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僧团中管理斋饭分配的比丘,是末罗族出身的沓婆尊者。他熟悉僧团每位长老比丘们的饭量与座位,每天清晨会提前来到斋房,用筹码将各长老比丘的座位做上记号。
僧团中有位比丘叫优陀夷,他有时领到比较好的饭食,有时则领到一般的饭食。当他领到一般的饭食时,就喜欢跑去筹室中吵闹:“为什么沓婆比丘分配饭食时,我们都不知道?”
一天,优陀夷照例跑去筹室骚扰,诸比丘就说:“那么,今天就由您来分配饭食吧!”于是,大家将僧团分配饭食的工作,交给了优陀夷比丘来管理。
然而,优陀夷天生愚钝,办事能力也较差。他并不知道要怎么去分配饭食。譬如某长老由于戒腊很高,所以应获得最好的饭食;某长老的戒腊一般,所以只能获得一般的饭食。
又譬如,关于吃饭时座席的排列,是按照戒腊的高底,而次第的排列座位。戒腊高的长老坐在前面,戒腊底的长老则坐在后面。关于这些僧团里的规矩,优陀夷比丘并不是很清楚。
当优陀夷管理的饭食分配工作才进行几天,立刻便遭来僧团长老们的非议。于是,筹室里的比丘提醒优陀夷:“尊者!若您不太熟悉座次的安排、饭食的分配,不如也像之前的沓婆尊者一样,每天清晨提前来到斋房,用筹码将各位长老的座次与饭食做上记号。”
然而,优陀夷并不听取这些良言善语,他反而驳斥说:“各位,做上记号又有什么用呢?你们是相信我?还是只信记号!”于是,这些粗语导致那些比丘不满:“优陀夷!您所做的饭食分配工作并不恰当,且导致多数长老尊者的不满。因此,请您放弃这个工作!”接着,比库丘将优陀夷赶出筹室。
此时,筹室周围声音喧哗、非常混乱。佛陀听到这些声响,便问阿难尊者:“阿难!筹室附近比较骚乱,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阿难去筹室了解情况后,便回来向佛陀告知缘由。
佛陀听后,微笑着说:“阿难!优陀夷因自身愚钝,使别人的利益减少,非自今生,他前世也做过这样的事。”阿难为了明白佛说此话的意思,便向佛陀请愿,告知优陀夷前世的隐秘因缘。
昔日,住在波罗奈都城的梵与王,统治着整个迦尸国。当时,释迦菩萨担任梵与王的评价官,他的工作是:为国家规定象、马、宝石、玉器、黄金等物品的价格,以及评价商品、货物的价值,再付给货物主相应的金钱。
当时的梵与王比较贪婪,总想以最少的金钱,去获取最优良的马匹、宝石、玉器等物品。他想:“这个评价官比较严谨、正直,那我家的财产不会增多、只会减少,不如找个机会换掉此评价官!”
某一天,梵与王打开窗户,眺望自家的皇室庭园,正好看见一貌似愚钝的农夫,由皇家庭园中走过。于是,梵与王思索:“此男虽然是个田夫,但说不定可担任评价官的工作!”
于是,差人将农夫叫到皇宫里面,梵与王问道:“你能否胜任评价官的工作?”这个农夫回答:“我可以胜任。”于是,梵与王找个借口撤销释迦菩萨的职位,让农夫来担任评价官。
然而,这个农夫学问浅薄、智慧低劣,他评价商品与货物等的价格,不看原商品真实的价值,只依自己的喜好随意定价。譬如,他有时说一头象只值一文钱,有时又说这头象值一万个金币,任意说价,毫无规矩。在他担任国家评价官的期间,民怨四起、举国哗然。
某一天,有一位来自北方的贩马者,率五百匹良马前来皇宫贩卖。梵与王找来农夫评价官,估评这些马匹的价格。不巧的是,那天此农夫的心情不太好,他只看了五百匹良马一眼,便随口说道:“这些马匹,共值一根稻草的价格。”
于是,梵与王付给那个贩马者一根稻草,然后心中窃喜,将那些良马火速牵进皇宫的马厩。(按照常理,这已经跟抢劫差不多了。)贩马者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哭笑不得。他站在那里发呆近二个小时之后,才一屁股坐在地下,呼天号地、痛哭不已。
皇宫里的其他人看他可怜,便跑过来安慰他,并告诉他说,去找找这个国家以前的评价官。于是,贩马者找到释迦菩萨,告知前因后果,并求助说:“大士!贤者!请您救救我!那五百匹良马耗尽我大部分的家财,原本希望来到贵国,略赚一点钱后去颐养天年。没曾想,非但分文未赚,反而血本全无!这叫我以后怎么活下去啊?!”
菩萨回答:“朋友!你先别着急,让我帮你想想办法。”略微思考后,菩萨说:“你去找那个评价官,先给他一些好处,然后对他说:‘我已认可您对五百匹马的评估,它们只值一根稻草的价格。但我想知道,在贵国一根稻草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如果您能在国王面前,定出一根稻草的价值,我将感激不尽!’
你这样说了之后,如果那评价官同意去国王面前定价,则你第二天就与评价官一起拜见国王。届时,我也会一同往。”贩马者仔细聆听后,喜出望外:“感恩帮助!谨记贤者之命!”
于是,贩马者登门拜访农夫评价官,在送出不薄的礼物之后,贩马者问道:“官人!您可以估评贵国一根稻草的价格吗?”评价官回答:“当然可以。”接着,贩马者请求:“您能与我同去国王前做个评估吗?”“可以。”
第二天,在贩马者的陪同下,农夫评价官前往皇宫拜见国王。同时,释迦菩萨也与许多大臣一起前往皇宫。那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在到达皇宫后,贩马者先向国王作礼,然后说:“大王!我已认可五百匹马的价值,相当于贵国一根稻草的价格。然而,贵国一根稻草的价值又是多少,请大王询问评价官!”
梵与王略微一怔,转头问道:“评价官!五百匹马的价格是多少?”农夫评价官回答:“是一根稻草的价值。”梵与王继续问评价官:“那么,一根稻草的价格,又是多少?”愚钝评价官回答:“一根稻草的价值,相当于整个波罗奈都城,以及皇都周边的郊外土地。”
国王身边的众大臣听到此话,都拍手大笑:“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天下奇事,前所未闻!之前,评价官将五百匹马的价格定为一根稻草,我们已感到匪夷所思。如今,评价官又将波罗奈的广大国土,与国王您一同估评为一根稻草的价值。
那么,此评价官到底是充满智慧?或者是极度愚痴呢?像这样连小儿都明白的道理,评价官却不能明白,那他是如何度日的?我们非常怀疑他的生活能力!此评价官实在有辱我大王的威德,望大王三思!”
在众大臣的不断嘲笑中,梵与王感到了莫大的耻辱。此时,若不马上放逐这个愚钝评价官,国不将国、臣不将臣、民不将民。于是,梵与王当场宣布,立刻撤去评价官的职位,并将他放逐到偏远的边境。恢复释迦菩萨评价官的职务,由菩萨重新估评五百匹良马的价格。
于是,贩马者获得了他应得的报酬,在万分感激释迦菩萨之后,他欢天喜地的回到自己国家。而菩萨与众大臣等,在其后也随着各自的业报,离此世而去。
佛陀说完这个前世故事,连络前世、今生之事,作因缘“尔时,那个愚钝的农夫评价官,就是今世愚钝的优陀夷比库;而那位贤明的评价官,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