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梨吒经
有一段时间,云游在舍卫国的佛陀住在了祗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阿梨吒比丘心生如是恶见:我知道世尊如是说:爱欲对于修行人来说,并不会构成任何障碍。他还把这邪知邪见四处传播,有比丘听说后找到他说道:“你千万不要这样说,更不要诬陷诽谤世尊。诬陷诽谤世尊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世尊也没有这样说过。相反,世尊在在处处都在强调爱欲对于修行人来说都是障碍。你应当舍弃如是恶见。”
阿梨吒比丘说道:“诸位贤者,我确确实实听到世尊是这样开示的。”
比丘们再三说道:“你千万不要这样说,更不要诬陷诽谤世尊。诬陷诽谤世尊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世尊也没有这样说过。相反,世尊在在处处都在强调爱欲对于修行人来说都是障碍。你应当舍弃如是恶见。”
阿梨吒比丘固执己见,始终不肯放弃这个邪知邪见。
比丘们见说服不了他,于是来到佛陀住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后坐在一面,把之前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了佛陀,佛陀随之派人把阿梨吒比丘叫到面前,阿梨吒顶礼佛足之后坐在了一旁。
佛陀问道:“阿梨吒,你是不是在传说我说的是爱欲对于修行人来说,并不会构成任何障碍这样的知见?”
阿梨吒回答道:“世尊。我确实是听到您是如此开示的啊。”
佛陀呵斥道:“阿梨吒。你是如何得知我是这样开示的呢?我是在哪里给你作出如是开示的呢?你这愚痴之人,我不可能作出如此的开示,你为何要如此断章取义呢?那么多的比丘去纠正你的邪知邪见,你为何不能够作出如法如律的回答呢?我来问问其他比丘。”
佛陀随之问道:“你们有没有听到我这样说过吗?”
比丘们回答道:“世尊。我们没有听到您有过这方面的开示。”
佛陀继续问道:“那我是怎么样开示的呢?”
比丘们纷纷答言:“世尊。我们经常听到您就爱欲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度的开示,您说爱欲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碍,爱欲如骨锁,如肉团,如火炬,如火坑,如毒蛇,如梦幻,如假借,如树果。我们知道世尊对爱欲是如是阐述的。”
佛陀赞叹道:“善哉善哉。比丘们,就欲爱这个问题我确实是如此阐述的。然而这阿梨吒愚痴之人却黑白颠倒,断章取义,诬陷诽谤于我,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违犯了圣戒属于有罪之人,被所有有智慧的梵行者们所不喜。你这愚痴之人,难道你不知道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堕入到恶不善处吗?”
阿梨吒比丘听完佛陀的呵斥很是羞愧,低着头沉默不语并若有所思。
佛陀呵斥完阿梨吒比丘之后又告知在场的比丘们道:“如果对我的开示能够心领神会的话,就应当信受奉行。如果还有疑惑不解的地方,就应当及时问我或者是那些有智慧的梵行者。为什么要这样呢?那是部分的愚痴之人会对经典曲解真义断章取义,从而误导自己以及跟他有缘的众生。因为他们的知见导致,使得他们在未来的轮回过程中枉受众苦煎熬而徒劳无功。好比有人在树林里遇到一条大蛇,由于不懂得抓蛇的奥妙,就用手抓住它的腰部,于是就被蛇回头咬了一口而被伤害。”
“而有些善根深厚的人对如来的开示不会断章取义,也不会曲解真义,对如来所有的开示也都是信受奉行,从无疑惑。他知道如来所有的开示只为使众生脱离生死苦海,正因为这类人深深明白如来出现世间的真实义,所以才会不再受轮回之苦,也不再对佛法有任何疲劳的举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如来的开示信受奉行从无颠倒知见的缘故。好比有人想要捉到大蛇,于是手持蛇杖去到森林里,见到大蛇时就先用蛇杖压住它的头部,然后按住它的头部再抓起来,它的尾部虽然甩来甩去但都无法伤到他。他懂得捉蛇的技巧使得他事倍功半而且是毫发无伤。我在过去为你们开示过筏喻经,是为了让你们懂得放下,而不是让你们背负许许多多的包袱。”
“那么。筏喻法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好比有人来到宽广无边的大河想要渡过河去,通过多方观察发现既无桥梁可度,又无舟船可用,但又急着过河,于是就在岸边收集木竹编织成筏,然后乘着这筏渡江而去。到了彼岸之后,他非常感恩这木筏,于是就把它扛着走向目的地。比丘们,你们说说,他这样做有必要吗?”
比丘们回答道:“世尊。此举毫无必要。”
佛陀开示道:“假如那人心生此念:多亏这木筏把我带向这彼岸,我不如把这木筏留在这岸边,使得它能够为后来人提供服务。比丘们,当他这样想时,他会不会把木筏的利益最大化呢?”
比丘们回答道:“是的。世尊。”
佛陀开示道:“同样的道理,我之所以为你们打这么个比方,是为了告诫你们:当你们成功登陆彼岸之后,就算是正法都要舍弃,更何况那些非法呢?比丘们,无论是古往今来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接触到的,还是意根之中涌现的所有种种,它们都不是我之所有,我也不在其中,更不会是我,而这世间之中所有的一切都与我无关。当以般若智慧观照之后,就知道世间一切真相了。”
佛陀开示到这里,有一位比丘站起身来,偏袒右肩双手合十请教道:“世尊。既然如此,那又是因为什么让我们生起恐怖呢?”
佛陀开示道:“比丘。那是他们心生邪见,在此之前以为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而如今听到如来的开示说这个所谓的我根本上就不存在,为此他们心智狂乱而身心俱陷苦海之中。这是他们感到恐怖的因缘所在。”
比丘又问道:“世尊。那要如何才能够做到不恐怖呢?”
