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佛陀说到识‘入’母胎时,他并不是在指,有个中阴身的识在某处徘徊,等着入胎。巴利圣典解释,这只是一种惯用语。
这就像当我们说‘我去睡觉’时,我们并不是说我们去某个地方。识入胎是指投胎:一个有情的出生。
因此,换句话说,佛陀问阿难尊者的问题是:“若投生不在胎里发生,名色是否能在该处发展?”
或者,“若投生现象没有发生,胎儿拥有眼、耳、鼻、舌、身这五处的身体,与胎儿的第六意处,是否能够在胎里发展?”
当然,阿难尊者的回答是:“不能够,尊者。”
没有投生,便没有识;没有识,便没有名色。没有名色,便没有六处。
女人怀孕时,她的肚子变得愈来愈大,在她胎里长大的,并不是像植物般没有生命的东西:那是一位拥有识与名色法的人体。
一开始,他就是一个人,拥有识、受、想等等,甚至西方科学现在也已经知道这一点。禅修时,我们能够透过回观到投生的刹那、辨识当时存在之法,来证实这一点。
接着,佛陀问阿难尊者:“或者,若识入母胎后又离去,名色是否能在今生达到出生?”
换句话说,佛陀在此的问题是:“如果投生时,在胎里生起的识被停止,如果死亡发生,而下一个识在其它地方生起,是否会有我们所称的人的出生?”
再次,阿难尊者的回答是:“不能够,尊者。”
没有识,便没有名色。其中一个例子是,当女人怀了孕,胎儿却出生死亡,也就是她流产了。
有时候,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与流产了。有时候则知道,也有时候,她甚至故意杀死自己胎中有识的人命。
接着,佛陀问:“若一个年幼的男孩或女孩的识,如此被切断,名色是否能够长大、发展与成熟?”
换句话说,佛陀在此的问题是:“如果该男孩或女孩,无论是在胎里或出生之后死亡,他或她的名色,是否能够完全地发展?”
当然,在此阿难尊者的回答也是:“不能够,尊者。”
没有识,便没有名色。举例而言,当女人意外或故意堕胎,或婴儿在生产时死亡,或过后在孩提时期死亡。
接着,佛陀总结其解释:“因此,阿难,就只是这个识,是名色的根、缘、起源与原因。”
换句话说,投生时生起的识,是名色显现的缘,它是五蕴的显现、六处的获得的缘,这是佛陀所称的生。
佛陀给与阿难尊者的解释,是有关人的投生,但其原则适用于一切投生。若识在人胎里生起,便有人的名色在发展;
若识在母鸡的蛋里生起,便有鸡的名色在发展;若识在天界生起(该处的有情不投胎,而是完整地化生),就会有天神的名色等等。
解释了识缘生名色之后,佛陀接着解释,名色也缘生识:“我已经说过,名色缘生识,应当如此理解它。若识不在名色里找到安住处,是否会有生、老、病、死的生起与形成?”
换句话说,佛陀在此的问题是:“如果名色里没有识,如果在胎里只有像植物的非生命体在成长,是否会有人出生,成长,变成小孩、年轻人、大人,生病,变老,以及最终死亡?”
当然,在此阿难尊者的回答也是:“不能够,尊者。”
接着,佛陀给予结论:“因此,阿难,就只是这个名色,是识的根、缘、起源与原因。阿难,这即是生、老、死与堕入他界及投生所到达的界限;
这即是名称与概念所到达的界限;这即是智慧的界限;这即是对这一生的轮回所能辨识的界限,即名色与识。”
这是非常直接的。在同一生里,不可能观到比名色与识更远。一生始于结生识(母胎里的第一个识)及名色的生起。
而这一生,将终结于死亡识(最后一个识)及名色的坏灭。遗下的尸体只有色法,没有名法,没有识:只是被丢弃的色法。
在结生识与死亡识之间,就只是一个接着一个生起的心流: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意识。
在一秒钟里,就有上万亿个心识,一个接一个地生、住、灭,每个心都缘取各自的目标。
我们不曾停止执取目标:就像猴子在森林里游荡,捉住一枝又一枝的树枝,我们在生死轮回里,执取一个又一个目标。
当我们证悟涅盘时,有一个识直接知见涅盘。接着会有许多识,了知我们已经知见的涅盘。
然而,当我们般涅盘时,代表一生终结的死亡识,会生、住、灭,然后没有结生识随之生起:不在这世间,也不在其它世间,不在任何地方。
佛陀、阿罗汉死亡后,不再有投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佛陀对自己的阿罗汉果智的话来理解:“这是最后一生,再无后有。”
寻找最后一生、断灭代表新痛苦的后有,是诸佛出世、重新发现正法与教导正法的唯一原因。
名色缘生识,识缘生名色:那么,这是否是苦集所能到达的界限?不。正如佛陀向阿难尊者所解释的:名色与识,是对这一生所能辨识的界限。
然而,是否能够观到更远的过去世?是否有必要?是的,的确是有必要的。为了要了解苦集(因),我们必须了解,为什么结生识会生起?
我们也必须了解,为什么结生识,也能生起为天神、人、动物或地狱的有情。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法,以及最终透过自己的禅修,直接知见到它们。
我们不只是需要了解明显的,也就是这一生的第一个识的缘,只能够在过去世里找到。也需要能够直接知见到,我们人的结生识,如何因为过去世的因缘而入母胎。
佛陀曾对忽视修学佛法的后果,做过这样的开示:“这少闻之人如牡牛般长大,只增长肌肉,不增长智慧。”透过修学深奥的佛法圣典,我们的智慧或许会增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