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众讲堂


时间:2014-04-28 13:51:59  来源:  作者:

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中说:“诸比丘,何谓导致苦灭的道圣谛?那就是八圣道分,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什么是正见呢?诸比丘,正见就是了知苦的智慧、了知苦因的智慧、了知苦灭的智慧、了知导致苦灭之道的智慧。诸比丘,这称为正见。”
 
在此,如果想要证悟涅盘,你就必须修行八圣道分,因为它是通向涅盘的唯一道路。八圣道分的第一项是正见;在《大念处经》中佛陀解释四种正见,它们是想要证悟涅盘者必须具备的。
 
第一种正见是‘了知苦的智慧’。什么是苦呢?佛陀开示说:“简而言之,五取蕴是苦。”何谓五取蕴?它们是: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五取蕴又可分为十一种,即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内在的、外在的、粗的、细的、低劣的、优胜的、近的、远的。若能以观智清楚地照见这十一种五取蕴,即是具备了第一种正见。
 
第二种正见是‘了知苦因的智慧’,亦即了知缘起法的智慧。什么是苦因呢?简单地说,苦因即是无明、爱、取、行、业,因为它们产生苦(五取蕴)。
 
在《相应部.谛相应》中,佛陀开示说:“如果不了知四圣谛,就不能证悟涅盘,不能解脱生死轮回。”因此如果想要证悟涅盘,你就必须先了知四圣谛中的苦谛与集谛。
 
你必须观照前一世的无明、爱、取、行、业,如何造成今生今世的五取蕴。接着,你应当观照今世的无明、爱、取、行、业,如何造成未来世的五取蕴。
 
然后,你再往过去世观照,观照过去第二世的无明、爱、取、行、业,如何造成过去第一世的五取蕴等等。
 
如果你的未来还有许多世,你也应当逐一地观照到你生死轮回最后一世的因果关系。苦谛法与集谛法又称为行法,是观禅的目标,因此在修行观禅之前你必须先观照它们。
 
如此观照之后,你才能观照这些行法不断生灭的本质为无常,观照它们不断受到生灭逼迫为苦,观照它们没有永恒不灭的我为无我;如此观照行法的无常、苦、无我本质称为观禅,逐步地修行观禅到了观智成熟时就会证悟涅盘(灭谛)。
 
第三种正见是‘了知苦灭的智慧’。佛陀教导两种苦灭,即坏灭与究竟灭。坏灭包括因缘灭与刹那灭:由于无明、爱、取、行、业五种因完全灭尽,所以般涅盘之后五蕴完全灭尽,这是因缘灭。
 
每一种行法都有生时、住时与灭时,其中的灭时就是刹那灭。修行观禅时,照见因缘灭与刹那灭是很重要的。当你修行到观智成熟时,道智与果智就会以涅盘为目标而生起。涅盘就是苦因与苦果的究竟灭。
 
第四种正见是‘了知导致苦灭之道的智慧’。导致苦灭之道有两种,即世间圣道与出世间圣道。在你修行观禅时,有时必须照见观智本身也是无常、苦、无我,这称为反观。
 
在观智的心识刹那中包含五项圣道分,即:(一)正见:了知苦谛法(五取蕴)与集谛法(五种因)无常、苦、无我三相的智慧。
 
(二)正思惟:将心投入苦谛法与集谛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三)正精进:为了要了知苦谛法与集谛法三相而作的努力。
 
(四)正念:对苦谛法与集谛法的三相忆念不忘。(五)正定:专注于苦谛法与集谛法的三相。这五项道分是世间的圣道,你必须观照它们也是无常、苦、无我。
 
了悟涅盘的智慧,就是了知灭谛的正见,它与其它六项或七项圣道分同时存在,因此包括正见在内,总共是七项或八项圣道分,它们是出世间圣道。
 
为什么有八圣道分与七圣道分的区别?如果有人在观照欲界法或初禅名法为无常、苦或无我时证悟涅盘,那时他具有八圣道分;
 
如果有人在观照第二禅或更高的禅那名法为无常、苦或无我时证悟涅盘,那时他只有七圣道分,因为没有正思惟这一项。了知这些圣道分的观智,就是了知道谛的正见。
 
如此可见,单靠正见并不足以证悟涅盘,还必须具备其它的圣道分,因此佛陀继续开示说:“诸比丘,什么是正思惟呢?出离思惟、无嗔思惟、无害思惟,诸比丘,这称为正思惟。”
 
