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天人问佛陀另一个问题。“尊者,您是如何不停留、不挣扎,渡越瀑流的呢?”
“朋友,当我停留的时候,我下沉;朋友,当我挣扎的时候,我被卷走。朋友,我不停留、不挣扎,渡越瀑流。”
听到这个回答,该天人洞见了佛陀话中的含义,就在那时,他成为了一位初果圣者。
虽然几乎所有《相应部.有偈品.诸天相应》中的经都很简短,但天人和梵天人的心十分敏锐,他们能洞见真义,并在听后直接体证教法。
而我们人类即使是阅读思惟之后,要理解这些经文更深层的含义仍有难度。那些懂得阿毗达摩的人知道瀑流所指,而其他人则还不知道。
初读此经时,我并不懂得它的含义。只有在看了巴利义注的解释后,我才开始理解。不过,那仍然只是知识层面的了解,而非亲证。
要弄明白这篇经文在说什么,就已经很难。然而,想要直接洞见其义,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为了尝试帮助你们了解我们人类在做些什么,以及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我想与大家分享该经的深意。
四种瀑流——天人的第一个问题是:“您是如何渡越瀑流的呢?”在此,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瀑流。
在《阿毗达摩藏》中,说到了四种瀑流。它们是:欲的瀑流(kāmogha);有的瀑流(bhavogha);邪见的瀑流;无明的瀑流(avijjogha)。就有如自然界的大洪水,会将人与动物卷入大海,这四种瀑流将众生冲入生死轮回的汪洋。
我先解释第一种——欲的瀑流:这是对五种感官快乐的希求与渴望:可见、可听、可嗅、可尝与可触的对象。因此,有情众生被束缚于欲界的轮回,即人间、天界和四恶道。
人们不断地追逐欲乐,试图占有感官所缘。我们无法抗拒地被它们吸引,总是忙于并沉浸在对美妙的色、声、香、味、触的追求中。我们对它们的欲望近乎于贪,我们相信没有它们我们就没法活。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满足对欲乐的渴望成为了生命的中心目标。
在佛陀时代,有以巴谢那地(波斯匿)王为首的五位国王。这五位国王完全沉溺于五欲的享受中,这时,他们心中浮现出一个问题:“在所有的欲乐中,哪一种是最主要的呢?”
在他们中,有些说:“色是欲乐之首。”有些说:“声是欲乐之首。”有些说:“香是欲乐之首。”有些说:“味是欲乐之首。”有些说:“触是欲乐之首。”
由于他们都无法说服对方,高沙喇(拘舍罗)的巴谢那地王说:“亲爱的朋友们,来,让我们去亲近世尊,并向他请教。世尊怎样回答,我们就如是记住。”
“好的,亲爱的朋友。”其他国王回答。于是,这五位国王跟随巴谢那地王来到世尊之处,礼敬世尊后,坐在一边。大家坐下后,巴谢那地王向世尊叙述了他们整个讨论过程,并问道:“尊者,哪一种才是感官快乐之首呢?”
“大王,我说,五欲以何为首决定于哪一种是最令人愉悦的。大王,那些同样的色对一个人是可喜的,对另一个却不是。当一个人欢喜并完全满足于某些色时,他不会再渴望任何其他比这更高等或更高尚的色。对于他来说,那些色就是最上的;对于他来说,那些色就是不可超越的。”
佛陀以同样的方法,对其他四种感官所缘(目标)作了解释。可以想象,那些国王们享受每一种欲乐,但他们很想知道哪一种欲乐是最主要的。
不分男女老少,人们都沉浸于感官快乐中。为什么人们想要财富、名声和地位?那是由于对感官享受的希求和渴望。他们相信财富和权力会带来无忧快乐的生活,并能满足他们的所有愿望。
从世间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类都被对欲乐的希求与渴望所掌控,生亦如是,死亦如是。他们被欲乐的洪流冲走,沉没于其中,能渡越欲流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
有的瀑流:这是色界梵天人与无色界梵天人的希求与渴望,也是对禅那的执取,禅定将带来梵天界的再生。
在缅甸帕奥禅林,许多禅修者通过入出息念培育定力。当定力提升,他们最终将可进入安止定的深定。那些已经获得禅定的禅修者,会体验到定力逐步加深的各个阶段,这称为初禅、第二禅、第三禅与第四禅。
根据佛陀所说,有定力者可以如实知见。因此,在培育强而有力的安止定直到第四禅之后,禅修者会接受业处导师的指示,进一步修习四界差别,以便如实知见到究竟色法。
四界的“界”,也叫大种(mahābhūta),mahā是大,bhūta是已经存在的意思。因而“四界”也称做“四大”。四界即是:地、水、火、风。
四界以及四大所造色,统称为色法。四界即地、水、火、风四种;四大所造色包括颜色、声音、气味、性根色、心色、食素等等,共有二十四种。加上四界,一共有二十八种色法。
