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鬼说魅庆鬼节(问答)——作者:Upekkhānanda 朋友问答篇一 justdoit77:是不是说多吐痰,他们就有更多的食物?
答:人吐的痰有许多饿鬼抢着要吃,但也要看他们的福报,有些少福报的饿鬼连人们的污秽物都吃不到。不过也不要以为这样的理由而让自己多吐点痰,我们都知道随地吐痰是不好的习惯,这样对环境不但不卫生,也恐怕会传染病菌,这样做不就变成只慈悲鬼不慈悲人类了?你也不希望有一天当你走在公寓下面时“中头奖”或身体沾到什么不明黏黏的液体吧。要就简单的把水倒在刚吃完饭的碟子或碗里,用手洗洗一下再倒在空地上那会比较好。
Das:不知兄几时讲到焚烧食物,或所谓的火供、烟供?
答:Das兄,这个课题已经‘轻轻’带过了,若要再探讨这课题恐怕会引发一些没有必要的争论。在火供和烟供仪式时,除了那些摆在坛位上的食物和气味,可以供依他施活命鬼众吃之外,被烧的食物所产生的烟,也能够供给一些食烟的同类吃。
这课题不容易找到一个共识,因为个人都有他各自喜好的布施对象。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如果一份食物只能布施给人类或鬼其中一个,大多数人会选择布施给人类会觉得比较实际;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的人会特别喜欢布施食物给鬼类,也许鬼类比其他有情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善心,这只是他们的选择权,我们不能强行指使他人一定要布施给谁。
就比如对一些人来说,畜生是特别容易引起他们生起善心的所缘,他们可能很少布施给一个乞丐,他们可能不曾供养过出家人,但他们却很喜欢布施食物给动物吃,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贫穷的善心人士,因为不忍心看到许多流浪狗无家可归,而宁可自己少吃点也要收养它们。我们当然不能对他这样说:“嘿,仁者,你应该收留孤儿而不是孤狗”吧,因为这是他个人的喜好,就像一些人比较喜欢布施给鬼类一样。
然而,所有的布施都是善业,即使布施给鬼类或畜生也是能够带来果报的一种善行,只是我们依照受施者的素质和其福田的肥沃度来看,人类会比恶趣有情好得多。根据帕奥禅师开示的《无上的布施》里有讲解到若以一颗清净无染的心布施给一只动物,预计可得到一百倍的回报,意思是说可以在一百个生命中产生效果。
清净心是指不期望任何回报和帮助的布施,并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更上的是以一颗清净无染的心布施给一个没有戒德的凡人,预计可得到一千倍的回报;再上的是以一颗清净无染的心布施给一个有戒德的凡人,预计可得到十万倍的回报,还有更上的是征得禅那的凡人、四双八辈的圣者、辟支佛、佛陀等。如是,受施者的素质越高尚,能为布施者带来的果报和利益也相对的更殊胜。
如果有一个非常有心想要利益他人的善者,但他的能力有限度,那么他应该运用他的智慧去分辨良田来播种,就像一个非常慈悲善良的农夫,他每天都很想帮忙村庄里的贫民,但本身的米粮也有限;他明白到要解除别人的饥饿,首先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自己有了足够的粮食才是真正能帮到他人;所以,他明白到其实帮助自己,正是踏出帮助别人的第一步。
那么,他应当怎样做呢?这位善良的农夫应当先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分辨、分析那一种土是肥土,避开砂土、沙土等贫土,然后确保所播下的种子品质都是最优良的,并种在最肥沃的良田里。当他大丰收后,就可以毫无顾虑的帮助那些贫民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更好的良田让他选择,为了能使布施的善业带来更殊胜的果报以便能够有效的利益众生,他应当只选择比较好的福田播种,他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从人类、鬼类或畜生中选择更好的受施者素质来种福田。
motion:当遇到有人被鬼搔扰、被鬼上身时,身为佛教徒的我们刚好在现场时,应该如何处理?
