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间有可爱与可喜之物的任何地方,就在那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什么是可爱与可喜的呢?在世间眼根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耳根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鼻根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舌根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身根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意根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色尘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声尘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香尘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味尘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触尘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尘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此,《大念处经》中谈到的六内处与六外处,合称为十二处。换句话说,十二处就是五蕴或者究竟名色法,爱欲生起时,是取这十二处为目标而生起的;但是当爱欲被灭除时,情况则稍有不同。
能够灭除爱欲的是阿罗汉道智,它取涅盘为目标,而不是取十二处、五蕴或究竟名色法为目标。然而,由于爱欲生起时是依十二处而生起,因此在解释爱欲的灭除时,佛陀也依十二处来作解释。
举个譬喻来说,稻田里长出一种能生出苦味葫芦的蔓生植物。有一天,农夫把那棵蔓生植物连根拔除掉,因此蔓生植物与它的果实一起干枯死亡了,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蔓生植物与它的果实在稻田里被灭除了。
同样的道理,十二处好比是稻田;爱欲好比是蔓生植物,当爱欲生起时,它是依靠十二处而生起;当爱欲被阿罗汉道智灭除时,我们也可以说在十二处里的爱欲,已经被灭除了。
因此,佛陀说:“在世间眼根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阿罗汉道智彻底地灭除爱欲时,不只是在十二处的爱欲被灭除,在识、触、受等的爱欲也同样都被灭除。
因此,佛陀继续开示如下:“在世间眼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耳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鼻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舌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身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意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眼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耳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鼻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舌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身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意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眼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耳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鼻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舌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身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意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香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触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香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触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香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触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爱欲一旦生起之后,就会一再地生起,因此人们一旦开始渴爱自己的儿女,他们对儿女的爱就会一再地生起。
由于有前面的爱欲,所以后面的爱欲,就会接连地一而再地生起;因此当爱欲被灭除时,佛陀依目标而解释说,在色爱、声爱、香爱等方面灭除爱欲。
世尊说:“诸比丘,在世间色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香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触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香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触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诸比丘,这称为苦灭圣谛。”
在这里,灭谛是指涅盘。道智以涅盘为目标而生起,并且逐步地灭除包括爱欲在内的烦恼。当禅修者证悟阿罗汉道智时,就不再有能产生未来世果报的业力存在。
然而,如果佛陀直接开示说涅盘就是灭谛,闻法者不能很清楚地了知这一点,因此佛陀以另一种方式开示说,爱欲与苦的息灭称为灭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