当禅修者可以系统地辨析组成身体的四界之后,随着定力的提升,他的身体开始发出光。若继续修习,光(通常初见为灰色)会开始从灰色变为白色。
之后,该光明会变得越来越亮,直到整个身体被体验为一团光。在适当的时候,这种知觉到的光,将会破碎为非常小的微粒,这些颗粒称为色聚(rūpa-kalāpa)。
继续修习四界差别,禅修者将在不同的色聚当中,看到八种、九种或十种色法。这八、九和十种色法,就是组成我们色身的究竟色法。
一旦禅修者能够辨析内在的四大直至究竟实相,他们将继续去辨析外在的四大。他们看到所有外在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所缘(目标),都只是一些快速生灭的色聚。
这时,他们不再看到男人、女人、树木或者其他的概念法,而只是看到色聚在快速地生灭。如佛陀所教导的,他们如实知见到了色法。
下一步,禅修者开始辨识究竟名法。通过此修习,他们将能知见在一系列心识刹那中生灭的心路过程,以及每个刹那出现的心及其相应心所。
心的生灭非常快速。在佛陀教导的《阿毗达摩藏》里,一个心的寿命名为一个心识刹那,这时间单位是非常短暂的;根据诸论师,在闪电间或眨眼间,即有数十亿个心识刹那过去了。
虽然它极其短暂,但每个心识刹那还可以再分为三个小刹那,即:生时、住时及灭时。在每一个心识刹那里,一个心生起,执行其刹那间的作用,随后即坏灭,而供给下一心生起的因缘条件。如是,依心识刹那次序,心流持续不断地发生,即如河水之流一般。
当禅修者如实知见到究竟名色法的快速生灭之后,他们常常会报告说,生命真苦。他们说:“我们不想再有任何的生命。”
有时我会问他们,如果不能在今生止息苦,他们想投生到哪里?他们回答说,想投生到梵天界。他们认为投生到梵天界将能令他们减少许多苦,因为色界梵天人只有眼根与耳根,而没有鼻根、舌根和身根。
这意味着,色界梵天人能从对香、味和触的希求与渴望中解脱。与此相比,我们人类对这些感官快乐是多么的饥渴!
那些有悚惧感、有智慧的禅修者,开始意识到具有这些根门本身就是问题。假设一位禅修者已经修习、精通初禅,可以随意进入初禅。如果能在临终时进入初禅,他将投生到色界的初禅天。
有的瀑流,即是指对梵天界生命与禅定的执取。由于对色界梵天与无色界梵天的希求与渴望,基于对禅那的执取,有情众生被有的瀑流冲走,沉没于其中,渡越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
邪见的瀑流:佛陀在《长部.梵网经》里说,总结世间共有六十二种邪见。其中,我们需要舍弃的、最重要的邪见是有身见。身见,即认为五蕴的任何一个是‘我’或‘我所有’,巴利经典里提出了二十种身见。
对五蕴的每一个可有四种观念,例如:‘认为色蕴是我,或我拥有色蕴,或色蕴是在我里面,或我在色蕴里面’,对于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也是如此,所以共得二十种身见。
由于这种有身见的邪见,我们不断受苦,并面临堕入四恶道之一的危险。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禅修以去除有身见的邪见。
在亲见到究竟名色法之后,禅修者继续修习缘起,通过修习缘起而亲证因果法则。一旦他们能直接体证因与果,他们将继续修习观禅。
在此阶段,他们观照一切名色法及其因果的无常、苦、无我三相。当禅修者的观智成熟,道智便会生起。此刻,他(她)将知见到涅槃——名色法的灭尽。
道智生起时,烦恼将被次第地断除。当证得第一圣道时,随之而来的是入流圣果,觉悟的第一果,一个人成为初果圣者(须陀洹)。
在获得这深刻证悟的时候,有身见、疑与戒禁取见的烦恼,将被永久性地根除。证得入流果的人,可以清楚地知见到自己烦恼的运作。
他们了知,邪见是对错信有“我”、“我的”、“我的自我”这些概念的粗劣或微细的执着,而不再把贪看作是“我的”贪,也不再把嗔看作是“我的”嗔。
他们不会再故意或有意识地,做出可能导致投生于四恶道的身语行为,从而伤害自己。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邪见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
就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即使有最良善的动机去止息它,我们却依然沉溺在不善行当中。我们并不真地想要改变,也不明白为何我们需要改变的真相。
这导致我们在四恶道中无止尽地受苦与轮回。由于邪见,无数有情被邪见的瀑流冲走,沉没于其中,渡越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