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在禅林释疑中遇到过一些疑问;说心中很想学佛,但是往往耐不住寂寞。常常压不住欲望,每每退失了菩提心,如此往复,心中常常感到惭愧。
我们要知道,人生来有六根,有六根欲望这是非常正常的,亦不可避免。初学佛的人切勿要强行去压制,否则适得其反。佛法修行清净,讲究自然。若是对于佛法理解不够深,则信心就不足。所以说一碗水不至于能灭除大火,反助其燃。
文殊师利菩萨开示我们:智慧能将一切尘心化作菩提。修行不可缺少智慧,否则就成了苦行了。一切尘心欲望就像柴薪,而智慧之火遇到柴薪则愈旺盛。越是污浊之处,光辉愈显灿烂。所以说我们要想修行菩提,是不能没有智慧的。
觉悟的境界,就是修行的境界。看到一切事物的实相,则不堕落其中,能入圆满。有初学佛的人来禅林释疑,遮遮掩掩,言语断续。禅林就问他到底是什么事,他答说:总是戒不了色,每每用手寻求安慰。过后又觉得心中惭愧不已。禅林告诉他说,这对于初学佛的人来说是非常正常的。
这样的行为也合于常理,心中尚能自持,懂得此心不善。可以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对于辛辣调料和肉食方面节制清淡一点。俗话说:饱暖思欲,饥寒起盗心。在这个尘世中,一切的境随众生心而生,同时众生心又随着外境而生灭造作。比如说我们的身体摔伤了,身体再痛,我们的心也会觉得我真惨啊,可怜啊。也会带着悲伤的情绪。
所以说在这个外境和内心中是相互起了作用,我们要能认识到这点就会发现,一切烦恼尘心实际上都与这些外境事物有着某种联系。比如说我们去歌舞厅,震慑心神的打击乐,迷离闪烁的霓虹彩灯。总是会使人容易失去理智。再比方说我们听古琴或者箫声,心中自然就会感到宁静,这就是外境的声色影响了我们的内心。
在学佛修行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去观察这个心和境,物和我之间的关系。修行不可能是一场坦途,除非当真是殊胜善缘大根器之人,能顿悟了尘的那种。所以诸大德亦言:理可顿悟,事需渐除。当我们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体现修行的境界了。
这个尘世中,事有缓急,我们要清楚明白。有的事情我们是绝对不可为,而有的则可以方便缓一缓。比如说禅林所言这个问题,你自己摸一摸,或者说夫妻之间正行,这并没有什么影响的。这非常正常,但是我们也要去体悟,佛说这个尘世中一切成住坏空。酒醒一场幻梦,光剩下头疼和一堆烂摊子。所以说我们要懂得去观察。
当我们深有体悟的时候,一切自然而然地清净下来。年老色衰,六根散坏,唯有欲心不止。所以说信佛的人,多是懂得生活的人。只有在生活中有觉悟的人,才会懂得信佛。生活中的尘心和外境的相融,我们要去体会。
比如说心中常常起嗔恨的人,他身体常常会生病,口舌长溃疡。欲心很重的人,嘴巴周围和脸颊上就会长各种痘。眼青脸黑这种就是心中邪见滋生。生平多吝啬多贪之人,常会便秘和血液病。反之心中坦然,健康,身体的抵抗力自然能得到提升,诸邪不侵。这些都是境和心的相融反应。除了现世之中前生带业的,现世所作亦有所感。以是此意。
所以说我们所感欲心也和外境事物相融的,我们如此清净观照,烦恼哪里来,则能哪里去。这样就非常好对治了。感恩一切,随缘分享,清净功德。南无佛法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