答:好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比较多人感兴趣的课题——被鬼附身时该怎么办?在我们还没有进入对策之前,让我们先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容易被鬼附身。
由于鬼是微细五蕴组成的有情,他们总是漂浮不定,喜欢附在有形体的物质如树、神主牌、塑像、玩偶、石碑等,这也当然包括人或动物在内,无论对象是活的或是死尸。在经典中常有记载那些亚卡、阿苏罗、鬼等非人能附在人身也不足为奇,现代我们也不时会听闻到有人被鬼附身。鬼对人道比较接近,对人的生活也很向往,一旦有机会附上人身当然不嫌多。
帕奥禅师说在古时候的缅甸当有亲人在异乡去世的时候,其家属希望能够把亡者的尸体运回故乡安顿,也许当时的交通要运一具尸体回乡并不容易,也有可能因为家属贫穷而付不起运输费,于是他们就请了当地的巫师,进行一些仪式后,请鬼附在尸体上,然后让鬼带着尸体起来“走路”,一步一步地走回家,很像香港出名的僵尸片中的剧情,只是戏中的香港僵尸是以跳的方式,而“缅甸僵尸”是以走的方式。
当“缅甸僵尸”走到目的地后,巫师就会请附上尸体上的鬼离开,鬼一离开,尸体就倒下来了。时代进步了,现在已经很少再看到有人利用鬼来运尸体了。这是禅师曾经与我们分享的一个趣事。
无论一个物体有无生命,只要一有机会,非人几乎都想沾上。对于要寄附在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说来还算容易,但对于有生命的物体,有时非人又怎样能轻易就寄附得上呢?是什么原因一个生命体容易被非人寄附呢?
这里就有人认为一个人阴盛阳衰,再加上时运低迷时很容易被外来的势力入侵,有的则说头发长到遮盖额头和左右肩膀,是等于把自己身上的三把火弄熄,增加了被鬼附身的机会云云。到底有没有根据呢?其实有其原理的,只是不懂法的人不了解而已。
所谓时运低迷是指一个人正在处在业的低潮期,阳代表善业,阴则代表恶业,阴盛阳衰是恶业成熟的机会多过善业成熟的机会。当一个心中没有法的人处于业的低潮期时又不会如理作意,心时常生起一大堆的烦恼。
由于过去的恶业带来许多不可喜所缘,心不如理作意又招来许多恶缘,恶缘又继续引发更多的恶业成熟,如此恶性循环着,再加上时常生起恶念的心是昏暗低劣的,所以让跟他有业缘的非人有机可乘,占领了他的心。
就像一间屋子的主人弱不禁风,小偷或强盗很轻易入屋偷窃或抢劫一样,当一个人的心暗淡无力时被非人附身的机会比较高。所以一个人容易被非人附身的主要元凶是因为业的关系。
还有一类人也是很容易招惹非人附身,他们就是时常把自己的心的门户打开给非人的人,如乩童、通灵者,以及喜欢练一些稀奇怪异的神功以求得神通或特异功能的人。就好像里面有食物的家打开了门户,外面就有很多饥饿的野狗会跑进屋子,今天赶走了一条野狗,明天又有一条野狗跑进来,只要门户一直开着,这些野狗永远也赶不完。
有些非人是附在受害者的嘴巴说话,有些则可以先让受害者失去意识后控制他们的身体,这是非人自然的能力。身为佛弟子若遇到有人被非人附身时,建议应当以一颗慈心为受害者念诵护卫经,并对附在人身上的非人散发慈爱,有禅那者最好是能先进入慈心禅,如果慈心够强,通常会见效。
另一种是利用真实语的力量,如果过去有累积真实语的波罗蜜,那么可以用真实语的力量来祝福受害者,如果真实语的力量很强,受害者通常会很快复原,许多护卫经也利用三宝的真实语之力祈福加持。
如果不行,再以自己戒行的力量劝导该非人不要再骚扰他人,如果本身有受持清净的五戒或八戒,那么因为你身上的戒德力使得该鬼不得不听你的劝导。此时也不妨尝试与鬼沟通,也许他真的有些苦衷,很需要到人类的帮忙,或者他只需要向某人传达一些讯息而已,而逼不得已的附在他人身上。
