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那经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了跋耆国的舍弥村。
当时,沙弥周那在波和中结夏安居。耆那教教主亲子身坏命终不久,他的门徒内部就开始大乱起来,大家都相互瞧不起,也都相互攻击,整个僧团乱成一团。耆那教的在家弟子们见到此情此景很是失望和厌恶。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呢?那是因为他们所传承的方法并非是离苦得乐的正法,所制定的戒律也都属于恶不善法。按照他们的方法是不可能出离三界断除苦根的,也不可能趣向正等正觉。所以,一旦掌门人身坏命终,座下的弟子们顿时群龙无首,乱成一团,无有依怙。
结夏安居结束之后,沙弥周那收拾好衣钵之后就来到了舍弥村 的尸摄和林阿难尊者住处,周那行完顶足礼之后坐在一旁,阿难尊者问道:“贤者周那,你是从哪里来?在什么地方结夏安居呢?”
沙弥周那回答道:“尊者阿难,我从波和来,也在那里举行的结夏安居。阿难尊者,耆那教的教主亲子也在那个地方去世了。”接着他就把去世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说道:“贤者周那。我们去到世尊那里去把这情况告诉他吧,或许,我们还能够得到精彩的开示呢。”
两人来到佛陀住所,顶礼佛足之后阿难尊者就站在佛陀身旁,而周那就坐在了一旁。阿难尊者就把周那之前的陈述原原本本告诉了佛陀而后说道:“世尊。当我听说这情况之后吓得我毛骨耸然,惊惧万分。我期待世尊示灭之后我们的僧团千万不要出现这种状况,僧团一乱,就会使得世间有情众生遭受痛苦煎熬,失去义理和利益而无法安享安隐快乐。世尊,当我看到有比丘恭恭敬敬坐在世尊前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万一这些比丘在世尊示灭之后瞎起哄搞乱僧团怎么办?那样以来后果就极其严重了。”
佛陀问道:“阿难,你见到什么人会出现你所担心的状况呢?”
阿难尊者回答道:“世尊。我认为那些受持增上的圣戒、心意和智慧的人会在您示灭之后在僧团成员中争强好胜从而使得整个僧团分崩离析,乱成一团,以致让天上人间所有众生顿时依怙和方向而带来无量无边的苦患。”
佛陀说道:“阿难。你不要担心。在我入灭之后的僧团中那些受持增上的圣戒、心意和智慧的人不会出现任何的斗诤行为。就算是有斗诤行为的发生,也都局限在法义上的探讨而不会有其他。当比丘们亲身证知我所传承的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的三十七道品时,就不会有任何形式的斗诤。阿难,那亲子并没有成就一切智的修持而对外号称自己已经成就一切智,假如他的说法属实的话,那么他只要能够为弟子们制定六大解决斗诤的根本,那么他的弟子们就会停止所有斗诤。”
阿难尊者恭恭敬敬双手合十祈请道:“世尊。现在正是时候,请您开示六大解决斗诤问题的根本是什么,我们这些弟子一定会依教奉行。”
佛陀说道:“阿难。你认真聆听,用心思量,我如今会为你详细解说。”
阿难尊者回答道:“好的。世尊。”
佛陀开示道:“阿难。有的人被嗔恚和恼恨所结缠,有的人或对心中生起的恶不善欲念、恶见无法克制时,就不会尊敬师父。由于不能够尊敬师父,也就无法接触到离苦得乐的正确方法,更不会护持戒律。由此因缘而使得经常在僧团中发生斗诤,这样的斗诤使得许多人成为受害者而让人天有情心陷苦海。阿难。当你由里到外都无法找到解决斗诤的根本上,就要精勤修行安住在正知正见之中,不要让自己退失道心,把解决生死大事当成是头巾着火一样迫在眉睫。对内心严防死守,使之不被外境所熏染,不再纵情于五欲之乐。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断除斗诤的根本所在。而产生斗诤的根本原因是隐瞒业行、导致轮回的结使、悭吝、嫉妒、谄诳、无惭、无愧、恶不善的欲念、邪见、固执邪恶难以被规劝改正者都是引起斗诤的根本原因。”
“阿难。有七种可以制止斗诤的方法。一种是当面制止,一种是忆念制止,一种是理性的制止,一种是自己忏悔制止,一种是当众指出制止,一种是通过其他渠道制止,一种是忏悔即不再追究以达到制止的目地。”
“阿难。要如何当面制止呢?当发现一个人有争议的时候就让一个人以正法和圣戒如同师父一样以无尽慈悲之心去教导他使之心生欢喜,如果是多人发生争议就让与之对应的人数去以正法和圣戒如同师父一样以无尽慈悲之心去教导他们使之心生欢喜从而止息斗诤。这就是当面制止斗诤的义理所在。”
