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圣谛是苦圣谛。第二圣谛是苦集圣谛;苦集即是贪爱。因此,唯有断除苦集,才能达到苦灭。
佛陀在《相应部.转法轮经》中说:「这是苦灭圣谛:即是此贪爱的息灭无余、舍弃、遣离、解脱、无着。」
我们都想要灭尽苦,不是吗?是否在任何一界,有任何有情众生,不想要灭尽苦?或许也可以说,一切佛教徒都知道,佛陀所说的苦灭,是指证悟阿拉汉果、证入般涅盘。
在我们之中,有许多人甚至说出想要证悟涅盘的愿望,但到底有多少人对苦(第一圣谛)有足够的了解,以便能够想象苦灭是什么意思?
这是为何苦灭的缘(条件),必须是智慧。在《中部.界分别经》,佛陀称苦灭为「至上圣慧」。在《增支部.至上法经》,佛陀称苦灭及称阿拉汉道果,为「至上法」。
时常会有人,提出有关涅盘的问题,这并不稀奇,因为这是佛陀教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四圣谛当中,佛陀称第三圣谛为「至上圣谛」,甚至称它为「目的地」(《相应部.目的地经》)。
在《中部.小真实经》,佛陀说了这样一段话:「世尊是觉者,他教导为了证悟之法。世尊已制伏,他教导为了制伏自己之法。
世尊寂静,他教导为了寂静之法。世尊已越渡,他教导为了越渡之法。世尊已达到涅盘,他教导为了达到涅盘之法。」
苦灭,可以说是一切宗教的终极目标。但是,由于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教法及不同的修行,他们相信的苦灭,并不是佛陀知见的苦灭。
因此,在《增支部.正法经》中,佛陀称那些宗教,称他们的行道,为「非正法」。反之,佛陀称八圣道分为「正法」。因为,若把道与目的地相对比,他们会感到迷惑。
佛陀时代,一位名叫摩犍地耶的行脚者,就对佛陀所说的道与目的地,感到迷惑。
《中部.摩犍地耶经》记载,有一天,一位名叫摩犍地耶的行脚者,找到佛陀要求讨论苦灭的问题。
行脚者(外道)摩犍地耶,以一些古代经典的教导,来作为他修行的依据。他认为,自我提升,是透过眼、耳、鼻、舌、身与意,这六根不断地追求新的体验。
《中部注》解释,他认为必须透过六根体验任何不曾体验过的欲界目标,而不执着已经熟悉的目标,来达到「进展」与苦灭。
因此,行脚者摩犍地耶的见解,与现代社会的态度很相似,即认为体验的强度与多样化,是至善、至美的,必须毫无抑制地追求、或毫无限制地追求。
这是一种贪欲见,是欲取,它源自「我论取」的邪见,也称为「身见」。而佛陀所教导的自我提升,其初步,是透过持戒与禅修,来防护诸根门而达成。
于《中部.大圆月经》,佛陀说在以下的情况里,便会有身见:「……无闻的凡夫不恭敬圣者,不善于圣法,不受训于圣法,不见善士,不善于善士法,不受训于善士法。他视色蕴为我,或视我拥有色蕴,或视色蕴在我之中,或视我在色蕴之中。」
佛陀解释,这种无闻的凡夫,也以这四种方式,来看待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这是为何佛陀说五取蕴:无闻的凡夫(大多数的选民),执取五蕴为我。
由于如此,无可避免地,外道摩犍地耶的古代正统信仰,与现代满足六种感官的正统消费信仰,基本上是一样的。
摩犍地耶称佛陀为「进展的毁坏者」,同样地,现代社会的正统信仰说,戒律与防护诸根门,会导致痛苦,甚至心理不平衡,因为它扰乱我们人类的自然进展:这些谬误见解的权威,是现代所谓的心理科学——现代心理学。
现代社会的正统信仰,也说戒律与防护诸根门,与社会的富裕及进展相违背,因为它们对神圣化的国民生产总值有害:在此的权威,是所谓的经济科学。