什么是‘出离思惟’?有五种出离思惟:一、想要出家为沙弥或比丘的思惟是出离思惟,因为它是脱离世俗社会生活之道。
 
二、初禅:若比丘能够证得初禅,其初禅称为出离思惟,因为它是脱离欲界之道。三、涅盘:若比丘证得涅盘,其证悟也称为出离思惟,因为此证悟令他能够脱离生死轮回。
 
四、观智:一切的观智都能暂时断除烦恼。当比丘在观照诸行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时,他能暂时断除烦恼,由此出离了烦恼。
 
五、一切善法:一切善法都能断除不善法。若比丘有系统地修习戒、定、慧三学,当其五根成熟时,他即能证悟涅盘。此三学能够产生及护持善法,由此而出离了不善法。
 
与这五种出离思惟相应的寻心所,称为出离思惟。我们应当培育上述五种思惟,以成就出离思惟。尤其是在修习止禅或观禅时,该出离思惟是常存于心中的。
 
在你修行止禅达到禅那时,将心投入禅相的正思惟(寻心所),就是出离思惟。在你修行观禅时,无论是观照究竟名色法、五取蕴、五取蕴的因或行法的三相,将心投入这些目标的正思惟,就是出离思惟。
 
这些是世间的出离思惟。而在你证悟涅盘之时,将心投入涅盘的正思惟(寻心所),就是出世间的出离思惟。
 
第二种正思惟是‘无嗔思惟’。当你修行慈心达到禅那时,无嗔思惟就与该禅那同时存在,这是上等的无嗔思惟;当你观照慈心禅那名法为无常、苦、无我时,心中也会生起无嗔思惟,那也是强而有力的无嗔思惟。
 
第三种正思惟是‘无害思惟’。当你修行悲心达到禅那时,无害思惟就与该禅那同时存在,这是上等的无害思惟;当你观照悲心禅那名法为无常、苦、无我时,心中也会生起无害思惟,那也是强而有力的无害思惟。
 
接着,佛陀开示正语:“诸比丘,什么是正语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诸比丘,这称为正语。”
 
有两种正语:世间正语及出世间正语。当你戒除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时,就生起了正语,这是世间正语。
 
当你证悟涅盘时,道智会彻底灭除能造成这些邪语的不善法,因此正语自然就存在,这是出世间的正语。
 
接着,佛陀解释正业:“诸比丘,什么是正业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诸比丘,这称为正业。”
 
有两种正业,即世间正业与出世间正业。当你戒除杀生、偷盗、邪淫时,正业就会生起,这是世间正业。
 
当你证悟涅盘时,你的道智会彻底灭除能造成这些邪业的不善法,因此正业自然就存在,这是出世间正业。
 
接着,佛陀开示正命:“诸比丘,什么是正命呢?在此,诸比丘,圣弟子舍离邪命而以正当的方法谋生,诸比丘,这称为正命。”
 
有两种正命,即世间正命与出世间正命。当你以正当方式谋生时,正命就生起,这是世间正命。世间正命包括远离毒药买卖、麻醉品买卖、武器买卖、人口买卖、供屠宰的动物买卖。
 
当你证悟涅盘时,你的道智,会彻底灭除能造成这些邪命而活的不善法,因此正命自然就存在,这是出世间的正命。
 
接着,佛陀开示正精进:“诸比丘,什么是正精进呢?在此,诸比丘,比丘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避免尚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生起。
 
他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降伏已经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他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促使尚未生起的善法生起。
 
他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使已经生起的善法持续、不衰退、增长、广大、成就圆满。诸比丘,这称为正精进。”
 
什么是‘尚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呢?在你的这一生当中,不可能没有尚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例如在这一生中你没有杀过人,那么杀人对你而言,就是尚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
 
在这一生中,你可能还没有享受过某些感官欲乐;那么,由于那些感官欲乐而生起的烦恼对你而言,就是尚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
 
于此,你应当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避免那些尚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生起。换句话说,你应当修行八圣道分,亦即修行戒、定、慧三学。
 
在修习止禅时,当你能专注安般似相而证得初禅乃至第四禅时,透视安般似相的智慧,是正见。为了透视安般似相而作的努力,是正精进,该正精进与正见同时存在。
 
那时,在之前生起的不善法已被降伏。当你转修观禅,透视行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时,了知三相的智慧是正见;
 