如果再不行的话,就表示这鬼是具有大威力的,只凭五戒或八戒的力量还是不足于令之摄服的,必须要请戒行清净的僧人来调服,一位单单有戒德的凡夫比库就可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我们知道当一位持戒清净的比库在一颗树下禅修时,其戒的威力会逼使住在树上的树神也不得不从其宫殿下来,因为他们不能处于清净比库的头上。
如果遇到更棘手的大神力亚卡,出自于毫无选择的话,只有靠僧团的力量才能够对治了,可能需要念诵完整的《阿嗒那帝亚经》。当然这是不鼓励的,通常这部护卫经是不能随便念诵。可参考附录2。
还有一个不成文的驱鬼方法,老人家说的,用扫把从头到脚的扫一遍,据说很有效。但还是不要尝试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因为会制造更多的仇恨,因为有些非人是因为出自于执着或者嗔恨一个人而附体的。
“有机”蔬菜虽然长得瘦小又多洞,但它永远都是最有益的;同样地,许多情况还是需要以“有机”的方法来对治最为实际,慢是慢,但胜在老老实实不取巧,反而往往能够一劳永获地解决问题。若非人是因嗔恨而附体于某个人,散播超强的慈心与回向功德是两种最有效的方法。尝试与他沟通,并忏悔过去有意无意中所造下的过失。
一个人会被附身最主要还是因为过去的业,让他的生命力显得很弱,导致内心的频率与这些众生的频率很接近,所以很容易被附体。反之,一个人的生命力很旺盛,心很明亮,非人是附不了的。真正要避免被这些非人沾上最好是修法透过布施、持戒、提升正念、禅修、来提升自己内心的法,一直到非人无法再相应。当内心的法变强时,非人也肯定住不下了,就像蝙蝠避开阳光一样。
我们尝试帮过被附体者,有些人有效,有些人还是帮不了。什么人是我们帮不了的呢?有些被附体的人处在这种阶段时,其心往往会特别的僵硬顽固,这是我们帮不了的人,因为他的心已经很低,又不能对伸手救他的人抱有诚信,他们的快熟面思想只是希望简单又能够立刻解决问题的,又要快又没有副作用,请问世界上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
他们用了“有机”方法后觉得问题不能快速地解决就放弃。有些人就要找茅山道士捉鬼、布阵、挂道具、穿辟邪物、做小棺材困鬼等等,他们用尽了种种稀奇古怪的茅山术与道术驱鬼,只是在制造更多的冤仇,结上打结,仇上添仇。
表面上看到非人的确是被驱赶了,但不知道同样的事情几时又卷土重来,而且新仇加旧恨,下次可能还会来得更凶的,越缠越紧,更不易摆脱,结果得不偿失。对于这些不自爱的固执人,我们真的帮不了,只好让任他自食其果,让他好好上一堂人生的教训。
彻底的解决方案是以耐心与恒心化解,因为过去曾经结过恶缘,非人不肯放人就需要忍耐。每天养成诵经、散播慈心和回向功德的习惯,以对方之名义做布施后回向予他,附体的非人虽然有的不懂我们的语言,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心的念波感受到我们的善意。
同时继续提升自己的戒定慧,一直提升到他根本相应不来,因为心太强盛了,当他附不下去时就会自己离开。从来没有一个心力很强的人被非人占据心的,通常被占据的人都是因为心很弱,正念不够,明白到这原理就简单了,只是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法,在因下足功夫,任果自己去解决问题。
古云一正祛百邪,正气浩然抵千煞,这是常古不变的天地真理。一个人的心一正,自然就百邪不侵。一个时常起善念的心是充满光明的,一颗光明的心不容易招惹邪恶的势力入侵和受到外来的负能量影响,因为他们也要畏惧三分,避而远之。
motion:希望楼主接下来会分享关于“自杀”、“血光鬼”、“摄青鬼”、“怨魂”、“找替身”等资料。先对你说声谢谢!