一直以来,每当我们以佛法之眼,来看现代社会的世界时,便会见到现代正统信仰与月亮一样地现代。
对于摩犍地耶外道,宣称佛陀毁坏进展,佛陀给予一个譬喻:「摩犍地耶,假设有个痲疯病人,四肢疼痛且生满水泡,被诸虫吞噬,他用指甲抓痒,抓掉了伤口的痂,在燃烧着的火炭坑上烧灼自己的身体。
后来,他的朋友、同伴、族人与亲戚,带一位医师来医他。该医师配药给他,透过这药,该人的痲疯病被治愈了,变得健康快乐、独立、自主,能够随意去任何地方。」
以前,痲疯病是主人,该人则是痲疯病的奴隶。然而,被治愈后,他则变成自己的主人。
佛陀接着形容,如今已被治愈的人,如何看待另一位痲疯病人,做他以前是痲疯病人时所做的事:「摩犍地耶,你认为如何?该人是否会羡慕该痲疯病人燃烧着的火炭坑或可用的药?」
摩犍地耶回答:「不会的,乔达摩大师。为什么不会?因为有病时才需要药,没病时便不需要药。」
已经获得自由的奴隶,不会去羡慕另一位奴隶所遭遇的约束,不是吗?佛陀接着解释,当他还是悉达多太子时,他追求与享受感官的至上快乐。
我们必须记得,在他成佛之前,他是年轻的悉达多太子,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的生活不是王子们奢侈的生活。
事实上,即是因为太子享受王子的奢侈欲乐,佛陀才能够真实地说,他知道贪欲的满足,也知道贪欲的过患。对于佛陀了知贪欲的四种智慧,请参考《中部.大苦蕴经》。
接着,佛陀说:「后来,如实地了知了有关欲乐的起因、消逝、满足、怖畏与解脱,我舍弃对欲乐的贪爱,去除对欲乐的热爱,以一颗内在寂静的心,无渴地安住。」
在了知贪欲及贪欲的过患之后,佛陀证悟、觅得完全的寂静,也无可避免地舍弃及解脱了贪欲。
佛陀接着对摩犍地耶说:「我看见还未解脱贪爱欲乐的有情,被对欲乐的贪爱吞噬,被对欲乐的热爱焚烧、沉迷于欲乐,我既不羡慕他们,也不乐于其中。
为什么呢?摩犍地耶,因为有远离欲乐、远离不善法之乐,此乐,甚至超越天界之乐(《中部注》:佛陀这么说,是指以第四禅为基础的阿拉汉果定)。由于我乐于其中,我既不羡慕、也不乐于卑劣的欲乐。」
试想像一位比库去托钵。狗追上来向他猛吠,甚至咬他。他听到每一间家庭或车里的收音机或电视机传来声音,他听到手机的铃声,他看见充满野性的广告;
他看见人们去上班及店主开店,学生们匆忙地赶过他的身边,人与汽车挡住他的路时,他等了又等:每个人都茫茫然地走向无止尽的老、病、死。
托钵之后,他回到他的小舍里,在剩下的白天与黑夜里过着芬芳的独处生活。在身体上,他独自一人,只是佛陀芬芳的律与法的奴隶。
如果他有禅那,他可以随意安住于禅那的完全自在:没有丝毫的色、声、香、味、触,只有芬芳的舍与一境性。(在禅那里没有看、听、嗅、尝、触,而在第四禅里只有舍与一境性两个禅支)
如果他是阿拉汉,他可以安住于涅盘的完全寂静,或灭尽定(在灭尽定里没有心流)。他可能安住于其中的一种定,直到晚上、隔天早上或甚至下个星期。
他是否会羡慕,人们寻求抓痒(欲乐)的方法?他是否会羡慕,人们在新年时,眼、耳、鼻、舌、嘴、肚子与心里,充满了越来越多的暴食与废话的「新年抓痒」及其它庆典的抓痒?
正如佛陀所说,他甚至不会羡慕天神更殊胜的抓痒(欲乐)。为了解释这一点,佛陀继续其痲疯病人的譬喻。
佛陀问摩犍地耶,如果有两个强壮的人,捉住一个痲疯病已被治愈的人的双臂,把他拖向一个燃烧着的火炭坑,那会发生什么事:「摩犍地耶,你认为如何?该人是否会扭转着身体地挣扎?」
试想像,有两个人要把你捉去,在燃烧着的火炭坑上烧烤,难道你不会挣扎想要脱离他们的掌握吗?
