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王〕
此本生经历是佛在祇园精舍,对制伏烦恼之事所作之谈话。某时,舍卫城之住民,有在家五百人之同伴,听闻佛之说法,出家受戒,住于张黄金之床某家,夜半之时,思起爱欲──一切详情如前所述──尊者阿难,以世尊之命令,于集合比丘众时,为佛设座着席。佛不问:“诸子起爱欲之思耶?”而对全部一切诸人言曰:“汝等比丘!烦恼非为小事,时时所起之诸烦恼,为比丘所应制伏。昔日之贤人等,于佛未出世时,制伏烦恼得辟支佛之智。”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迦尸国某村有二友人携水瓶往田中,置于田之一隅,二人整理田地,若喉渴时,前往饮水。彼等之中一人为饮水而往田端,彼吝惜自己之水,由他人瓶中取饮;黄昏时彼由田出,于洗身时反省:“今日依身门有无为恶之事?”彼思出盗饮他人之水,心怀恐惧战栗,彼思:“此贪欲如增大,则我将投入恶趣。我须制伏此一烦恼。”于是将盗水而饮之事置于念头,愈益为观念之修行,终至得辟支佛之智,而对获得之智经过不断思考而去。
时其他之一人,洗身起立,向彼云:“吾友!我等归家。”彼答:“君且归去,我于家已无用,我已成为辟支佛矣。”“辟支佛如君之状耶?然则辟支佛为如何之人物?”“辟支佛有二指长之发,着袈裟衣,住于北面雪山之香醉山洞窟之中。”于是彼摩头,于剎那之间消失在家之相,着纯红之重衣,缠似电光之腰带,偏袒赤色之上衣,以云色之粪扫衣置于两肩,蜂色(黑)粘土制之钵吊于左肩之下,彼立于空中说法,然后升至高空,降于香醉山之洞窟。
又迦尸国之村有某地主于店中坐定,见某人携妻前来,彼放纵五官眺望彼容色优美之妇人,彼自思︰“若我贪欲炽盛,我将堕入恶趣。”于是彼恐惧战栗,愈并积累修行观念,生辟支佛之智,立于空中说法,而后往香醉山洞窟而去。
又迦尸国村落之住民,父子二人一同行路,盗贼于森林入口处埋伏等待,捕获彼等父子,捉其子云︰“持财宝来,领取汝子。”将父亲放回。又捕获兄弟二人,捉其弟而放其兄。又捕获师父与弟子,捉其师而放弟子,因弟子爱惜学问,往持财宝前来,领取其师。
时有父子已知盗贼埋伏等待,父云:“汝行我待其捕。”子云:“父莫作是言,父行,我待其捕。”父云:“汝莫作是言。”父子相互争辩之中,为盗贼所捕,盗贼问曰:“汝等相互有何关系?”“我等无任何关系。”彼等故意以为妄言。彼等由森林出,黄昏洗身体之时,其子默检自己之戒德,见自为妄言:“我此恶行增大,将堕恶趣。我须制服此烦恼。”于是彼愈益积观念之修行,生辟支佛之智,而后立于空中为父说法,向香醉山之洞窟而去。
又迦尸国之村落某地主禁止杀生,然于献牺牲祭礼之时,多人集合向彼曰:“地主!今为牺牲祭之时,我等思欲杀鹿及豚向夜叉神为牺牲之供献。”地主曰:“汝等可从前此之习惯。”于是诸人多为杀生。彼见诸多之鱼肉:“此诸人如此滥杀生物,因我之一言,使彼等杀生。”彼深致后悔,于是托窗而立,愈益积观念之修行,得辟支佛之智,立于空中说法,然后往香醉山洞窟而去。
又迦尸国之村落有某地主禁止卖酒,多人云:“以前在此时期,有酒祭之祭日,我等应如何为之?”彼云:“汝等依先祖之例为之。”于是诸人为祭,饮酒喧哗,或挫手足,或割颈截耳,彼等被捕缚,多受刑罚。地主见彼等心中自思:“若我不与承诺,彼等将不尝受此等苦痛。”彼因此事,深致后悔,于是愈益修行观念,生辟支佛之智,立于空中说法:“汝等不可怠惰。”然后往香醉山洞窟。
其后五人之辟支佛为行乞而至波罗奈之都,下降立于自家之门下,善整服装,善缠身躯,以庄严之步法托钵达到王宫之门前。王见彼等起净信之心,招入王之宫殿,洗彼等之足,涂以香油,招待以软硬美味之食物。于是王坐于一方问曰:“诸位大德!尚在青年而出家,乃殊胜之事,于此青年时代诸位出家,视诸爱欲,以为祸患。然诸位修行观念之对象,出家之动机为何?”彼等向王语云:
我饮友不与之水。故后嫌恶此恶事
今决再不为此恶。知此之故我出家
见他人妻起欲心。故后嫌恶此恶事
我今再不为此恶。知此之故我出家
大王!森林诸盗贼。捕获我之父
我为彼等问。知而答虚语
故后我为此。嫌恶此恶事
决不再为恶。是故我出家
营牺牲之祭。人人为杀生
彼等要求我。我与彼承诺
故后我为此。嫌恶此恶事
决不再为恶。是故我出家
谷酒果酒〔调和酒〕最。初饮者诸人人
彼等无益今多饮。我与饮酒之承诺
故后嫌恶此恶事。不再为恶故出家
彼等顺序说述五偈。
王闻每人之回答,述赞赏之辞曰:“诸位大德!出家于诸君最为适当。”
王听闻彼等之法,起净信之心,与衣服医药,送出辟支佛等。彼等亦向王作礼,离其处而去。
尔时以来,王于物质之欲望,离欲而不关心,虽然摄取上味之食物,然对妇人不语不见,以离欲心起立行止。入王室静坐,观白壁为准备定,不久即起禅定,彼达禅定,呵斥爱欲而唱次之偈:
爱欲实可忌。恶香甚多棘
耽溺于欲者。不得此安乐
时彼之第一之后自思:“此大王闻辟支佛之说法,为不满足之状,不与我等谈话,自入王室,是故我须把握此王。”后往王室之门口,立于门前,闻王呵斥爱欲感慨甚深之偈,后云:“大王!贵君呵斥爱欲,但世间无有爱欲之快乐者。”后赞美爱欲唱他之一偈:
爱欲快乐大美味。无有快乐胜爱欲
生前耽于爱欲者。死后彼等可生天
菩萨闻此,叱彼女曰:“此死恶婆,汝为何言,爱欲有何快乐,爱欲实为转成苦痛之物。”于是唱残余之诸偈:
爱欲恶味为苦患。无有苦痛甚爱欲
生前耽溺爱欲者。死后彼等生地狱
坚锐利如刀。无慈悲之剑
如短刀刺胸。爱欲更苦痛
身如丈之深。炭火燃其身
太阳热犁头。爱欲更苦痛
剧烈如毒药。或如煮沸油
或如铜绿青。爱欲更苦痛
菩萨摩诃萨向后如是说法,于是集合大臣等:“汝等大臣!汝等统治国家,我将出家。”多数人民悲泣,菩萨升起立于空中,与诸人教训,然后由空中飞向北方至雪山,于心情愉快场所结庵,出家为仙人之道,命终之后,彼继生于梵天世界。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烦恼非是小事,纵然微小烦恼,贤人亦应调伏。”于是佛说明四谛之理──四谛说明竟,五百人之比丘等,达阿罗汉位──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辟支佛等已般涅盘,后是罗喉罗之母,王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