佛陀开示道:“作为发愿要出离三界不再轮回而出家修习梵行的比丘,当他真正明白这世间根本上就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的实体存在这个甚深道理,那么他们就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患得患失而心生恐怖了。”
比丘又请教道:“世尊,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使心生恐怖呢?”
佛陀开示道:“作为比丘,他之前一直认为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这个主体存在和经历轮回,而后遇到如来或者是如来座下有智慧的弟子讲经说法,说要灭除自身,舍弃一切爱欲,揭示世间无有我的存在,世间万有也与我无关的真相,也知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而不可爱乐的真理之后,于是就认为修习佛法使得我这个轮回主体从此消失而陷入心智狂乱。”
比丘又问道:“世尊。还有什么让人不再有恐怖的现象呢?”
佛陀开示道:“作为比丘,在他所建立的知见中知道这世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我存在,也没有一个所谓的主体在轮回,对于如来或者是如来座下弟子所开示的离苦得乐之佛法能够心领神会,融会贯通,能够舍离一切爱欲和烦恼,舍离和断除所有的邪知邪见以及傲慢,知道诸法实相之后既不忧戚,也不烦恼和涕哭,能够长久地安住在快乐之中,这样的比丘当然也就不存在恐怖了。”
比丘听完佛陀的开示,连声赞叹道:“善哉。善哉。”而后就沉默不语,仔细思量佛陀之前的开示。
佛陀见状也赞叹道:“善哉善哉。比丘,你听闻如是深法,难道没有忧戚、烦恼和不理解吗?”
比丘回答道:“世尊。我没有这种感觉啊。”
佛陀继续赞叹道:“善哉善哉。比丘。当这法义打破了你们之前所建立并安住的知见,为此你不感到忧戚、烦恼和悲伤吗?”
比丘回答道:“世尊。不会啊。”
佛陀赞叹道:“善哉善哉。你还会觉得所摄受的色身是永恒不变而不会消亡的吗?”
比丘回答道:“世尊。再也不会有此认知了。”
佛陀赞叹道:“善哉善哉。如果真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在经历六道轮回,那就是我。事实上在轮回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心中的客尘和情欲也都是不可得的,也是不可以预设的。比丘。那阿梨吒比丘的知见是正确的吗?”
比丘回答道:“世尊。阿梨吒比丘的知见确实是不正确的。”
佛陀继续开示道:“比丘,古往今来的所有一切,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接触到的,或者是想到的,无论是好是坏,喜欢与否,究其真实你会发现根本上就与你无关,我也不在其中,更不会是我所在和是我。当以般若智慧观察到这一实相之后,你就会得到如此之结论。也就不再追逐于未来,对当下所有的世间一切也就无欲无求。只要能够做到无欲无求,就会心无挂爱而不再心生恐怖,从而证入到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之中。导致生死轮回的因缘已尽,清净无染的梵行得以建立,应当具足的修为已经圆满,再也不会投胎转世了。只有证得了阿罗汉圣果的比丘才算得上是度堑、过堑、破墎、无门和圣智慧镜。那么,什么是度堑呢?指的是无明的堑壕已经彻底断尽,全面洞悉了世间万有的绝对真相,拔绝了导致轮回的根本,再也不会在这世间投胎转世了。什么是过堑呢?指的是所有爱欲都已经彻底断尽,再也不会心随境动而投生在三界六道之中。什么是比丘破墎呢?指的是比丘的生死轮回之链已经彻底断绝,在这世间再也没有来世了。什么是无门呢?指的是导致堕落的贪、瞋、身见、戒取、疑这五大结使已经断尽,拔出了轮回之根而再也不会在这世间投胎转世了。什么是比丘的圣智慧镜呢?指的是所有的傲慢都已经彻底断除干净,拔出了轮回之根而再也不会在这世间投胎转世了。”
“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出来的如来,无论是三十三天自在之主的释提桓因,梵天的大梵天王以及三界诸天的所有天王和天子都想方设法去找寻如来的心识都是徒劳无功。如来是清净的,如来是清凉寂静的,如来与虚空无二无别。有些人诬陷诽谤我的教法不真实,属于虚妄之言,说我的教法毫无章法,世间实有众生,而他非要说众生会从世间断灭,还说世间无真我,只要能够在今生了脱生死不再轮回也就会大自在从而无忧无虑了。比丘,如果有人羞辱打骂嗔恚于如来,如来对他也无嗔恚心,憎嫉心和伤害之意。如果遇到有人对如来恭敬供养和尊重,如来也不以为喜。如来对于世间所有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和名闻利养毫不动心,自始自终都保持在如如不动的境界之中。”
佛陀告知在场的比丘们道:“你们以后遇到无论是打骂羞辱的,还是恭敬供养你们的,你们都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心随境动。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深知这世间无有真正不变的我,这世间万有也不归你所有,更与你无关。就好比这精舍门外的草木枯枝,被人捡起去烧火。那草木枯枝会不会想到要被拿去烧火而抗议呢?”
比丘们回答道:“世尊。不会的。”
佛陀开示道:“同样道理,假如我的善法得以广布宣传在这天上人间,就会使得部分人证得不还果在色界天上身坏命终之后就得以出离三界不再轮回,部分人证得一还果一返人天之后也就会出离三界不再轮回,部分人会证得七还果七返人天不堕恶道再无第八世出现在这世间了。假如有人能够尽力传播佛法,流布世间,并对我生起无限信心的人也都会往生到善处。”
佛陀开示完毕,比丘们皆大欢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