将心投入三相的心理现象(寻心所),是正思惟。为了要了知三相而作的努力,是正精进。那时,在之前生起的不善法也已被降伏。
 
若能如此修行止禅与观禅,就可以说,你是生起了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在努力降伏已经生起的邪恶不善法。
 
如此继续地修行,终有一天你会证悟涅盘;那时,道智与果智会以涅盘为目标而生起。了知涅盘的智慧是正见;将心投入涅盘的是正思惟;为了透视涅盘而作的努力是正精进。
 
对你现在而言,这些是你尚未生起的善法。如果你持续不断地修行,一直到证悟阿罗汉道果,我们就可以说,你是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
 
努力地使已经生起的善法持续、不衰退、增长、广大、圆满,成就了智慧及道果。这些便是佛陀教导的四种正精进。
 
接着,佛陀开示正念:“诸比丘,什么是正念呢?在此,诸比丘,比丘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身为身,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忧恼。他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受为受,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忧恼。
 
他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心为心,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忧恼。他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法为法,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忧恼。诸比丘,这称为正念。”
 
在此,身、受、心、法是观智的目标,正念能够取得这些目标,然后观智能如实地了知它们。因此在你修行观禅时,正念与观智一直是同时存在的。
 
在这里,观智也称为正知,精进力就是热诚。因此,佛陀开示说:“比丘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身为身……”
 
接着,佛陀开示正定:“诸比丘,什么是正定呢?在此,诸比丘,比丘远离爱欲,远离不善法,进入并安住于具有寻、伺及由远离而生之喜、乐的初禅。
 
在平息了寻、伺之后,借着获得内在的清净与一心,他进入并安住于没有寻、伺,但具有由定而生之喜、乐的第二禅。
 
在舍离了喜之后,他保持舍心,具备正念与正知,如此他以身感受快乐,正如圣者们所说的:‘此快乐是安住于舍心与正念者所感受的。’他进入并安住于第三禅。
 
由于舍离了苦与乐及先前灭除了喜与忧,他进入并安住于超越苦乐及由舍与正念净化的第四禅。诸比丘,这称为正定。”
 
有两种正定,即世间正定与出世间正定。在《大念处经》中,佛陀开示说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是正定;这里的第四禅也包括无色界定在内。
 
当你转修观禅,观照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的诸法之无常、苦、无我三相时,专注于这三相的近行定,也是正定。这些是世间的正定。
 
修行观禅到观智成熟之时,你就能够证悟涅盘。若你在观照欲界法或初禅名法为无常、苦或无我时证悟涅盘,你的道智便称为初禅的道智,因为该道智中包含五个禅支。
 
如果你在观照第二禅名法为无常、苦或无我时证悟涅盘,你的道智称为第二禅的道智,该道智包含喜、乐、一境性这三个禅支。
 
如果你在观照第三禅名法为无常、苦或无我时证悟涅盘,你的道智称为第三禅的道智,该道智包含乐、一境性这两个禅支。
 
如果你在观照第四禅名法为无常、苦或无我时证悟涅盘,你的道智称为第四禅的道智,该道智包含舍、一境性两个禅支。与这些道智同时存在的定,称为出世间正定。
 
目前,有些人对通过修行止禅而培育的正定有所误解:它们说如果禅修者修行止禅,就很可能会发疯或堕入邪道。
 
我们很难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武断,竟然漠视乃至排斥佛陀于《大念处经》及其它许多巴利经典中,对正定非常明确的诠释,即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及第四禅。
 
大家应当谨记,它们是正定,而不是邪定,除非佛陀在讲妄语。因此,在这里我要解释禅定的五项利益,如此做不是要批评任何人,而只是实行比丘澄清佛陀教法的责任。
 
禅定有五项利益:第一项利益是现法乐住,即今生的安乐住处。已经证悟阿罗汉果的人,有时也修行止禅而后入定。
 
他们的禅那,并不能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成就或造成任何未来世的投生,因为他们已经断尽烦恼,应作皆办,达到了生死轮回的终点。
 
他们入定,只是为了得到今生的安乐住处而已。关于这点,我想要询问大家:指责阿罗汉享受佛陀所赞叹的这项利益是明智的吗?
 
