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层色界天里,有五层是属于只有三果圣者阿那含,才能够投生到那里的净居天。投生到净居天者的心,体验到极为宁静、平静、轻安的境界。
他们会在那里继续提升修行到证悟阿罗汉道果,不会回来投生到欲界,所以称为‘不还’。最后一个圣阶称为阿罗汉,这是最高的境界。要证悟这最终的目标,我们必须再灭尽五个结。
我们心中的这些结非常强,跟着我们到最后一个阶段。是哪五个?色欲(rūparāga)、无色欲(arūparāga)、我慢(māna)、掉举(uddhacca)与无明(avijjā)。
在此,「色欲」是指想要投生到色界梵天的贪欲。这是对色界的执着。但在未来,总有一天我们必须去除这种看法,因为色界也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主体或行法。
行法,是因为诸多因缘组合而生起的。当这些因缘坏灭或分解时,没有什么东西遗留下来作为主体或色身。
「无色欲」是指想要投生到无色界梵天的贪欲。在见到要维持色身的负担、责任与辛苦后,许多人这么想:「如果能够没有这个色身而存在某个地方是多么好。」
无色界的生命只有名法,而没有色法与色身。有些人喜欢这种没有色身的生命,但这种生命也不能够永远存在,它也是无常的。
「我慢」是骄傲与自大。这种心的力量存在于我们的心里,直到最后阶段。我们的骄傲与自大非常强,我们寻找种种理由维护我慢。
举例而言,佛陀的亲戚释迦族人是战士、统治者、王族与大臣,因此有很强的我慢心。佛陀向他们显现双神变之后,他们变得谦虚起来。
每一个群体或族群,都有各自的骄傲。他们都有各自世俗的理由。有些人对自己的民族拥有最古老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其他人则可能因为自己的国家有许多闻名的哲学家、宗教导师或先知而感到骄傲。
其他国家的人,则可能因为自己国家在科学与科技上有其它国家没有的发明而感到骄傲。他们不断为自己培养我慢。
即使很小的群体,也会对自己的地位感到骄傲。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肤色白、黄、黑而感到骄傲。很不幸的是,他们没有想过所有人类的心的「成份」都是一样的。
这些「成份」没有黑白之分,甚至血的颜色也是一样的。我们把自己的我慢,带到圣道圣果的最后一个阶段。唯有在证悟最后一个阿罗汉道智时,才能彻底灭除我慢。
「掉举」的意思是心散乱。我们可能拥有了一切,没有什么可埋怨的。在物质上,我们拥有的可能超过所需要的,但我们的心还是受到干扰且散乱。
然而,某些经由累世培养、潜藏在心里的力量在干扰我们的心。即使把心净化到某个层次,但心里还存在某些干扰。
虽然贪爱与嗔恨并没有浮现在心中,但还是有东西潜藏存在。透过如实了知诸法,了知名色的不实际、这一切法的无常本质,就能平息这些干扰,心变得完全平静。
「无明」,并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无知。我们对许多东西无知,但在此「无明」的真正含义是:为什么我们存在?我们的幻想并不正确。
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不快乐?为什么一切东西都不能带来满足?我们只是短暂地感到满足,但过后又不满足了。其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灭除这一切干扰与痛苦。
我们无明,完全无明。这是佛教所指的无明。这不是对自然现象、科学与科技的普通无知。唯有透过修行证悟第四圣道阿罗汉时,才能够彻底断除无明。
因为维持心中无明的力量已不复存在,所以无明不能再生起。此时心已经达到完美,这完美就是阿罗汉道果,这是最后的阶段。
阿罗汉心中已不再有不善的力量,没有烦恼、没有贪爱,没有执着,没有嗔恨,也没有无明。这是体验涅盘快乐的最终阶段,这是佛教的目标。
所以佛陀有系统地教导朝向涅盘之道——证悟涅盘的方法,这并不是向任何人祈求就能达到的。这是需要我们自己实行的,是我们必须亲自体证的。
“Te dakkhieyyā Sugatassa sāvakā 他们这些应供者是如来的弟子。”“Etesu dinnāni mahapphalāni 布施给他们会带来大果报。”
现在讲的是僧宝,所以说佛、法、僧是三宝。“Etena saccena suvatthi hotu 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布施给圣者僧伽,拥有无量功德。《增支部》提到能带来大果报的布施:一时,世尊住在只陀林给狐独园。
当时,维鲁莰达奇.难陀母对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带领的僧团,作出具备六种因素的供养。
透过超越人眼的清净天眼,世尊见到维鲁莰达奇.难陀母,对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带领的僧团作出具备六种因素的供养,因此向诸比丘说道:
“诸比丘,女居士维鲁莰达奇.难陀母,对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带领的僧团作出具备六种因素的供养。诸比丘,该供养如何具备六种因素?
