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此事,有些人是真的,但不是每个人。因此,有必要依据经教与论教,来检验是否真的证入了果定。
在这种情况下,‘圣者’必须观察道与果。如果在解释果定之前,先解释道与果,可能会比较好理解果定。
根据阿毗达摩论,已经证得道智、果智的圣者,能够检查在所证的道智中,有多少个名法及多少个道支。
如果他在观照色法或初禅名法的无常相,或苦相,或无我相时证得道智;那么在他的道智中,就会有三十七个名法、八个道支。
这三十七个名法称为‘信慧组’,即包含了一个心识、十三个通一切心心所、十九个遍一切美心心所、一个慧心所,以及正语、正业与正命三个离心所。
如果他在观照第二禅名法的无常相,或苦相,或无我相时证得道智,则有三十五个名法,因为没有寻心所、没有伺心所。
而从道支来看,由于没有属于正思惟的寻心所,所以禅修者,在其观照第二禅名法证得道智之时,他只有七个道支。
如果他在观照第三禅名法的无常相,或苦相,或无我相时证得道智,由于没有了喜心所,所以他只有三十四个名法,及同样的七个道支。
如果他在观照第四禅名法时证得道智,则有三十四个名法,因为没有寻心所、伺心所、喜心所,但是有舍心所及一境性心所。
因此,禅修者可以准确地知道在其所证的道与果中,有多少个名法,有七或八个道支。他也可以准确地检查而知道,他证得道智的方式,是以观照无常相,或观照苦相;
或观照无我相,或观照色法与名法,或观照欲界名法,或观照初禅名法,或观照第二禅名法,或观照第三禅名法,或观照第四禅名法等来完成的。
当禅修者开始练习进入果定时,他应该做些什么?这述于《清净道论》的第23章节10:“欲入果定的圣弟子,当至空闲处与寂静处,依生灭等而观诸行。”
欲证入果定的圣者,应该去到寂静之处修行观禅;从生灭智开始,观照诸行法的刹那生灭,再经由坏灭智修至更高的观智。
《清净道论》第23章进一步解释:“他的观智次第转起,在以诸行法为所缘的种姓智之后,他由入果定而心安止于灭。”
在禅修者即将达到果定之时,其心路过程将如是生起:意门转向心→遍作心→近行心→随顺心→种姓心。较高的观智——包括种姓智——皆以行法的灭为所缘。
在种姓心之后,他由证入果定,而将心安止于灭法。那时,缘取称为灭的无为涅盘为目标的果定速行心,将会生起许多个刹那。
疏钞解释:“圣果禅那心,取涅盘为所缘而证入安止定。”依照这说明,达到道心、果心及证入果定,是名法还存在的禅那境界吗?是的,它们是这样的存在。
因此,果定并不是一种名法被灭尽的定。而事实上,那时候有两种法存在:所缘(目标),以及观察该所缘的智(慧心所)。
在果定里,该智即是果心的名法。那么,什么是该果定名法的所缘呢?那即是:一切名色法完全灭尽的涅盘。
涅盘本身没有名色法,这是正确的。不过在果定里,却有缘取涅盘为所缘的果心存在。那么,果心是依靠什么而生起的呢?果心依靠禅修者的心所依处色而生起。
果心及其相应心所,是名法。心所依处色,则是色法。因此,果定并不是名法灭尽的定,也不是名色法灭尽的定。这些应当加以区别。
在观察没有名色法的涅盘时,为了确定或肯定,圣者可以观察涅盘之中是否有四界。若没有四界(四大色法),那么就比较肯定了。
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教导说:“地、水、火、风四界,不能够在涅盘里生起。”如果没有四界,依四界而生起的所造色存在吗?完全不存在。
由于色法完全不存在,依色法而生起的名法,也就不会存在。因此,于无为法涅盘中,名色法是完全不存在的。
唯有灭尽定,才是名法灭尽之定。什么人能够进入灭尽定呢?只有具备四种色界禅定及四种无色界禅定,这八种定力的阿那含圣者及阿罗汉圣者,才能够进入灭尽定。
为什么他们能进入灭尽定呢?《清净道论》第23章解释:“为什么入灭尽定?因为厌离诸行的种种生灭转起,想道:即于现世而成为无心,我将达到名法灭尽而住于乐。”
具备八定的阿那含及阿罗汉,由于厌离诸行法的生灭,而进入灭尽定。为什么?佛陀在《七处善经》中说,诸阿罗汉常住于十二处、十八界及十二缘起,见行法的生灭。
他们的念力坚固地专注于行法的生灭,常常如是安住。是故,他们对行法感到厌离,不想再见到它们。因此,他们以这样的目的进入灭尽定:
“喜悦地进入、安住于诸名法灭尽的灭尽定,没有心识去了知行法,这是比较好的。”因此,依‘成为无心之后’这项说明,灭尽定是名法灭尽之定。
今晚的开示,是依据《巴利经藏》的《中部.大牧牛者经》,它们关系到证悟阿罗汉果的体验。已经证得须陀洹道果的圣者,应以欲证更高果位的意愿,观照行法的无常相、苦相及无我相。
依各自的波罗蜜,斯陀洹道果智、阿那含道果智及阿罗汉道果智,将能够在观智成熟之时,逐一地生起,断除了一切的烦恼。——摘自帕奥禅师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