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处经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了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佛陀如是开示弟子们道:“世间有三大真理,比丘因为这三大真理就会说他经历过,见过,认识到和知道。是哪三大真理呢?有情众生都有过去世、未来世和现在世。如果知道这些真理,就会善待所有一切。假如不知道这些真理,就不可能善待所有。当多闻聪慧的佛弟子们听到这法义后,就广修善法。当这一切成就之后,就能够成就正定的修持,继而得以心安意定。只要心定神安,便断除了一切的淫欲、忿怒和愚痴。本心也就从爱欲中解脱出来。当从三界六道的无尽轮回中解脱出来之后,就知道自己导致生死轮回的因缘已尽,清净无染的梵行得以建立,应当具足的修行都已经具足,再也不会来到这世间投胎转世了。”
“如果有人来讨论这个问题,就应当如实观察此人的根基如何,看看能不能够与之讨论。如果是答非所问的,或者是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是强词夺理,或者是不能够保持沉默的,对这四种人就不要跟他探讨此类话题,更不要与他纠缠。假如对方能够为什么答什么,知道就如实回答,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就保持沉默,对于这样的人就可以跟他开示其中的义理或者是进行探讨。有的人对于这个真理的存在与否似信非信,或者是对于掌握这个方法也不能够确定的话,那么对这样的人就不要跟他再探讨什么,更不要再跟他说什么。反之,如果这人对这真理深信不疑,对于证知三世的方法也能够确定,那么这人你就可以跟他探讨或者是开示佛法。”
“在探讨和讲述佛法的过程中,不要口造恶行,一面形成恶业,舍弃自己的成见,舍弃怨恨,舍弃爱欲、悔恨、愚痴、傲慢、不愿意与人交谈、悭嫉这种种恶不善的心态,也不期望求胜或者是摧伏对方,不要对对方的缺失穷追猛打。当你阐述完相关义理之后,就应当保持沉默。这样一来,不光是令到自己欢喜 ,也令到对方欢喜。这样的行为,这样的心态,就是圣人的行为,圣人的心态,能够令到烦恼断尽。”
开示到这里,佛陀又总结道:“对于有争议的论题,如果怀着诸多想法或者是贡高我慢的心态去面对,这就不是圣者的行为,是会有损于功德的。当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寻找他人过失而意图降伏对方从而赢得这场辩论,是圣者所不提倡的。当有智慧的人在面对种种议论时,就会去关注其法义是否与圣者的开示相契合。在这过程中他既不会去斗诤,也不会贡高我慢,更不会放纵不好的意念出现,既不会形成结使,也不会导致烦恼。虽随顺却不会颠倒知见,只会演说其正知正见。对方的言论只要是符合善法,就一定会欢喜赞叹。对于对方的不足之处就保持沉默。既不去斗诤,也不会去回应斗诤。就事论事,就理论理,不涉及到其他任何问题和事项。这就是圣人议论的方式,使得大家都能够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不光是令到今生今世安乐,也为未来世安立下无量无边的利益。聪明有智慧的人,是既不迎合任何人的观点,也不会可以去驳斥反击他人的观点。只会秉行中道,就事论事而已。”
佛陀开示完毕,弟子们皆大欢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