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法比丘序:根据注释,佛陀在毗舍离城教导《宝经》,由阿难尊者绕城念诵。它是由十七个偈子组成,头两个偈子是对天神说的。接下来的十二个偈子是赞诵佛、法、僧的殊胜功德。
据说最后三个偈子,是由帝释天王代表诸神所说,表达他们对三宝的崇敬。此书是对于这十七个偈子的精简解释。这些解释的资料来源,是各种佛书、佛法开示与注释。
例如:已故达摩难陀尊者在1986年初,于周五晚上给的《宝经》开示。达别坎大长老所著的缅文版《保护偈颂新译》,戒喜大长老所著的《护卫经与偈》。
阿那律尊者的佛法开示,以及《宝经》的巴利注释。正如达摩难陀尊者所说,当我们读到或知道这些殊胜的功德时,我们会得到很多的启发与信心。
在修行上,三宝是给予我们信心的对象。他们激励我们修行,付出努力。因此,这部经也和法的修行层面有关系。它启发我们、让我们有信心,并能够付出精进力修行三学。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受到鼓励,去了解我们所念诵的《宝经》内的深刻含义。在「经文篇」里的是《宝经》的巴利原文和英文翻译。
在此我采用的是周五晚佛法开示时用的翻译,因此其巴利文的符号与拼音是根据锡兰课诵本。虽然有些偈子的拼音和缅甸课诵本不一样,但它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在「导读」后,首先是此经的逐字翻译。所采用的方法是依照达别坎大长老所著的巴缅逐字翻译,因此我称这部分为「巴英逐字翻译」。
在逐字翻译后,接下来是对于偈子的详细解释。在解释第二个偈子时,我选用「奉献」功德这一词,而不用比较普遍的「分享」或「回向」功德。
因为「奉献」一词,比较接近其巴利语的含义。从书本著作这件事,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奉献」这个概念。譬如说有个土木工程师写了一本很好的书,利益了世界上的许多市政局。
过后,他把这本书献给父母。在此有奉献功德的三个因素:1.他的父母对儿子向他们表达的慈爱感到欢喜,说:「他记得我们。」2.他的父母随喜他的书利益了那么多人。
3.该书的荣誉是属于该工程师的,不是他的父母。市政局会称赞他,不是他的父母。该书是由该工程师所写,没有任何一页内文是来自他的父母。
我们也可以在奉献功德里见到这三个因素,那就是一个人造了善业后,他把它奉献给另一个人或有情:1.受献功德的另一个人或有情会说:「他记得我」,而会以慈爱来响应。
2.受献功德的另一个人随喜他的功德。3.他的功德不会消失或减少。没有人能够拿走他的功德(《小部.小诵经.宝藏经》)。从他的功德获得利益的人会感激他,不是其它人。
对于「分享」或「回向」功德这些用词,初学者可能会先入为主而误解。说到「分享」,一般上我们的概念是把东西切成两半,把一半和别人分享,我们自己只剩下一半。
至于「回向」,我们可能会以为那就像把地契转名。一旦转了名,那块地就不再属于我们的了。这两种概念,不可用于分享功德或回向功德。
经文篇——《宝经》:1.任何来此聚会的众生,无论是住在地上或天空的,但愿一切众生都快乐,愿他们细心聆听我说。
2.因此一切众生请谛听,应向众人类散播慈爱,他们日夜来供养你们,故应精勤地保护他们。
3.无论在这世间或其它世间的任何财宝,或在天界的任何殊胜珠宝,都没有和如来(佛陀)同等的。在佛陀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4.宁静的释迦牟尼佛已彻悟灭尽、离欲、不死与殊胜。没有任何东西能和法同等。在法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5.至上佛所赞叹的清净被称为无间隔的定,找不到和此定同等的东西。在法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6.具德者赞叹的八种人组成四双,他们这些应供者是如来的弟子。布施给他们会带来大果报。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7.以稳固的心透彻地修行,在乔达摩的教法里不再有贪欲,他们已证应证之法。进入了不死,他们轻易地享受所证悟的宁静。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8.正如深置地里的柱子不能被四风动摇,我说,已经彻见圣谛的善士也是如此。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9.清楚地观照由拥有深奥智慧者善巧教导之圣谛的人,无论他们多么放逸,也不会有第八次投生。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0.对于证得知见者,有三法已被他断除,即身见、疑与如果他有戒禁取见。他已完全解脱了四恶道,绝对不会造六种大恶。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1.无论他透过身或口或意所造的任何恶业,他都不会覆藏它,所谓见道者绝不会这么做。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2.佛陀所教、导向涅盘、带来高等利益的至上法,就像夏天第一个月的树林盛开着花。在佛陀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3.至上者、知至上者、给予至上者、带来至上者教导无比至上法。在佛陀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4.旧的已灭,新的不再生起,他们的心不执着未来生,有的种子已灭,他们不再生起对生命的欲望。那些智者像灯灭那样熄灭。在僧团里有此殊胜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5.任何来此聚会的众生,无论是住在地上或天空的,礼敬人天尊敬的如来佛,愿得安乐。16.任何来此聚会的众生,无论是住在地上或天空的;
礼敬人天尊敬的如来法,愿得安乐。17.任何来此聚会的众生,无论是住在地上或天空的,礼敬人天尊敬的如来僧,愿得安乐。
