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猿)
此前身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心中郁郁不乐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比丘一人不得把握禅坐之对象,诸比丘等,首先伴此心中不乐比丘来至佛前。彼为佛讯问:“汝真感觉有所不满耶?”
答:“诚然有所不满。”
佛问:“是何缘由?”
答:“为烦恼之故。”
佛云:“比丘!烦恼之一物,前生为畜生之所诽谤,汝今于此于佛教出家,如何为畜生所诽谤之烦恼而感觉不满?”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再生为雪山地方之猿胎。彼为一猎师所捕,献与王前。彼于王宫长住之间,对王奉仕不懈,举凡人间世界所行之惯习,殆皆忆记。国王嘉勉其奉仕热心,命猎师:“将此所捕之猿,放回原地同一场所。”
猎师依命而行事。
猿群知菩萨归来,集合会彼于一大岩石之上,而向菩萨致欢迎词后,问曰:“君于何处居住如此长久时间?”“我于波罗奈王宫中生活。”“然则如何得释放归来?”“王以我为娱乐用之猿,王嘉勉我之善能奉仕,故与放回。”而猿等又问:“君于人间世界所行之习惯,当能记忆,请语我等,愿闻其详。”“汝等不可问我人间之习惯。”“务请告知,我等愿闻。”“所谓人之为物,无论剎帝力或婆罗门皆自谓:‘我的,我所有’,乃不知有无常之理。彼等为暗愚之作法,〔汝等〕谛听入耳。”于是菩萨唱如下之偈:
此乃我黄金,人此朝暮言
诸人不贤明,不能见圣法
家住二家长,一人为无髯
辫发垂乳房,更又耳穿孔
多财买奴婢,彼使佣人苦
猿等闻此,皆云:“汝勿再言,言已太多。我等所闻,皆不相应。”诸猿用双手强覆其耳。“我等于此场所,闻之实不相应。”即今此场所,亦觉可诽,皆向他处而去。而此一平告,遂得诽谤平岩之名。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彼比丘证预流果──而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猿群是佛之侍众,猿王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