摩犍地耶说:「是的,乔达摩大师,该人肯定会挣扎并逃跑。为什么呢?因为该火的确碰到就会痛、炽热、灼热。」
接下来,便显现了佛陀的智慧:「摩犍地耶,你认为如何?该火是否现在才是碰到就会痛、炽热、灼热;或在这之前,也一样碰到就会痛、炽热、灼热?」
在此,佛陀是问,是否在该人的痲疯病被治愈之后,火才变得炽热;还是以前当他是痲疯病人时,火也一样的炽热。
摩犍地耶回答:「乔达摩大师,该火现在碰到就会痛、炽热、灼热,在之前也一样碰到就会痛、炽热、灼热。
因为当该人是个痲疯病人,四肢疼痛且生满水泡,被诸虫吞噬,用指甲抓痒,抓掉了伤口的痂时,他的诸根不灵;因此,虽然事实上碰到该火就会痛,他却想象它为快乐。」
这是一个很好的分析,不是吗?摩犍地耶并不完全愚蠢。我们可以想象,欲乐的奴隶以抓痒为乐,因为我们诸根不灵。
举例而言,作为香烟奴隶的男子,或作为电视机奴隶的女子。时不时,他们的主人一召唤,他们便必须遵从。该男子必须抽根烟,而该女子则必须开电视机:抓痒、抓痒、抓痒。
无论他们是否想要,他们都必须遵从他们的主人去抓痒,因为他们是奴隶。而且,他们认为这样的奴隶生活是快乐的:事实上,他们甚至会说,那是自由且富裕的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正如摩犍地耶所形容的痲疯病人,那是因为他们的诸根不灵。基于相同的原因,许多人认为比库的诸根不灵,认为比库已迷惑且不快乐。
他们看见比库,赤着双脚去托钵,他们知道这比库独居、远离家人与社会(他甚至是个外国人)、只吃供养给他的食物、过午不食、没有钱、不去购物、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音乐:换句话说,该比库不跟他们一样地抓痒、抓痒、抓痒。
由于他们自己不灵的诸根,也因为他们不曾禅修,他们无法想象该比库会快乐,他们想:「我肯定不会羡慕他的生活。」
在此,作者(帕奥禅林某西方比库)提到,这些人无法想象该比库可能是舍弃了完全成功的在家生活、在世俗上有很高的资格、及唯一阻止他还俗的是他更高层次的诸根。
对他们来说,这个比库是个失败者。巴利圣典中记载,在古代印度,也有许多被如此看待的比库,他们甚至被世俗社会的人辱骂。
由于这些人自己的诸根不灵,他们错误地认为比库是无趣者、是失败者。有时候,这导致比库们受到错误的同情。
对此,比库只能回施更大但默然的同情:正如知道奴役为奴役的智者,看着那些相信奴役为自由、为幸福的愚人。
佛陀解释这些人的诸根,如何变得不灵:「同样地,摩犍地耶,欲乐在以前,是碰到就会痛、炽热、灼热。欲乐在未来,也是碰到就会痛、炽热、灼热。
欲乐在现在,还是碰到就会痛、炽热、灼热。然而,那些还未解脱贪爱欲乐的有情,被对欲乐的贪爱吞噬、被对欲乐的热爱焚烧,他们的诸根变得不灵。
因此,虽然事实上碰到欲乐就会痛,但是他们却扭曲地想象它为快乐。」扭曲想,是指把事实上是痛苦的,却想象为快乐的颠倒想。
《中部注疏》说,欲乐是痛苦的,因为欲乐能够激起痛苦的烦恼,也因为欲乐会在未来产生苦果,甚至在来世产生苦果。
在此,我们可能会抗议。「什么!怎么可以把透过眼、耳、鼻、舌与身享受的快乐,比喻为被火焚烧?」「欲乐是好的!」「欲乐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快乐!」
是的,是的,是的,那是魔鬼或魔王所说的。但是,佛陀又怎么说?首先,佛陀进一步讲该譬喻:「摩犍地耶,假设有个痲疯病人,四肢疼痛且生满水泡,被诸虫吞噬,
他用指甲抓痒,抓掉了伤口的痒,在燃烧着的火炭坑上烧灼自己的身体。他越是抓痒与烧灼自己的身体,他的伤口就变得更加恶臭及感染得更重。
然而,他会从为伤口抓痒之中,获得一些满足与享受。同样地,摩犍地耶,那些还未解脱贪爱欲乐的有情,被对欲乐的贪爱吞噬、被对欲乐的热爱焚烧、还沉迷于欲乐;
这种有情越是沉迷于欲乐,他们对欲乐的贪爱,便会增长得更多;被对欲乐的热爱,焚烧得更厉害。然而,他们会依靠五种欲乐,获得一些满足与享受。」
对或是错?这是一个完美的描述,描述了摩犍地耶与现代经济和政治科学所说的进展:只是透过眼、耳、鼻、舌、身与意增长的依赖与奴役,毫无宁静、永无终止。
在这世界上,有哪一个政党曾经说过,或将会说,或现在说:「够了!我们要废除奴隶制度!反抗你的渴望!(在此,作者隐射他在槟城见到的百事可乐广告。该广告说:遵从你的口渴!)
