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24日上午10时,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镇,明代重修过的法门寺标志,八棱十三级砖塔坍塌了半壁,其状甚惨。
对于一座屹立了三百多年,经历了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砖石古塔,能撑到现在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法门寺约建于东汉末年,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誉天下,成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古塔始建之初是一座四层木制结构,因供奉阿育王赠送的佛祖舍利子而命名为“真身舍利宝塔”,凭塔建寺,名为“阿育王寺”,又名“无忧王寺”。
古塔的名字也很多,“护国真身宝塔”“无忧王真身宝塔”“大圣真身宝塔”等等。
到了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tuo bá tāo)时期,因为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这个人原是比较敬重佛教的,当政权逐渐发展到一定时候,多年的东征西讨人力拙荆见肘。统治者为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把目光集中在无问世事、一心礼佛的僧人们头上。
一时间全国范围内出台不少压制佛教、强令还俗的法令,再加上在寺院又发现了兵器,怀疑和尚与起义军暗中联系,于是全国性的打击佛教运动开始了,法门寺自然在劫难逃,被拆了个干净。
没办法,当时的僧尼数量也太多了,全国万间寺庙、百万僧尼,每年供养寺庙耗资巨万。
北魏的佛教造像是相当有名的,北魏晚期的龙门石窟是国内四大佛教石刻之一,堪称佛教艺术造像的巅峰。
可这些都是拓跋焘死后的事儿,法门寺没赶上。
法门寺重修也和北魏皇室后裔有关,公元558年,岐州牧拓跋育修复法门寺和舍利塔。
可法门寺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刚刚从“阿育王寺”改名为“法门寺”不久,公元619年,大唐立国第二年,一场大火又烧了个精光。
公元632年,唐太宗贞观五年,地方官员筹资重修了寺庙,但没建塔。公元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并重修四层木塔。供养3年后,于公元662年送归法门寺地宫。此时的法门寺开始供奉佛指舍利。
转眼到了唐节度使掌权时代,地方军阀,唐王李茂贞曾维修过木塔(小弟之前有文介绍过李茂贞的墓葬),薛昌序在《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中赞其“穷华极丽,尽妙罄能”。
别看唐代200多年间,前后有八位皇帝供奉法门寺佛指舍利,对佛教的推崇达到了高峰,但也没逃过厄运。唐武宗也干过灭佛的事儿,差点儿没把寺庙给拆了,佛骨也险些被毁。到了五代后期,后周柴荣也和拓跋焘一套路子针对过佛教。
公元1569年,大明隆庆三年,法门寺塔没能躲过地震,经历数百年历史的一代名寺木塔再次崩塌,十年后于万历七年重修。这一次重修可谓是大张旗鼓,历时三十载,建成一座八棱十三级砖塔。
《扶风县志》记载:“明隆庆中,塔崩。启其藏视之,深数丈,修制精工,金碧辉煌。水银为池,泛金船其上。内匣贮佛骨,旁金袈裟尚存。”
当时的工匠曾打开过地宫,看到佛骨宝函没敢轻举妄动,重新封闭后在原址上新建了宝塔。
到此为止,法门寺塔反反复复重建了三次。按理说事不过三,法门寺也该安享佛香缠绕,信众跪拜的好日子了,可事有多变,法门寺塔的命运还在继续。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关中地区发生地震,法门寺塔身向西南方向歪斜,不少佛像从佛龛中跌落地面。公元1862年,清同治元年,法门寺因动乱被攻占,寺院毁于大火,但宝塔幸免于难。
1939年民国期间,国内一众实业家、慈善家主持重修法门寺,历时16个月。由于年代久远,当时并不知有地宫,曾有工匠发现地宫一角,但考虑身处战乱年代,日寇横行,为保地宫安全,相关人员发誓保密,才保得宝物的安全。
到了建国后,文革期间,全国上上下下破四旧,有红卫兵对法门寺一顿敲打,完了还要挖掘宝塔。后因当时的佛教界释良卿法师以身自焚,把这些人吓阻,牺牲了自己,才保护了佛指舍利。释良卿大师自焚之日,高龄七十一岁。
最后就是1981年的这次因地震、暴雨而倒塌的事件,今天的法门寺塔是1988年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样式修建的,而寺院则是按照唐代的建筑风格重建的。
从阿育王寺到法门寺,从四层木制结构到十三层钢筋水泥结构,从供奉佛祖舍利子到供奉佛指舍利。前后历经1800余年,遭受数次焚毁、坍塌到维修、重建,历经了西汉、三国、东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到明清,可谓是历经风雨和劫难,数度重生。
你我今天有幸能看到其身影,饱含着多少人的血汗、多少代的传承、多少辈的信念,多少个世纪的沧桑。
古塔一次次的被毁灭,又在泥土中顽强的生长出来,你不得不佩服信仰的坚韧与伟大。
毛泽东:“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