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释迦牟尼佛,曾为诸阿罗汉授记成佛吗?
帕奥禅师答:在南传佛教里,没有阿罗汉得到佛陀授记,能够在未来成佛的记载。
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是许多阿罗汉在证悟阿罗汉果时,对佛陀报告的话:“我生已尽,梵行已立,当作已办,不须更作。”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阿罗汉死后不会再投生。佛陀死后,也同样不会再投生。否则,他们所说的话就是虚假的,他们就是说谎话。
但是,佛陀与阿罗汉,是不可能说谎话的。他们说出这段话,乃是因为,他们已经彻底灭除了包括对生命执着的一切烦恼;
已经摧毁了会造成未来生死的所有业力,他们不再生死轮回,这是固定的法则。
因此,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包括佛陀在内的所有阿罗汉,都不会再投生。
问:一般人烧银纸给亡者,这是不是属于迷信呢?
答:南传佛教没有这样的习俗。然而,我们可以用亡者的名义来做善事,例如布施等,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如果亡者投生在,能够分享别人功德的那一类饿鬼,知道有人回向功德给他,而且能生起随喜功德的心,则他就能得到那项功德的利益,而得以转生到善道。
可是,如果亡者投生作其它类饿鬼;或者投生到地狱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等处,则无法分享别人回向给他的功德。
问:在禅师所教授的业处当中,是否有教导断食法以配合禅修?
答:就在佛陀成道后所说的第一部经当中,佛陀开示说,有两个极端:一个是沉迷于感官享乐,另一个是自我折磨的苦行,这是两条错误的道路。
沉迷于感官享乐,不是证悟涅盘的路,这是一种卑下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低贱的、是村夫的行为、凡夫的行为、不是圣人的行为、没有真实的利益。
再者,为了避免心中烦恼生起,而借着种种方法来折磨自己,如:将身体暴露于火堆前、暴晒于烈日下、持续地举着手等等,
这些也都不是通向涅盘之道,这是另一种卑下的行为,称作自我折磨的苦行。这种行为也是没有真实利益的,而断食就是属于这种行为,这不是佛陀所称赞的行为。
佛陀经常劝告我们修行中道,不要偏于上述的这两种极端。在《律藏》当中,佛陀制定了一条戒律:
比丘、比丘尼,必须如理地省察取用钵食的正确目的:‘我取用这些食物,不是为了像小孩那般地玩乐;不是为了着迷于身体的强壮;
不是为了使身体美观;不是为了使肤色光洁。我取用这些食物只是为了维持身体的活力;为了避免饥饿的苦恼;为了帮助修习梵行。’
这是我们对食物应当抱持的正确态度,佛陀也是抱持这样的态度。在佛陀开悟证果之前,他修行六年的苦行,其中一项苦行,就是每天只吃一粒饭。
后来,他了解到这是没有利益的,所以他放弃苦行,开始正常地摄取食物,因而得以恢复体力。
舍弃感官享乐与无益苦行这两种极端之后,他修行中道,不久即成就了圆满正觉的佛陀。
问:一位证得禅定或修缘起知道自己许多过去世,或体验涅盘的禅修者,是否应该保守秘密,不轻易向别人透露?
答:根据巴利圣典,要证得禅那、道、果的人,必须先持戒清净。持戒不清净的人,虽然还是能培育起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们不可能证得任何禅那、道与果。
在这里,我必须向大家澄清一点:我从来不曾印证,任何禅修者证得禅那、道与果。
尽管我确实依照巴利圣典的教法,来指导禅修者修行初禅、第二禅等等。然而,我只是根据他们在小参时所报告的情况来指导,这并不表示,我印证了他们的修行成果。
他们的成果报告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因为有些禅修者很诚实,有些却不诚实。
很难说得到上述成果的人,在身、口、意方面,必定能比尚未得到成果的人清净。
因为有些人虽然尚未得到上述的成果,但他们在德行上却也能持守得非常清净,大龙大长老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虽然他还是凡夫,但是由于强而有力的止观修行,使得他在那六十年当中,没有任何烦恼生起,而且他持戒非常清净。
在《中部》的注释里提到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年纪老了才出家作比丘,他的戒师是一位已证得阿罗汉的年轻比丘。他与戒师住在一起,但他不知道戒师是阿罗汉。
有一天,在他们前往托钵的路上,他问戒师说:“尊者,阿罗汉长得什么样子?”
戒师回答说:“这很难辨别,有一个人年老才出家,和阿罗汉住在一起,却不知道对方是阿罗汉。”
虽然戒师已经暗示他,他仍然想不到,他的这位年轻戒师就是阿罗汉。因此,要辨别谁是阿罗汉是不容易的。
一位真正的圣者,是少欲、知足与谦虚的,绝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证悟。
如果这位圣者是比丘或比丘尼,根据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他或她,绝不能向未受具足戒的人,讲说自己的证悟。未受具足戒的人。包括沙弥、沙弥尼和在家居士。
再者,从大龙大长老的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要确定一个人的证悟是很困难的,所以最好是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的修行成果。
另外必须考虑的一点是,有些人会相信你,有些人不会相信。如果你真正证悟了道果,那么不相信的人,就造下了严重的恶业,这将会给他们带来伤害。
因此,尽管证悟道果的消息,可能会激发某些人对佛法的信心;然而,最好还是完全不要透露自己的修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