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者)
此前身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童女所作之谈话。据传于舍卫城,在舍利弗、目犍连两大弟子之信者某家中,有一童女,姿容美丽无比,彼女成年时,与其家世相同之某家缔结姻缘。夫对彼女之事,不稍置念,心向外追求;彼女对彼不关心自己之事,亦不在意。彼女招二大弟子,行大施舍,听闻说法,入预流果。
自此以来,彼女浸于向、果之乐度日,彼女自思:“主人对我无爱,我又不用家庭生活,不如出家为宜。”于是告知父母出家,得阿罗汉果。此一行动,遍知于比丘众中。
一日比丘等于法堂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家童女,为一求法益者,知不为夫所爱,闻大弟子之法,入预流果,更得父母之许可出家,已达阿罗汉果。诸位法友!彼童女为如此求法益者。”适佛来此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云:“汝等比丘!彼童女为求法益,非自今日始,前生即有求法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家,入仙人之道,得神通力与禅定,定居于雪山地方。时波罗奈王见其子梵与王子之伴随者均甚优秀,起猜忌心,将彼放逐于国外。彼与其妃阿西达布相伴,入雪山中,食鱼肉果实之类,住居于草舍之中,彼见一紧那罗女,起恋慕之心,思欲以彼女为妻,对阿西达布不与关心,追逐于其后。彼女见彼对紧那罗女,追逐不舍:“此人已不关心于我,彼为紧那罗女所缚,此种人又有何用?”心中恼怒,来菩萨处礼拜,闻预备修行观念之语,开始行修观念,得神通与禅定。礼拜菩萨而还,立于草堂入口之处。梵与王子追逐紧那罗女,到处徘徊,不见行踪,王子绝望,向草舍回转。阿西达布见王子来,即腾空而起,立于空中,现摩尼色:“王子!我藉君之恩惠,得此禅定之乐。”于是唱第一之偈:
汝今行此事。我爱念已去
不再为所系。如锯断象齿
王子见妃上升向他方而去。彼女行后,彼悲叹唱第二之偈:
过望与过欲。为过欲所醉
如此离利事。如我之离妃
彼以此偈表悲叹之意,唯其一人,住森林中,父死即行即位。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子及妃即是今之二人,行者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