《宝经》导读:在佛陀时代的北印度,当时有好些广用的语言,例如梵文、帕拉奇文与摩羯陀文。现在我们用来念诵《宝经》及其它护卫经的语言是巴利文,许多学者认为巴利文是源自摩羯陀文。
摩羯陀是一个古印度国名,其人民就采用这种语言,所以摩羯陀文是摩羯陀国的方言。佛陀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印度这个区域,他用这种语言来说法,以便当地的人能够容易明白。
你可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用自己不明白的语言?这需要吗?这必要吗?」这个问题有许多答案。
当我们采用另一种语言来推广佛法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文字或词句,因而在解释时犯了许多错误。当我们保留原文时,我们可以明白佛陀所用的字。
要毫无曲解地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是非常困难的。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佛教国家的比丘,都用巴利文来念诵及祝福。
若要明白其含义,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学巴利语法。学后我们就可能可以指出某些翻译受到曲解的地方,无论是英语或其它语言的翻译。我们可以明白某些诠释可能不正确。
随着时间的转变,见解与观念也不断在改变。由于这个问题,如果采用其它语言,就不断会有改变。以后有些字可能变成古文,因此我们保留用巴利原文。
另一个答案是,当我们诵经或进行某项宗教仪式或祝福时,有时会有华人、印度人、泰国人、锡兰人、欧洲人、日本人或韩国人在听。他们听不明白其它人的语言。
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用哪一种语言来进行?较容易的方法就是用大家通用的语言,即巴利原文。
另一个原因:我们时常诵这部《宝经》来祝福信众,它是关于佛、法、僧的功德。你可以在这部经里读到,佛陀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带出种种功德的涵义。
读这部经的每一行,你可以了解佛法的深奥。这些并非只是让你念出来的字,每个字都包含着很深的意义、功德、素质与智慧。
念诵时你必须专注,你必须思惟你诵的是什么。如果能够了解所诵的是什么,你就会拥有信心、智慧与情操,心也会宁静。
这种念诵,并不是让我们当做像听歌那样来听。听歌时你不必明白歌词的含义,但听经时你必须以智慧、信心与情操来听。
诸经是由佛陀所说。如果能够了解所诵的是什么,你就会拥有智慧与信心。你的心也被智慧增强。
有一些偈诵并不是经,例如胜利者庄严、胜利吉祥偈和大胜利吉祥偈,这些是偈诵。偈诵是由佛弟子以巴利文编写的偈或诗,因此这些偈诵并非佛陀所说。
然而在这些偈诵里,你也可以看见佛、法、僧的一些殊胜功德与素质。只是听而没有注意,并非是聆听,而只是随便的听。
聆听是一回事,听则是另一回事。你可以边听边想其它东西,你并非是在聆听。如果要聆听,你就必须要专注,所以你必须充满信心与情操地聆听。
这时候,你能够培育某些心力,因为你停止注意其它目标,你尝试守护自己的心,不受这些其它目标的干扰。这时候,你的心就只是充满了情操、信心与智慧。
几乎每天都有人因为遭遇外来的干扰,而来找我。「有外来的干扰,邪恶的力量进入我的身体里……」你内心的恐惧制造这一切问题。
因为无明,而产生了恐惧。如果没有无明,心里就没有不必要的恐惧。由于人们倾向于这类恐惧,念诵这样的经,就能够给予他们很重要的保护。
透过诵经培育信心,我们心中的邪恶力量,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来的,都会渐渐消失。我不是说没有鬼神或邪恶的力量,他们的确存在,但通常是我们的恐惧招惹来这些麻烦。
虽然我们拥有人类的智能,我们却向恐惧投降。接着可能患上许多种病,有许多病是因为恐惧而生起的。我们没有自信,我们很迷茫,但你不明白你拥有的人心,比世上的任何东西还要强。
因为恐惧,你叫喊,你颤抖,你哭泣。佛陀不许以让人恐惧的手段来弘扬佛法,他要帮你去除恐惧,但是你却固执自己的恐惧。你不知道自己的心的真正价值,你不知道人心可以培育到至高的境界。
举例而言,某人死后投生为神,他怎么会有机会投生为神?那是因为他生为人时所造的善业或所培育的美德,否则他就没有机会投生到天界。
又有些人可能投生到梵天界,这是极高的天界。他们怎样会投生到那里呢?那是因为生为人时,他们培育禅定心。心的提升与清净,为他们打开投生梵天界的路。
梵天的生命比人类殊胜,这是他们透过培育心、勤修禅定所得到的结果。在那里,他们体验到极为殊胜的平静。人类可以修行以达到这些境界:成为神或梵天神。他们也可以在天界继续做人时的修行。
另一个例子是圣道与圣果。现在我们正努力朝向最终的解脱——灭尽一切烦恼。努力修行后,我们证悟圣道圣果。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层次的圣道圣果,之后我们就解脱了。
对于证悟了第三个圣道果,但没有证悟阿罗汉道果的人,他们会怎么样?他们会投生到梵天界,尤其是净居天。他们不会再回来人间,不会再投生到欲界。
他们会在那里继续提升他们的心,直到证悟最终的目的——阿罗汉及般涅盘。他们不会再回来这世俗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人间培育解脱的种子,这是为什么人的生命是非常珍贵的。
我们已经提过佛陀所教的这部《宝经》的重要性,包括给予祝福和让人们了解佛、法、僧的功德与素质。这整部经都是关于佛、法、僧的殊胜素质、功德与智慧。
知道了这些殊胜的素质,你会获得很多的启发与信心。如果不知道其真正价值或重要性,要培育信心是很难的。
透过知道其真正价值,你就能够明白与理解,为什么我们应该追随、礼拜、恭敬或供养佛、法、僧三宝。
佛教的任务就是培育心。培育是指了知心的本质,以及寻找它犯错的根源。为什么人会犯错?佛法能改变、训练及培育心,当心受到训练或培育时,心就会体验到内外的快乐与平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