:从诸根完成后至死亡的时期里,真实色的生起(生时)名为色相续。在诸根完成后,它确保真实色在一生中相续不断。
 
3、色老性:真实色的成熟或老化,即真实色的住时。4、色无常性:真实色的坏灭,即灭时。十八个真实色加上十个非真实色,一共有二十八种色法。
 
当中的地、水、火与风名为界,或大界,或种色,或四大。其它二十四色名为所造色,因为它们是依靠四大界而生的。
 
色法的本质:这二十八种色法,不能够单独存在,只能以色聚的组合形态出现,即是最小的色法组合,又名为密集。在同一粒色聚里的诸色:同时生起、同时灭去、依靠同一处。
 
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互相依靠,而所造色,则依靠在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而存在。四大和所造色,都不依靠另一粒色聚里的四大。
 
为了能如实知见究竟色、四大如何互相依靠、及所造色如何依靠四大,首先就必须能够看到色聚。
 
当禅修者能够看到色聚后,他也就能够看到每种色聚里的究竟色法有八个,或九个,或十个,或更多。
 
过后,他亦须以智辨识每一种色法的自性相与本质。唯有如此,他才能了解究竟色法。这辨识色聚的方法,名为‘界分别’。
 
在《中部.大牧牛者经》中,佛陀说:“诸比丘,具足十一支之比丘,不能在此教法里有成长、提升或成就。”对于这十一支当中之一,佛陀说:“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色?”
 
对于这点,佛陀进一步解释:“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实知无论何色,所有之色,皆是四大及依四大所造之色。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色。”
 
该经的注释说:“什么是不知色?对于色法,他不知道两点,即它们的数目与起因。不知道它们的数目,即是不知道巴利圣典所列下的二十八色: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女根、男根、命根、身表、语表、空界、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色相续、色老性、色无常性与食素。
 
犹如不知道其牛有多少只的牧牛者一样,不知道色法有多少的比丘,没有能力去辨识色法、名法、名色法和它们的起因,以及观照它们的三相,而达到禅修的目的。
 
犹如其牛群不会增加的牧牛者一样,于佛法中,该比丘不会增长其戒、定、观、道、果或涅盘。
 
犹如不能得享五种牛产品的牧牛者一样,该比丘不能得享五法,即阿罗汉的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
 
在此,不知道色法的起因,是指不知道‘这些色法有一个起因、两个起因、三个起因、四个起因’。
 
犹如不知牛的颜色或形状的牧牛者一样,不知道色法起因的比丘,没有能力去辨识色法、名法、名色法和它们的起因…不能得享五法,即阿罗汉的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
 
欲证得道、果与涅盘的禅修者,必须特别注意佛陀的这一番叮咛。如果要知道色法的数目与它们的起因;
 
你就必须能够各别地辨识与分别各种的色聚,因为不能分别色聚,就无法分辨何种色法是业生、心生、时节生与食生,因此不能说他已得见究竟法。
 
若欲知见到究竟色法,禅修者就必须破除色法的三种密集。《大疏钞》解释色法有三种密集,它说:“识别密集,是指分别、简别密集的相续、组合与作用。”
 
一、相续密集:一切色聚里肯定有又名为时节的火界,这火界能够产生与增加新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此色聚里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与食素八个色法。
 
举眼十法聚来说,若分别此色聚,我们将会看到它的十个色法,即上述八个加上命根色与眼净色。
 
每当眼十法聚里的色法到了住时,它的火界就能产生时节生食素八法聚,如此一代接一代,直到产生了四或五代。在这一系列的最后一代色聚里的火界不能再产生色聚。
 
有些色聚里的火界可产生四或五代的色聚,有些则能产生更多代。一切类此生起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都名为时节生色。
 
胃里的食物,是由时节生食素八法聚组成的。在业生的消化之火(命根九法聚里的火界)的助力之下,这些时节生食素被消化了,然后被吸收与产生食生食素八法聚散播至全身。
 
一般上,在它的食生食素的助力之下,业生、心生和时节生色聚里的食素,能够产生一系列十至十二代的食素八法聚。
 
若所吃的食物含有高等的营养,则可根据它的强度产生许多代的食素八法聚。当禅修者能够清晰、各别地辨识这些过程里的每一粒色聚时,他即已破除了相续密集。
 
二、组合密集:当能够分别究竟色法时,即已破除了组合密集。这即是以智,知见色聚里每一个究竟色法的自性相。
 
三、作用密集:当能够以智,看清在色聚里的每一个究竟色法的作用时,即已破除了作用密集。
 
所以为了破除三种密集,禅修者就必须培育定力至近行定或安止定,进而辨识每一种色聚里的,每一个究竟色法的相、作用、现起与近因。——摘自《智慧之光》

上一篇:以涅槃为目标的果定
下一篇:佛陀对荤食的见解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