禅定的第二项利益,是观禅的利益。如果禅修者证得了禅那,他就能以该禅那作为修行观禅的基础。禅那(安止定)能产生强盛的智慧之光,在一切光明当中,智慧之光是最强盛、最有利益的。
 
依靠智慧之光,禅修者能够照见究竟名色法及它们的因,并且能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从而证悟涅槃及圣道、圣果。因此,八圣道分当中有正定这一项。
 
如果你同意八圣道分是通向涅盘的唯一道路,那么为了证悟涅盘,你就应该培育正定。有人可能会辩说,有些阿罗汉是干观行阿罗汉(即纯观阿罗汉),他们并没有达到禅那。
 
然而,要成为干观行阿罗汉的人,也必须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观,达到强而有力的近行定,该定力也能产生明亮的智慧之光。
 
在该智慧之光的帮助下,他们能照见究竟名色法及其因,以及观照这些行法为无常、苦、无我。这种由定力产生的智慧之光,对干观行者而言也是必要的。
 
因此,如果你想修行真正的观禅,就必须具备这种智慧之光。佛陀教导修行止禅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修行观禅,以便证悟涅槃及道果。大家想一想,指责他人为了此目的而修行止禅是明智的吗?
 
禅定的第三项利益是‘增上生利益’,即得到投生于梵天界的果报。如果禅修者能将禅那维持到临死时,那么死后他就能投生梵天界。然而,我们教导修行止禅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这只是一个可能性而已。
 
如果有学圣者凭借禅那而投生于梵天界,他们就不会再投生到欲界,而将在梵天界解脱生死轮回。因此,禅定对于未证圣果者及已证圣果者而言,都有很大的利益。
 
禅定的第四项利益,是神通的利益。如果禅修者能以十四种方式来精通十种遍禅与八定,已具备充分波罗蜜的禅修者,就有可能修成一种或多种世间神通。
 
禅定的第五项利益是‘寂灭的利益’,即成就灭尽定的利益。已经成就四禅八定的三果阿那含圣者与四果阿罗汉圣者,都能够证入灭尽定。
 
要入灭尽定必须先入初禅,出定后观照初禅的名法为无常、苦、无我;然后入第二禅,出定后观照第二禅的名法为无常、苦、无我……入识无边处定,出定后观照识无边处定的名法为无常、苦、无我;
 
然后,他证入无所有处禅定,出定之后发四个愿。接着,他证入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在一、二个禅定心识刹那之后,他即进入灭尽定。
 
在灭尽定当中,该圣者的心与心生色法,都暂时不生起。如果他们入灭尽定七天,那么在那七天当中,心与心生色法都不生起,唯有业生色、时节生色与食生色生起。
 
请问,指责入灭尽定的阿那含与阿罗汉圣者,是明智的吗?这些是禅定的五项利益。接着,佛陀在《大念处经》中,为这一节的经文作结论说:
 
“诸比丘,这称为导致苦灭的道圣谛。如此,他安住于观照内在的法为法、安住于观照外在的法为法,或者安住于观照内在与外在的法为法。”
 
在这个阶段,你应当只观照苦谛,换句话说,就是只观照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如何观照它们呢?首先你必须培育禅定力,其次必须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观;
 
直到能够照见色聚及分析色聚里的究竟色法,这些修行法都是身念处。然后,在你观照究竟名法之时,如果是从受开始,注重在观照感受,则是受念处;
 
如果是从识开始,注重在观照心识,则是心念处;如果是从触开始,注重在观照触,则是法念处;如果你观照五蕴、十二处等,那也是法念处。
 
然后,你应当彻底观照内外的究竟名色法。接着,佛陀开示下一个阶段:“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现象、安住于观照法的坏灭现象,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与坏灭现象。”
 
在这阶段,你必须观照因缘生灭与刹那生灭。接着,佛陀开示说:“或者,他建立起‘有法’的正念,只是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这阶段包括从坏灭随观智到行舍智。
 
接着,佛陀开示道智的阶段:“他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事物。”道智了知涅盘(即灭谛),而道智的心识刹那里的八圣道分,就是道谛。
 
最后,佛陀为这节经文作出结论:“诸比丘,这就是比丘依四圣谛而安住于观法为法的方法。”——摘自帕奥禅师的开示

上一篇:
下一篇:以涅槃为目标的果定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