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传统上要成为一位在家佛弟子,必须受持三皈依以及五戒,如此才算正式成为佛教徒。
受持三皈依和五戒的在家男众,称为优婆塞或净信男,女众则称为优婆夷或净信女。
同时,三皈依也是一切戒法的根本,无论是在家的五戒、八戒,还是出家的沙弥十戒,皆是在念诵三皈依完结时成立的。
想要在世尊正法、律中出家的善男子,也是通过念诵三皈依受具足戒成为比丘的。
皈依三宝,表示一个人在信仰上接受佛教,以佛、法、僧为唯一的信仰。而作为一名在家佛弟子,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五戒。
戒,巴利语有行为、习惯、品质、本性、自然等义,通常也指道德规范、好品质、良善的行为、佛教的行为准则等。
有人将戒,片面地理解为消极的禁戒,认为受了戒就不自由,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
然而,从戒的原意来看,它却是主动地培育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善的品德和素养。
因此,戒也是“学处”的同义词。学处,巴利语意为学,学习,训练,处所。学处亦即是学习规则,戒条。
五戒即是五条学处,五项行为规范。它们通过远离、避免五种不良的行为来达成,即远离杀生、远离偷盗、远离邪淫、远离妄语和远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
这五戒是一切在家佛弟子都应当遵行的。如果一名佛教居士,故意违犯了五戒中的任何一条学处,则该学处将成为无效。
如果他想继续持守完整的五戒,则必须重新再受三皈依,以及再受持五戒。
正如在受三皈五戒时,在家居士主动表达其愿意,接受这些行为规范:我愿遵守,避免杀生、偷盗、邪淫等这些学习规则。
假如他后来故意违犯了这些学处,即意味着他已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这即是导致其戒失效的原因。
上座部佛教并没有要求在家人在违犯学处后,必须忏悔的做法,若他想继续接受这些训练规则,只需再次表达受持五戒的意愿即可。
因此,上座部佛教的在家信众,在作布施、闻法、禅修等功德之前,传统上都会先向比丘请求受三皈依和五戒,令其戒行清净,从而使所作之功德更加殊胜。
若条件允许者,更可求受三皈依和八戒。因为守持五戒或八戒这净戒的本身,就是一种善业功德。
在家居士若想要在自己的家中,受持三皈依及五戒;或者怀疑自己的五戒不清净,而想要重新再受,他可以在世尊佛像前恭敬受得。
建议在家居士,将此自受三皈五戒法定为日课,每天坚持受持。如此,犯戒者可得重受,无犯者也可巩固。
自受五戒法:自受三皈五戒者,先礼佛三次:那摩-达思-帕嘎瓦多-阿拉哈多-三吗-三布他思!(三称)。 中文译意: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然后,用巴利语念诵三皈文:布汤-萨拉囊-嘎差-米,贪芒-萨拉囊嘎差-米,桑康-萨拉囊-嘎差-米;
赌帝扬毕-布汤-萨拉囊-嘎差-米,赌帝扬毕-贪芒-萨拉囊-嘎差-米,赌帝扬毕-桑康-萨拉囊-嘎差-米;
达帝扬毕-布汤-萨拉囊-嘎差-米,达帝扬毕-贪芒-萨拉囊-嘎差-米,达帝扬毕-桑康-萨拉囊-嘎差-米。
三皈中文译意: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第二次我皈依佛,第二次我皈依法,第二次我皈依僧;第三次我皈依佛,第三次我皈依法,第三次我皈依僧。
最后,用巴利语念诵五戒文:1、巴-纳-帝巴-达-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 萨吗-帝呀-米;2、阿丁纳-达-纳-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 萨吗-帝呀-米;
3、嘎-美-苏密差-吒-拉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 萨吗-帝呀-米;4、母沙-哇-达-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萨吗-帝呀-米;
5、苏拉- 美拉呀吗遮 巴吗-达他-纳-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萨吗-帝呀-米。
五戒中文译意:我受持离杀生学处;我受持离不与取学处;我受持离邪欲行学处;我受持离妄语学处;我受持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学处。
自受三皈五戒完毕后,可用巴利语念诵回向文:伊当-美 本酿阿-萨哇卡呀-哇航厚度;伊当 美 西-朗尼巴-纳萨-巴吒哟-厚度 马马本酿-帕-岗 萨巴萨达-囊 帕-姐米,爹萨悲美萨芒-本雅帕-岗-拉般度。 萨度!萨度!萨度!
回向文译意: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愿我此戒德,为证涅槃缘!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善哉!善哉!善哉!
编摘于南传尊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