“什么是忆念制止呢?指的是有人违犯戒律之后却不记得,有比丘在指出详细情况之后就在比丘集会时偏袒右肩脱鞋跪在长老比丘面前行完顶足礼之后双手合十说道:‘诸位尊者。听说我过去不经意间违犯了圣戒,而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如今我请求僧团为我指出当时的情况和接受我的忏悔。’在这个时候,僧团成员就应当为他忆念当时的场景并正法和圣戒如同师父一样以无尽慈悲之心去教导他使之心生欢喜从而止息斗诤。”
“阿难,什么是有理性的制止斗诤呢?假如有一比丘心智狂乱后而造就的违犯戒律行为,就应当等他心智恢复正常之后再提示他,使他在僧众集会时在长老比丘面前忏悔,然后僧众再以慈悲之心如同师父一般把正法和戒律教授给他,使其停止所有的斗诤行为。这就是有理性的制止斗诤方式。”
“阿难,什么是自己忏悔从而达到制止斗诤的目地呢?假如有人违犯戒律,无论是否属于自我检讨,还是属于忘记,只要他在僧众集会时在长老比丘面前忏悔,然后僧众再以慈悲之心如同师父一般把正法和戒律教授给他,并勉励他既往不咎,切莫再犯,用心防护六根护持正法,不要再重蹈覆辙即可。这就是自己忏悔从而达到制止斗诤行为的产生的方法。”
“阿难。什么是当众指出从而达到制止斗诤行为发生的方式呢?如果有人对违犯戒律的行为不知羞耻,对其所作所为不与忏悔,还对他人的怀疑生出恶不善的欲念。他违犯圣戒之后,不但不思悔改,还处处狡辩,强词夺理,东拉西扯,就是不说实话,企图蒙混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在比丘集会的过程中,僧众就应当本着利益他和惩前毖后的心态去帮助他,指正他的过错,说明他不守正道不按佛理,属于恶不善行。这就是当众指出从而达到制止斗诤行为发生的方式。”
“阿难,什么是通过其他渠道制止斗诤呢?假如两位比丘就法义和圣戒产生分歧就会发生斗诤,如果在非公众场合和公众场合就看法不一致发生斗诤时,就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就近找出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比丘进行论证,以求得到经典依据解决纷争。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如同师父一般把正法和圣戒原原本本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他使之皆大欢喜。这就是通过其他渠道解决斗诤的义理所在。”
“阿难。忏悔即不再追究以达到制止的目地呢?阿难。假如僧团内部成员发生了斗诤憎嫉。其中一部分人就长跪在长老比丘面前说道:‘长老,我实在是愚痴,不受正道不遵佛理,实属恶不善之人。为什么呢?我们当初因为对佛陀、正法和僧团以及圣戒建立了金刚不坏的信仰才会舍弃世俗之家而修学解脱之道。如今却斗诤和憎嫉,实属不该。如今在诸位长老面前至心忏悔我们的过错,请诸位长老宽恕我们的重罪,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违犯类似错误了。’假如此次忏悔没有得到诸位长老比丘的回应,就应当去到其他的长老比丘面前如是忏悔,这些长老就会问道:‘贤者,你知道你违犯圣戒了么?’他就会回答道:‘是的。长老。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违犯了。’当他如是忏悔之后,那么他违犯圣戒的行为就应当成为过去,不要再追究了。阿难。我如今再为你开示六大慰劳之法,你要认真聆听,不要忘记。”
阿难尊者回答道:“好的。世尊。”
佛陀开示道:“是哪六大慰劳之法呢?第一是身行慈业;第二是口吐慈言;第三是心行慈意;第四是所得供养,平均分配;第五是赞叹戒德具足的人;第六是如果获得了世出世间的大智慧就要与梵行同修们分享。只要能够做到这六大慰劳之法,就能够令到同修之间心生爱敬,带来快乐,使得同修能够一心一意精勤修行而最终证入到涅磐境界之中。阿难。在修行的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斗诤,只要能够至心忏悔就应当如同抛弃粪便一样再也不要提起,再加上修行这六大慰劳之法,就能够使得僧团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欢欢喜喜,同心同德,同在一个僧团快乐地云游在世界各地,就跟我在世时没有什么两样啊。”
佛陀开示完毕,阿难尊者和在场的比丘们皆大欢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