我们要把国家的资源用来提升自主:心的寂静及轮回的终止。我们的经济原则,是适量与知足,而且体育部长将会被禅修部长取代!」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有这种论调的政党,在现代社会流行的媒体上不会受到理会,而且自我奴役的大多数选民,将会立刻把他们抹杀掉。
为何如此?因为只要一个人,还遵从自己的贪欲,还遵从自己的欲求,还遵从自己的渴望,他便不能够知道什么是寂静。
接着,佛陀说:「摩犍地耶,你认为如何?你是否曾经见过或听过,一位享受提供给他、享受所拥有的五种欲乐的国王或国王的大臣,
在不舍弃对欲乐的贪爱、不去除对欲乐的热爱之下,曾经能够以一颗内在寂静的心,无渴地安住,或现在或未来,将能够如此安住?」
我们可以借用佛陀的问题来问:「你认为如何?你是否曾经见过或听过,一个不舍弃现代、进展、活跃、消费的生活方式的男孩或女孩、男人或女人,
曾经能够以一颗内在寂静的心,无渴地安住,或现在或未来,将能够如此安住?」其答案是什么?没有。
摩犍地耶的答案是什么?「没有,乔达摩大师。」没有什么改变:过去的抓痒、现在的抓痒、未来的抓痒。
有六处,即眼、耳、鼻、舌、身与意;佛陀把它们比喻为伤口。请参考《中部.善星经》,善星是一位居士的名字,即开示此经的对象。
在这部经里,佛陀举了一个譬喻:「伤口是六内处的名字。」而在《增支部.牧牛者经》里,佛陀把防护诸根门,比喻为包扎伤口。
在佛陀时代(当时也不比今天少),抓伤口会使它恶化。虽然在今天,抓伤口已经透过民主,而获得了现代政府的保障。
所谓的现代社会的正统信仰是:「为伤口抓痒,使得伤口恶化、恶臭及感染得更重的权力。」(在此,作者提到其中一个现代政治教条是:追求快乐的权力。)
众奴隶的驱动者,即众位科学家,则永远在为发明抓伤口的新方法,而大伤脑筋。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抓伤口会使它恶化?
