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婆罗门〕
此本生经历是佛在阿罗毘附近之阿伽罗婆庙时,就作草庵之规则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前之宝珠颈龙王本生经历〔第二五三、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中,已为说述。佛呼比丘等曰:“汝等比丘!在佛未出世以前,依外道出家之出家者,虽然由王与以施物之选择,但乞求非他人之所好,亦不与他人愉快之感,是故多不乞求。”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生于某街之婆罗门家,人人呼彼名为阿提赛那童子。成年开始,彼于得叉尸罗学习一切技术后,知爱欲之苦痛,出家入仙人之群,得神通力与定力。常住雪山地方,欲求盐酢,出至人里,到着波罗奈住于公园,翌日为乞食游行至王庭;王对彼之行为态度,甚为满足,呼彼近前,坐于宫殿之坛座,给与美食,食已,王由彼闻感谢之言甚喜,得彼之同意,使摩诃萨住于王庭之内,一日施行二三次之招待。
某日,王满足于法语,王云﹕“自王国以下,汝欲何物,请汝言之。”王使菩萨选择,菩萨不云:“请将此与我。”而其他之乞求者则云:“将此与我。”对自己所欲之物,任意乞求,王心虽不愿,但仍施与。某日国王自思:“他之乞求者或托钵僧,向我乞求『请与我如是如是之物’,而阿提阇那自我与彼选择之时以来,任何之物,亦不乞求,彼实贤能而长于方便,我将问彼。”某日彼于早饭终了,往彼之所,坐于一方,问他人乞求与彼之不乞求之缘由,唱第一之偈:
阿提阇那仙。乞者我不识
结群来乞求。如何汝不求?
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
乞求者不乐。不与者不乐
是故我不求。我不抱敌意
王闻此言唱次之三偈:
乞求生活者。非时乞施物
夺他人善行。失自己生计
乞求生活者。以时乞施物
他人为善行。自己得生存
见来乞求者。贤者决不怒
梵行者!我对汝爱慕。汝选一切物
如斯菩萨虽由王给与选择,但决不乞求。菩萨于王述自己之希望时,向王说示出家之道:“大王!乞求之事,为爱欲之享乐者与在家者所行之事,非出家者之所为,出家者由出家之时以来,为与在家不同之清净生活。”为说明出家之道唱第六之偈:
智慧者不乞。信士能知之
故圣者默立。此即彼乞求
王闻菩萨之言曰“尊者!贤明之相从者自知与其友佳物,我亦如是如是与汝。”
于是唱第七之偈﹕
婆罗门!我与汝赤牛。千牝与一牡
闻汝相应法。何故不可与!
闻如是语已菩萨曰:“大王!我为一贫穷之出家僧,牛对我为无用。”菩萨与以拒绝。于是王守彼之教诫,为布施等之善行,出生为天界之身,菩萨亦为不退转之禅定者,得生于梵天界。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多人得预流果--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阿提阇那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