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帝释天〕
此本生经历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老人所作之谈话。彼使一儿童出家为沙弥,对彼恭谨仕奉,后得病死。老人因彼之死,悲痛不堪,大声喊叫哭泣,到处狼狈巡回。比丘等亦不能使其断念,于法堂中开始议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老人,因沙弥之死而泣叫徘徊,此概为彼怠于死观之修行。”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此非今始,前生此者之死,彼亦泣叫徘徊而走。”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成为帝释天之身。时有迦尸国一住民,彼入雪山地方出家修仙人之道,取种种果实,维持生命。一日,彼于森林中发现一丧母之鹿儿,彼伴归道院,与以食物养育。鹿儿形体殊胜,美丽无比,行者看顾如子,不厌其烦。某日鹿儿食草过多,消化不良而亡,行者云:“我儿死去。”泣叫徘徊于各处。时帝释天王巡察世界,发现行者:“我将使其感化。”立于空中,先唱第一之偈:
舍弃在家身。出家为沙门
汝由死者后。忧心非善事
行者闻此唱第二之偈:
帝释天!不论人或兽。同为共住者
胸中起爱念。不能无忧虑
于是帝释天唱次之二偈:
已死又叹死。泣叫诉愚痴
仙人汝勿泣。贤者言无益
婆罗门!死者已去。泣若复苏
相互皆集。为亲者泣
帝释天说此语,行者知泣之无益,彼谢帝释天唱次之三偈:
如火注苏油。不断燃烧我
如以水注之。消怖无所余
我胸插一箭。彼实为拔取
烦恼忧我儿。今已尽除去
为吾拔取箭。离忧心澄澈
婆娑婆!我今闻汝言。无忧亦无泣
帝释天于教诫行者后,归自己之处而去。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行者是此老人,鹿是沙弥,帝释天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