佛陀向摩犍地耶解释:「……那些在过去、现在与未来,能够以一颗内在寂静的心,无渴地安住的沙门与婆罗门,他们都在如实地了知了有关欲乐的起因、消逝、满足、怖畏与解脱之后;
才能以一颗内在寂静的心,无渴地安住。而且那些沙门与婆罗门,是在舍弃对欲乐的贪爱、去除对欲乐的热爱之后,他们才能以一颗内在寂静的心,无渴地安住。」
抓伤口的怖畏是苦——第一圣谛。抓伤口的满足是贪爱,抓伤口的原因是无明。贪爱与无明,是苦的原因——第二圣谛。
抓伤口的消逝与解脱,是第三圣谛——涅盘。只要对抓伤口之苦、抓伤口之因、抓伤口之灭尽还有无明,人们便会继续抓伤口,使得伤口恶化。
接着,佛陀向摩犍地耶开示,抓伤口之灭尽——即涅盘(灭谛),以及导向灭尽抓伤口之道——八圣道分(道谛)。
佛陀说:「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涅盘是至上的寂乐,八圣道是至上之道,它安全地导向不死。」
摩犍地耶外道,称赞佛陀的这些话。然后,他用手擦自己的肢体,说:「这是该健康,乔达摩大师,这是该涅盘。因为我现在既健康又快乐,没有任何东西令我苦恼。」
摩犍地耶外道,才刚刚对于和佛陀的讨论,作了一个较有智慧的结论。但其诸根已不灵至,不了解自己便是这么一个痲疯病人。
我们也一直如此。我们听闻佛法之后,说「善哉!善哉!善哉!」然后起身,回家,跟往常一样地作为。
我们的见解还是一样,因为我们认为,佛法只是一种信仰,只是一种哲学,只是一种理论,包含与我们无关的分析与譬喻;
我们认为,佛法只与古印度的人民有关,不是与现代世界的人民有关,不是与因为现代科学和现代社会经济的情况而带来的大进展有关。
但摩犍地耶是否只属于古印度?完全不是。把可见的身体部分(毛发、皮肤与肌肉等),视为我、视为我所有;再视年轻及所谓健康的身体为涅盘,是现代社会正统信仰的根本教义。
身体的毛发、皮肤与肌肉等,这些都是地界。有关佛陀对于青春、健康与生命三种我慢的分析,请参考《增支部.娇养经》及《相应部.我优越经》。
这些物质的身体是什么?它没有心:无心。我们在无心的东西里,去寻找心的寂静与快乐。这就好比去挤牛角,以获取牛奶。
佛陀向摩犍地耶解释:「摩犍地耶,假设有个天生的瞎子,不能见到暗与亮的影像,不能见到青、黄、红或粉红色,不能见到平坦与不平坦的东西,不能见到星星或日月。
他可能会听到一位视觉良好的人说:『先生,美丽、无染又清净的白布真好!』听到之后,他去寻找一块白布。
此时,有个男人用一件脏衣来欺骗他,说:『善士,这块美丽、无染又清净的白布给你。』他便会接过来,把它穿上,对它感到很满意,因而说了如此满足的话:『先生,美丽、无染又清净的白布真好!』
摩犍地耶,你认为如何?当该天生的瞎子,把那件脏衣接过来穿上,对它感到很满意,因而说了如此满足的话:『先生,美丽、无染又清净的白布真好!』时,他是有知见地这么做,还是基于相信那位视觉良好的人才这么做?」
摩犍地耶回答:「尊者,他是无知、无见地,只是基于相信那位视觉良好的人,而这么做。」
今天的瞎子又怎么说?他听收音机、看电视,然后说:「先生,在过去三百年里,科学的进展的确太令人惊叹了:未来,我们将能够在地球上获得美丽、无染又清净的涅盘!」
是谁用这种见解骗了他?是媒体与现代科学。换句话说,便是生意的利益、商业的利益。媒体与现代科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生意、商业、利益。
因此,现代社会检查的准绳,是,满足大众的要求:抓到最多人的痒,赚最多的钱。大众的要求,控制了媒体、政治舞台与教育。
这是盲目、无明、受媒体左右的大多数选民的政府;虽然有言论的自由,媒体却只听取广受欢迎的大众言论。
如果佛陀出现在今天的社会,他将会连插嘴说一句话都办不到。自由与民主,就是这样罢了。盲目的人,接受、采纳且满足于媒体里的流行见解。
他是有知见地这么做,还是基于盲目的信心?他无知、无见地做,基于盲目的信心、不质疑、天真的信心与轻易相信他人,这即是现代科技社会的生命之血。
现代科学,只是不痛不痒地谈到苦;在许多情况里,它只是加剧苦,而在一切的情况里,以对苦、苦集、解脱苦与导向解脱苦之道的更多无知,来恶化它。
它视苦为,只是政治工程与物质工程的问题:政治工程便会抹杀一切事物之间的差异,使得一切事物平等,因此便算是好的(行动、人、我慢、见解、宗教、趣向涅盘之道、涅盘等);
物质工程则要填满无底深渊,即我们在眼、耳、鼻、舌、身与意上的贪爱。这些都是承诺与将来。我们被什么欺骗了?
