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帝释)
此前身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尊者罗婆那拔提所作之谈话。彼尊者为佛教有名之人,持有智慧、美声誉,虽有善法语,达于无障碍而得于漏尽,然于八十人之上座中,身量最短,如同一矮小之沙弥,供人展览之物。某日,彼参拜如来后,行至祇园楼门处时,有住于地方之三十人比丘,为拜十力尊而来入祇园,于精舍之楼门,会见尊者。彼等以为此是沙弥,于是执上座之衣角,捉手提头,撮鼻拧耳,以手旋转,多方恶作,然后整钵与上衣,参诣佛所,礼拜问讯,坐于一面。而后佛稳静表示欢迎之意,彼等向佛问讯曰:“世尊!罗婆那拔提佛弟子,善美于法语,今在何处?”世尊:“汝等比丘!欲会尊者耶?”比丘等:“唯然,世尊!”世尊:“汝等比丘!汝等于楼门处所见,执其衣角,以手为恶作者,即为其人。”比丘等:“世尊!如此能达所望付合众望之弟子,缘何生为力弱之质?”世尊:“此为其本身之恶业所招。”于是佛应彼等之请求,说过去之因缘。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诸天之王帝释。国中老年之人、象、马、牛等皆不使梵与王得见,因王耽于戏乐,如见此老人等物,立即捆缚,见旧车即我打破。见年老女人,唤至近前,击腹而使倒卧,再起之时,多方恐吓。并令年长之男人,于地面旋转作各种技艺表演。如果不见有老人,便耳语左右:“明日此家必须有老人在。”然后呼唤以为乐。国中人人以为耻辱,纷纷送自己父母出国居住,于是孝养父母,已近绝迹,而王之侍者,亦均耽于戏乐。因此诸人死后,堕四恶趣,诸天天众,因而减少。
帝释生来尚未见有如此之天相,缘何理由如是,熟虑之后,亦知其故。帝释自思:“我将制御彼。”于是化为老人之身,于古车之上载二瓮之酪浆,系以两头年老之牡牛,于某祭日,梵与王乘坐美饰之象,着美饰之衣,右绕都城之时,帝释缠褴褛之着物,驱车向王处而来。王见古车,命速曳去,左右诸人曰:“车在何处,我等未见。”帝释依其威神力仅使王见。彼处有多人前来,帝释驱车至王头上,打破一瓮,折返途中,再使一瓮破裂,于是由王之头上到处流落酪浆,王感耻辱困惑,心起憎恶。帝释知其已得困扰,心感疲惫,于是收车,现其本相,手执金刚宝杵,立于空中言曰:“汝不法之恶王,汝如何得长年不老,如何衰老不迫近汝身?终日耽于戏乐,使年老诸人苦恼,唯为汝一人,使诸人仿效,为此恶业,死后彼等充满恶趣。人人不得扶养父母。汝今后若不终止此事,我将以金刚宝杵,破汝头脑,今后断然不可为此。”帝释于吓阻之后,为说父母之德,并教示说明尊敬年老者应得之福果,然后归返天庭而去。自此以后,王更不再起耽乐之心。
佛述此法话已,现等觉者,唱以下之偈:
鹫鸟苍鹭及孔雀,诸象乃至斑点鹿。
一切畏怖狮子吼,诸类身量不等齐。
如是人中亦如是,身量虽小有智慧
是故彼为伟大者,愚者身大智不大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彼等比丘,有证预流果者,有证一来果者,更有证阿罗汉果者──佛于是为说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罗婆那拔提,因其耽于戏乐,今亦生来为他人戏乐之种,而帝释实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