在此,诸比丘,施者有三个因素,以及受者有三个因素。什么是施者的三个因素?布施前施者喜悦,布施时他的心快乐,布施后他的心欢喜。这些是施者的三个因素。
什么是受者的三个因素?在此,诸比丘,受者已无贪或正在修行以断除贪,已无嗔或正在修行以断除嗔,已无痴或正在修行以断除痴。
诸比丘,这些是受者的三个因素。因此,诸比丘,此供养具备六种因素,即施者的三个因素,以及受者的三个因素。
诸比丘,不容易衡量具备这六种因素的布施的功德,说:‘它有这么多的福德,有这么多的善,能带来所欲所喜的快乐及天界的快乐。’这是很巨大的功德,是无数无量的。
诸比丘,正如不容易衡量大海洋的水,说:‘它有这么多桶水,一百桶水,一千桶水或十万桶水。’这是很巨大的水,是无数无量的。
同样的,诸比丘,不容易衡量具备这六种因素的布施功德,说:‘它有这么多的福德,有这么多的善,能带来所欲所喜的快乐及天界的快乐。’这是很巨大的功德,是无数无量的。”
虽然受者的成就,是在施者的掌握之外,但是他可以培育属于自己的部分的三个因素。那就是说,对于每次所做的布施,在布施之前、当时与之后,他都应该充满欢喜心。
偈七 “Ye suppayuttā manasā dahena,Nikkāmino Gotama-sāsanamhi,Te patti-pattā amata vigayha,Laddhā mudhā nibbut bhujamānā.Idam’pi Saghe ratanapaīta,Etena saccena suvatthi hotu.
以稳固的心透彻地修行,在乔达摩(佛)的教法里不再有贪欲,他们已证应证之法。进入了不死,他们轻易地享受所证悟的宁静。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巴汉逐字翻译
(suppayuttā = su + payuttā)
ye = 他们(阿罗汉)
suppayuttā = 透彻地修行
da?hena = 以稳固
manasā = 心
gotamasāsanamhi = 乔达摩佛的教法里
nikkāmino = 没有贪爱
te = 他们
pattipattā = 证悟应证之法
vigayha = 进入了/投进了
amata = 不死(涅盘)
bhujamānā = 享受(体验)
nibbuti = 宁静
laddhā = 得到
mudhā = 轻易
saghe = 在僧团里
idampi ratana = 此宝
pa?īta = 殊胜
etena saccena = 以此真实语
hotu = 愿得
suvatthi = 安乐解释
Ye suppayuttā manasā dahena──修行佛法的人,以坚强稳固的心,
Nikkāmino Gotama-sāsanamhi──在乔达摩(佛)的教法里不再有贪欲,
Te pattipattā amata vigayha──「他们已证应证之法,进入了不死。」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奋斗,证得了不死。奋斗直到达到奋斗的目的,他们达到了修行生命的目的。
Laddhā mudhā nibbuti bhujamānā──「他们轻易地享受所证悟的宁静。」达到修行生命的目的后,他们能够毫不费力地享受涅盘的宁静。
他们坚定地奋斗,最终得享涅盘的快乐。这是真正的快乐。Idam’pi Saghe ratana paīta──「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
Etena saccena suvatthi hotu──「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