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乐比丘尼经
有一段时间,云游在舍卫国的佛陀住在了祗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毗舍佉女居士来到法乐比丘尼住处,行完顶足礼之后坐在一旁说道:“贤圣。我有些问题不明白,可以请教您吗?”
法乐比丘尼答道:“毗舍佉,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我会如法回答你的提问。”
毗舍佉请教道:“贤圣,所谓自身指的是什么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你所说的自身,世尊说是色身、感觉、思想、行为和意识这五蕴组合而成的所谓自身。”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什么是自身见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愚痴无知的凡夫俗子因为未能够跟善知识接触的缘故,不能够掌握佛法,更不用说要依照佛法去调御自己的行为了。在他们的观念中,都一致认为这五蕴和合自身是我,我就是这五蕴和合自身。这就是自身见。”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什么又是无身见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多闻聪慧的佛弟子由于跟善知识接触的缘故,使得能够全面掌握佛法,并用佛法来调御自己的心性和行为。他们知道这五蕴和合之身不是自己,自己也不在其中。这样的见解就是无身见。”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要如何才能够灭除自身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彻底断除所有对色身、感觉、思想、行为和意识这五蕴的爱欲和追求,舍弃止息一切妄念,灭除所有情欲,不被世间客尘所染着,不再经历经历六道轮回而消失在世间证入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这就是自身灭。”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 有的人说阴就是盛阴,而有的人盛阴就是阴。对于这两种说法我很是迷茫,不知道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吗?还是名称叫法不同的吗?”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在某种情况下阴就是盛阴,但在某种情况下却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呢?如果色身、感受、思想、行为和意识都还在执着于种种感受和追求,这样的阴就属于盛阴。相反,如果不再执着和不再追求种种感受时,这样的阴就不属于盛阴。”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什么是八正道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八正道,指的是超凡入圣的八大正确之道,分别是: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思维,正当的言语、正当的行为,正当的生活方式,正确的努力方法,正当的观念以及正确的禅定方法。”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八正道属于有为之法么?”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八正道是趣向无为的有为之法。”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修学有几大类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修学有三大类别,分别是:戒、定、慧。”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是戒定慧这三大类别包含八正道呢?还是八正道包含戒定慧这三大类别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既不是八圣道包含戒定慧,也不是戒定慧包含八正道。正当的言语、正当的行为和正当的生活方式就属于戒,正确的观念、正确的禅定方法就是定,而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思维和正确的努力方法就是慧。”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灭除有为之法后还会染着五蕴六尘吗?”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灭除有为之法后本心再也不会被五蕴六尘所染着了。”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成就初禅的修持有几大途径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有五大途径,分别是:觉悟世事无常变异,观照诸法实相,法喜充满,快乐无比和心定神安。”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什么是断?什么是定相?什么是定力?什么是定功?要如何修习禅定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若能制心一处,这就是定。成就四念处的修持,就是定相。成就四念处的修持,就是定力。成就四如意足的修持,就是定功。就上述善法精勤修习,不使懈怠,就是如是修习禅定。”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是什么状况使得身坏命终之后身体如同无情草木般被遗弃在荒山野岭坟墓之中?”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当众生寿命终结,身体温度降低乃至于消失,神识就会离开身体。当神识离开身体之后,那身体就等同于木石瓦块一般而被遗弃在山谷林野或烧掉或埋葬在大地之中。”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死亡和灭尽定二者有什么区别?”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死者是寿命终结,体温不再,六根败坏再无作用,神识离去。而灭尽定则是寿命不曾终结,体温虽低但也能够维系身体最基本的运转,六根也完备。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入灭尽定和无想定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比丘入灭尽定,念想和知觉都已经灭掉。而入无想定,则念想和知觉都还在发生作用。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从灭尽定出和从无想定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比丘从灭尽定中出来时,他不会念想说自己从灭尽定中出来。而从无想定出来的比丘还会心生念想说自己从定中出来。这就是区别。”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当比丘入灭尽定时,会不会心想我要入灭尽定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比丘在入灭尽定时不会念想我要入灭尽定,然而因为在此之前的修习,他也不自觉地去如是入定。”