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数目揵连经
有一段时间,云游在舍卫国的佛陀住在了东园的鹿子母讲堂。
有一天,一位精通算数名叫目犍连的在家婆罗门弟子来到了佛陀住所,问候已毕坐在一旁问道:“瞿昙。我有些问题一直是没有搞明白,今天来到这里就是想向您请教。不知道您允不允许我向您提出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呢?”
佛陀说道:“目犍连。你问吧,不用客气。”
算数目犍连请教道:“瞿昙。我知道这鹿子母讲堂是一砖一瓦累积而成的,这阶梯也需要一步一步才能够拾阶而上。训服大象和骏马也是一天一天日积月累才能够达到目地的,那神箭手的武士也不是一天就能够成就的,那些婆罗门教徒之所以博古通今,也是数十年深入经藏形成的,就算是我在算数方面有些成就,也是从一开始学起,然后再顺应相应秩序学习而成的,如今已经把算数作为我的生活来源了。沙门瞿昙,我想请教的是:在您座下修行得以成就圣果的弟子们修习次第又是如何的呢?”
佛陀开示道:“目犍连。皈依在我门下修习解脱之道也是有次第的。这次第是什么呢?首先,年少比丘初次修学解脱之道,如来就会先教导他们防护身口意使之行为清净。在身口意行为清净之后如来再教他建立并安住在四念处的正确观念上,是哪四念处呢?分别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和观法无我。当他们在成就这四念处之后,心中所生起的每一个欲念都会与正法相应而不会与非法相应了。在这之后,如来再会教导他们闭塞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使本心被外境所染。通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闻而不觉,味而不着,触而不受,念而不住,使本心无有挂爱,不生贪念、忧戚和恶不善法。当成就这一修持后,如来再教导修行者对自己的行住坐卧言行举止一呼一吸是否符合威仪的要求都要如实了知。当成就这一修持之后,如来就会再度传授修行者独来独往,远离红尘热闹喧嚣之地,身处清静僻静之所,或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僻静之地,或在旷野之中,或者身处坟地乱葬岗,跌跏趺坐,参禅悟道,修正意念使之断除贪欲,心安意定,无有烦扰。见到他人财物或者是生活用具不起贪念,不生嗔恚,不沉迷于睡眠,不掉悔之前,对佛法僧三宝断除一切怀疑,对世间万有参透真相而不再惑乱,对所有善法不再犹豫。当断除这五大覆盖本心清净的障碍之后,心中污秽得以清除,智慧得以启发,远离了对世间万有的种种爱欲,远离了种种恶不善法,成就了四禅八定的修持。当修行者成就如是修持之后,如来再教授以彻底离苦得乐断除生死轮回的正确方法使之彻底断除一切烦恼得以出离三界不再轮回从而证入到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
算数目犍连问道:“沙门瞿昙。您门下所有的弟子都能够信受奉行从而证入到涅磐境界么?”
佛陀回答道:“未必的。有的人可以,也有的人是不能够的。”
算数目犍连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是一位导师,一样的涅磐境界,一样的解决之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佛陀反问道:“目犍连。我来问你,你随意而答。你知道王舍城的情况也知道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吧?”
算数目犍连回答道:“是的。我对王舍城很熟悉,通往王舍城的条条道路我很清楚。”
佛陀又问道:“假如有人向你打听王舍城的情况和怎么走时,你就毫无保留地把所有情况都告诉了他,并且是把路上的详细情况都指明了。结果那人在望城里进发的时候却舍弃了正道步入了邪道,如此一来,他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王舍城。不久之后又有人向你打听王舍城的情况和如何去时,你也如实告诉他。结果他严格按照你的指引顺顺利利到了王舍城。目犍连。同样都是受你指导,结果为什么却不一致呢?”
算数目犍连道:“瞿昙。第一位都不按照我的指引去作,怎么可能去得了王舍城?而第二位能够对我的指引信受奉行,当然就能够顺利抵达王舍城了。”
佛陀开示道:“同样道理。目犍连。虽然是同一位导师,同样的涅磐境界,同样的修学之道,却因比丘们各自的修行差别而导致有些人能够证入到涅磐境界,而有的人却不能。”
算数目犍连恍然大悟,说道:“瞿昙。我已经知道了,也明白了。就好比良田之中培育有娑罗树,那守护人能够根据娑罗树的特性给予适当的照顾,使得娑罗树长势良好,根根都能够成材。同样的道理,有部分修行者阿谀谄曲,欺诳世人,又不肯付出,对佛法僧三宝没有任何信心,无有正念,无有禅定,恶慧充满,心智狂乱,六根随外境而妄动,不守戒律,不广修沙门之行。瞿昙,对于这类出家人是不能够在一切共事修行的。为什么呢?这类人所谓的修行其实是污秽了清净无染的梵行。而有类人不阿谀谄曲,不欺诳世人,在在处处都在布施奉献,对佛法僧三宝有坚固不坏的信心,有正知正见,成就四禅八定的修持,具足世出世间的般若智慧,对圣戒严谨受持,广修沙门之行。这样的修行者才算得上是真正清净无染的梵行受持者。”
“瞿昙。沉香是所有根香之中的王者,赤檀香是所有娑罗树中最香的,青莲花是所有水族花种类中最漂亮的,修摩那花是陆地上所有花类中最好看的,而在世上所有的论士,沙门瞿昙是最为第一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沙门瞿昙论士能够摧伏一切外道。世尊。我从今往后尽未来际都皈命于佛陀,皈依于正法,皈敬于僧团。惟愿世尊接受我作为您的在家弟子。”
佛陀说道:“如是。”
算数目犍连和在座的比丘们皆大欢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