空前的名色迷惑:空前的诸根不灵(抓痒、抓痒、抓痒),以及基于对自称有知见的盲目者的盲目信心、盲目地投票。
佛陀向摩犍地耶解释这种盲目:「摩犍地耶,虽然此身是病,是瘤,是镖,是灾难,是苦恼,但你却说此身为:『这是该健康,乔达摩大师,这是该涅盘。』摩犍地耶,你没有能够让你知健康、见涅盘的圣见。」
透过佛陀的这些话,摩犍地耶的巴拉蜜产生了作用,因为现在他舍弃了无知的见解,请求佛陀教他法,以便他能够知健康、见涅盘。
但是,佛陀拒绝了。佛陀说,如果一位医师医治瞎子,但不成功,那将会使得医师疲惫:在此是使得佛陀疲惫。然后,摩犍地耶再次请求说法。
那时候,佛陀解释,如果该瞎子的瞎眼被治愈了,他便会见到脏衣的真面目,因而对它失去兴趣。他也可能会很生气,用脏衣来欺骗他的人。
「同样地,摩犍地耶,如果我如此教你法:『这是该健康,这是该涅盘』,你可能会知健康、见涅盘。在你的见生起时,你对五取蕴的欲贪,也可能会同时被舍弃。」
在此,佛陀解释,摩犍地耶可能会知健康、见涅盘:他可能会知见到,抓痒的怖畏、抓痒的原因及解脱抓痒。
他可能会失去对抓痒的欲与贪;他可能会不再视五取蕴为我;他可能会视五蕴为只是五蕴:色、受、想、行与识。
佛陀说:「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我真的被此心欺骗、诈骗与欺瞒了很久。因为在执取时,我执取的只是色、我执取的只是受、我执取的只是想;
我执取的只是行、我执取的只是识。缘于我的执取,有生起;缘于有,生生起;缘于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生起。这即是整个苦蕴的集起。」
在此,佛陀解释,摩犍地耶可能会知见,当他以为他是在执取自我时,他只是被五蕴、有、生与苦欺骗罢了。
这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说,摩犍地耶可能会知见,当他以为他是在执取永恒的我时,他只是被缘生的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与无明欺骗罢了。
摩犍地耶再次请求佛陀医治其盲目,教他如何知健康、见涅盘。此时,佛陀说:「那么,摩犍地耶,你应亲近善士。」
之前,我们已经提过善士。他们遵从佛陀,意思是他们修行佛陀所教之法——正法,以便证悟涅盘。证悟涅盘的方法只有透过修行正法,即佛陀的八圣道分:
1. 戒:正语、正业、正命。2. 定:正精进、正念、正定。3. 慧:正见、正思惟。
对于善士,请参考《中部.善士经》等。对于解释正法为八圣道分,请参考《增支部.正法经》。前文里也有提到善士,即解释不亲近善士是无明之食的时候。
佛陀说:「摩犍地耶,当你亲近善士,你将会听到正法。」由于善士修行正法,所以他们也说正法。他们不会误导人。
「当你听到正法,你将会根据正法修行。」如果我们听闻正法,我们的修行正如法所说的好:该修行即是佛陀的八圣道分。
「当你根据正法修行,你自己将会如此知见:这些五蕴是病,是瘤,是镖;但在此,这些病、瘤与镖灭尽无余。
我的执取灭尽时,有也灭尽;有灭尽时,生也灭尽;生灭尽时,老、死、愁、悲、苦、忧、恼也灭尽。这即是整个苦蕴的灭尽。」
修行正法能够导向涅盘:否则它便不是正法。当我们根据正法修行,我们抓掉了无明,意即我们抓掉了苦,伤口愈合了,我们变成自己的主人,意即我们证悟了涅盘。
佛陀也在《中部.学者经》解释,这就像母鸡以正确的方法孵蛋时,无论该母鸡的愿望是什么,小鸡们都会因此而被孵出来。当你修行正法,便能证悟涅盘。
透过佛陀的劝导,摩犍地耶的信心大增:他请求且获得出家成为比库。从善士——他的比库同修——那里学习了比库的根本修行,他归隐森林、独处及精进地依照正法修行。
很快地,他证悟了梵行的至上目标;人们即是为此出家成为比库:他成了阿拉汉。正如佛陀在菩提树下时了知,他也了知:生已灭尽,梵行已立,应作皆办,不受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