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当比丘从灭尽定出来时,会不会心中出现我从灭尽定出来的念想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当比丘从灭尽定出来时,不会有任何念想,然而从身体和六根的表现中,知道自己从灭尽定中出来了。”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当比丘从灭尽定出来之后,他的心还有什么快乐?又会趣向何处?还会恒顺什么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比丘从灭尽定出来之后,心依然以远离世间万相为乐,所作所为也都是按照这个方向去的,也都恒顺世间因缘厌离有为之法。”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有几种感觉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有三种感觉,一种是快乐的感觉,一种是痛苦的感觉,一种是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感觉。而这三种感觉是来源于与外境的接触。”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这三种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因接触外境而产生的感觉能够让身心愉悦,那就是快乐的感觉,如果让身心生起痛苦,那就是痛苦的感觉。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既不痛苦也快乐的就属于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感觉。”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或者是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乐从何起?苦从何来?它们为什么无常?有什么会有灾祸?为什么会形成结使?”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或者是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快乐的感觉生起时就快乐,痛苦的感觉生起时就痛苦,当快乐消失后就会很痛苦,当痛苦的感觉消失后就会很快乐。因为快乐不能够暂住,所以变易为苦。因为痛苦也不能够长久,所以变易为乐。因为无常,即是灾患。因为快乐,所以会形成爱欲从而形成轮回的结使。因为痛苦,所以会有嗔恚。从而形成轮回的结使。而之所以会形成这一切,无明才是最根本的结使。”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所有快乐的感觉都会形成爱欲这样导致轮回的结使吗?所有痛苦的感觉都会形成嗔恚这样导致轮回的结使吗? 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或者是不苦不乐的,形成所有感受的根本都是因为无明引起的吗?”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也并非是所有的快乐都会形成导致轮回的结使,也并非是所有痛苦的感觉都会形成导致轮回的嗔恚,也并非是所有的感觉都是无明引起的。为什么说快乐的感觉未必就是导致轮回的爱欲结使呢?因为比丘远离世间欲爱和种种恶不善法,成就了初禅境地的修持,这种快乐的感受就不会形成导致轮回的欲爱结使。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快乐会使人断除对世间所有欲爱。也并非是所有痛苦的感受都会形成导致轮回的嗔恚结使,为什么呢?如果是为了追求生死解脱不再轮回这种极乐而在修行的过程中体会到的种种痛苦,就不会形成导致轮回的嗔恚结使。这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种苦是为了彻底根除嗔恚的缘故。当成就第四禅的修持之后所有的痛苦和快乐都已经彻底消失,导致喜悦和忧愁的根本都已经除灭,安住在不苦不乐的境界中舍弃了一切虚妄念想使得本心清净,这样的感觉就不是无明所导致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修持是为了彻底断除无明的缘故。”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与快乐感觉相对应的是什么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快乐的感觉与痛苦的感觉相对应。”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痛苦的感觉又与什么对应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痛苦的感觉与快乐的感觉相对应。”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痛苦与快乐的感觉又与什么相对应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痛苦与快乐的感觉与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感觉相对应。”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那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感觉又与什么相对应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以无明相对应。”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无明又与什么相对应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以具足般若智慧相对应。”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般若智慧与什么相对应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与涅槃境界为对应。”
毗舍佉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贤圣。您的开示太好了。我再想请教的是:涅槃境界又与什么相对应呢?”
法乐比丘尼开示道:“你的问题没完没了,无穷无尽,但你如何的刨根究底穷追不舍也不可能抵达我智慧的边缘。涅槃境界,无有与之相对应的。涅槃境界,以心无挂碍为究竟,以得大自在为根本。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皈依在世尊座下修行梵行。”
毗舍佉优婆夷听完法乐比丘尼的开示,生大欢喜信受奉行,随之站起身来,再一次行顶足礼并右绕三匝告辞而去。
待毗舍佉优婆夷走远之后,法乐比丘尼来到佛陀住处,顶礼佛足坐在一旁,把她之前的对话原原本本告诉了佛陀,并双手合十说道:“世尊。我这样的回答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呢?有没有什么地方不符合法义呢?有没有诬陷诽谤世尊的地方呢?”
佛陀开示道:“比丘尼,你的回答非常之圆满,也完完全全符合真理。就算是她来问我,我也是会如是回答她的。你也应当如是受持。”
佛陀开示完毕,法乐比丘尼和在座的比丘们皆大欢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