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误以为,佛教徒的生活是忧郁苦恼的,因为佛教天天都在讲苦。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佛教徒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他能深切了解生命的本质,而不会被生命中的许多纷扰事物所苦恼,没有恐怖,没有焦虑。
佛教徒能如其本来的看待一切事物,所以总是能平静安详,不会被变化或不幸所苦恼。佛陀本身,也从不忧郁悲伤,那时候的人,都说佛陀总是带着微笑。
有一天,喜玛拉雅山麓,北印度拘萨罗国的国王,询问佛陀:“为什么许多其他宗教学派的弟子,看起来总是憔悴粗鄙、苍白消瘦。而相反的,佛陀您的弟子,一天只吃一餐,但看起来却总是愉快喜悦、欢欣雀跃呢?”
佛陀回答说:“这是因为佛陀的圣弟子,已经完全理解了佛陀伟大圆满教导的真义,能安于精神生活,少欲知足,远离焦虑,而内心安详寂静、充满光明。”
虽然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必然有苦的。但是,身为佛教徒不能因此而怀忧丧志,或生气、没耐性。因为生气、没耐性并无济于事,唯有先了解清楚:你的苦恼问题(苦圣谛)、知道苦怎么产生(集圣谛)、如何灭苦(道圣谛)。
然后,我们才能依着这些事实,发挥耐心、智慧、决心和努力,而克服我们的苦恼(灭圣谛)。八圣道,指示了一条清楚而直接的趣向涅槃的道路。其他的宗教或哲学,都不曾如此清楚地指示超凡的解脱之道。
正如Davids教授所说的:“我检视了世界上,不论是佛教或非佛教的每一个殊胜的宗教体系,我发现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在善美与深广两方面,能超越佛陀的四圣谛与八圣道,我愿意依此圣道来塑造我的人生。”
于四圣谛中,第四个圣谛是灭苦之道,亦即八圣道。它是避免极端的纵情欲乐和自我禁欲、常见和断见、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因此,它是中道。
八圣道是一个人内在自我发展和进步的道路,是经过详实规画之道,也是自己人生的正道。因此,它并不是要去接受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的指示,也不是出于对超自然人物的畏惧而进行修练的。
当一个人深信,八圣道是生命真实本来的价值时,他便会自然地投入修学。八圣道犹如一张地图,指引出一条超越自我的道路,让我们能够到达生命的终极目标——涅槃。 (待续)
编摘于南传尊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