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身因缘是佛于拘萨罗国游行中到达芦饮村,在近于芦饮莲池之启达迦园,对芦茎所作之谈话。尔时比丘等于芦饮莲池中沐浴,为造父针筒使沙弥等折取芦茎,见芦茎中为空洞,往佛前问曰:“世尊!我等欲造针筒,折取芦茎,但芦茎由根至茎端全部空洞,此何故耶?”
佛言:“汝等比丘!此我往昔之命令。”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此丛林为一森林。彼莲池水中有罗剎居住,凡入水者悉为所食。尔时菩萨为一如赤鹿之子大小之猿王,彼由八万之猿围绕,率群猿住森林中。彼向群猿训诫曰:“此林中有毒树及非人(鬼)领有之莲池。汝等如欲食尚未曾食之果实及欲饮未曾饮之水时,可先问我。”
彼等承知:“谨遵王命!”
某日,彼等行至未曾行之场所,于彼处经数日之巡回觅水,见一莲池。彼等暂不饮水,静待菩萨猿王前来而坐。菩萨来云:“汝等何不饮水?”
彼等答云:“我等仰望大王前来!”
菩萨:“此为殊胜!”
于是彼往来于莲池之畔,察看足痕,只有入水之痕,不见出来之迹。彼知此非人饮之场所,告众猿曰:“幸而汝等未饮,此池为非人之所有。”
水中罗剎知彼等不入,化为青腹白颜赤手足可怖之形相,分水为二而出。问曰:“汝等何故坐而不入,请入而饮水!”
菩萨问曰:“汝为住此水中之罗剎耶?”
罗剎:“唯然!”
菩萨:“汝欲捕进入莲池者耶?”
罗剎:“正是!我欲捕之。凡入此处者,纵令飞鸟,亦将捕捉不放。即如君等,亦将食之!”
菩萨:“我等之身不为汝所食!”
罗剎:“然则汝须饮水。”
菩萨:“饮水汝亦不能如愿!”
罗剎:“然则汝等如何饮水?”
菩萨:“汝思入池饮水,但我等不入,八万猿众各取芦茎,恰如以青莲华之茎饮水之状,将饮汝莲池之水!因此,汝不能食杀我等!”
佛知此意义,于成等正觉后,唱次偈之前二句:
不见足痕之上行。唯见足痕之下行
我等用芦管饮水。汝寻无〔踪迹〕杀我
菩萨为如是说,取一芦茎念波罗蜜,而作誓言,以口吹之。于是芦之内部不余任何结节,完全成空。菩萨以同样方法授与他之诸猿,一一取来吹之──如是此事尚未终结。──菩萨环绕莲池教令曰:“凡环绕莲池所生之芦,皆空洞无节。”菩萨之教令奏功,利行广大,尔后环绕莲池所生之芦,皆成空洞。──此劫之间,续有四种神变。四者为何?(一)月中现出兔相,完全存于此劫之间。(二)在鹑前身因缘(三五)谓火之灭处,此劫之间,火完全不燃。(三)陶器师之住处,此劫之间,雨不下降。(四)围绕莲池所生之芦,此劫之间全成空洞。此为此劫之间续有四种之神变。菩萨如是祝祷,取一根芦草而坐,八万猿众皆各取一根围绕莲池而坐。菩萨用芦管吸饮池水时,彼等亦皆坐于岸边饮水。彼等如是饮水,水中罗剎一无所获,心怀不平,归己住家。菩萨亦与从者一同进入森林。
佛言:“此等芦之空洞,乃由我昔日之教令而来。”佛为此法话后,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水中之罗剎是提婆达多,八万之猿是佛之弟子,思出妙案善巧方便之猿王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