答:当有某一家或某个地方发生了自杀、凶杀案、意外横死等不幸事件时,总是会给人感觉到这地方阴深深、死气沉沉的,乃至被人挂上“凶宅”、“黑煞”等不详的名称。是不是因为老是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觉得有亡者的冤魂不散、怨气重重,想要进行报复或寻找替身吧?这些几乎都是我们熟悉的恐怖鬼片老掉牙的剧情。
虽然有许多因素导致自杀者寻求死亡来解决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可以归纳为一个主因,那就是“嗔”,无论是绝望无助、走投无路、为了解脱痛苦、对自己或对他人惩罚等都是以嗔根心为主。一个还在流转的有情若当生没有造过五无间业,其临死前成熟的业虽然无可预测,但我们可以说自杀者死亡后投生到恶道的或然率是非常高的,几乎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
(不过也有一些非常少数例外的自杀个案,比如佛陀时代的一些比库修了不净业处后厌弃自身而指使他人杀死自己,佛陀因此因缘制下第三波罗夷法。禅修是与智相应的善心,由于临死前的禅修业力成熟,一些自杀的比库死后投生到天界去。也有因病而图意结束生命的比库由于过去的波罗蜜成熟,在自杀时能够取身受为观禅业处而证得阿拉汉果)。
通常自杀者临死的心路过程是嗔根心为主导,嗔根心越强,投生的生存界就越低等。杀自己也是属于杀生,杀生的业若成为令生业自然会投生到恶道里去。一个在跳楼自杀的人,在头爆裂死亡前时那千万亿份之一的刹那,刚巧有可能会幸运的突然忆起过去的善业,但这可能性几乎是非常的微小,比中大彩积宝的机会还要渺茫,尤其是那些平时并没有做什么善业的人。世间总是有着例外的个案,排除所有的例外的个案,自杀者死亡后肯定会投生到恶道,而且通常是投生到地狱。
其实一个人会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多数是因为持有断灭见,即认为人死什么也没有、死后一切问题都自然一了百了。断灭见也是定邪见,定邪见是五逆罪之外的第六个重业,持有定邪见的人临死时依然不肯放弃的话,下一世肯定投生恶道。
身为局外人的我们也不能怪自杀者有勇气自杀,却没有勇气面对残酷的事实,因为他们看不清楚,不知道其实自杀并没有因为死而得到解决问题,反而有更多、更甚、更久的痛苦正在后头等着他去承受。如果他们知道真相的话,肯定会宁可默默承受短暂的痛苦,也不会去选择自杀。
但是,将心比心,当自己也身在自杀者的处境时,若心中没有法、没有轮回业果观念,自己也可能步上这条不归绝路。若自杀者能够走出牛角尖,转化完全相反的如理思维,善用坦然接受死亡的力量,那么这股将是解决问题非常强大的力量,即使连最坏的死亡都能够接受,那么这世间还有什么困境,能比死亡还要难于接受的呢?
无论是自杀,或他杀、被人陷害冤枉而死的人,由于死前的怨气太重,通常死后会投生到恶趣,严重的就投生在地狱,稍微好命的就投生为丑陋的鬼。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在敌人的折磨、冤家的陷害、凶徒的摧残之下,内心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等、宽容、慈悲的高尚之心而命终。平时没有经过训练的心是不容易把持得住,能在承受极度痛苦中又不起嗔心。
但是,佛陀在《中部》第129经说:「诸比库,即使众强盗以一把有两个把手的锯子很残忍地、逐一地锯掉你的肢体,任何因此而于心中怀恨的人即是没有实行我的教法。」
了解了阿毗达摩,我们就会知道佛陀开示此经的用意,这是完全为了弟子们长远的利益着想。因为当一个被他人折磨、谋害至死时,内心却没有生起一丝嗔恨的人只是临死前痛苦一阵子;反之,若内心生起怨恨的人不止临死前痛苦,也因为嗔根心而投生到悲惨的生存界继续承受痛苦。
「诸比库,有七件发生于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嗔怒者的事,能使他的敌人感到高兴。是哪七件事?于此,诸比库,敌人希望他的敌人如此:「让他丑陋。」为什么呢?因为敌人不会因为他的敌人美丽而感到高兴。
如今,此发怒者是嗔恨的受害者,受到嗔恨控制;虽然他沐了浴,涂了油,修饰了头发与胡须,以及穿了洁白色的服装,但他还是很丑,因为他是嗔恨的受害者。这是第一件发生于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嗔怒者,而能使敌人感到高兴的事。」
一个人在怀着嗔恚心死亡时,若很“幸运”没有投生到地狱而投生为鬼,他将是一个非常丑陋的鬼。无论是被人冤枉害死的什么“摄青鬼”也好、“血光鬼”也好、“怨魂”也好,无论这些鬼有什么害人的能力也好,能附在他人身上折磨人也好,第一个受到嗔恨所带来痛苦的人肯定是他自己,就像一个人拿起焰热的火炭投向人时,无论火炭有没有伤到其他人,首先烧伤的肯定是自己的手。
再者,敌人希望他的敌人如此:「让他不能安睡。」…「让他不会多财。」…「让他不会发达。」…「让他不会出名。」…「让他没有朋友。」…「让他在身体毁坏而死之后,投生到恶趣。」
为什么如此呢?因为敌人不会因为他的敌人投生到善趣而感到高兴。如今,此发怒者是嗔恨的受害者,受到嗔恨控制;他于身、口、意造作恶业。如此地于身、口、意造作恶业,在身体毁坏而死之后,他投生到恶道、恶趣、堕处、地狱,因为他是嗔恨的受害者。」《增支部iv,94》
一个因为怀着嗔恨心死亡而投生在恶趣的人,正中敌人的下怀。通过以相同的嗔恨来回应发怒的敌人,我们比那发怒者更为糟糕,所遭受的比敌人更痛苦,而且不能战胜难胜之战;嗔恨者对自己所做的都是在帮助敌人,顺着敌人之意,让敌人得逞的事。为了敌人而投生在地狱受苦,值得吗?智者会省思嗔恚的过患,不做嗔恚的奴隶。
无论民间或传说中如何为鬼标标签,在众多鬼类,可总归纳为八十种类,但只有一类鬼可以通过随喜功德来做鬼唯一可以做的善业。其余的鬼不是饥渴热恼,就是百般无奈的受诸业支配,随业周转,无法自救,也无法缩短鬼的寿命。
有福报吃东西的鬼一般是比较爱吃肉的,爱吃肉的人身上会散发出某种肉腥味,很容易引来了一些鬼和亚卡。虽然佛陀并未制止佛弟子们吃肉,但也制定不得吃十种肉:人肉、象肉、马肉、狗肉、蛇肉、狮子肉、虎肉、豹肉、熊肉和长毛牛肉。
吃了这些肉的人,容易在凶猛野兽和非人出没的地方如森林遭受到攻击。由于业力,一些少福德的鬼不容易直接吃到肉类,但他们可能有能力附在一些没有戒德的人身上,然后借着他的身体大快朵颐一番,事后当事人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肚子里的食物也不知所踪。
至于有没有性行凶暴的鬼?鬼能不能害人?会不会“找替身”?只要自己时常持清净戒,俯仰无愧,行为光明磊落,内心充满善良的素质,这些问题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在这世间总是会找到一些例外的个案,撇开过去的一些不善业成熟不讲,大致上一个过着圣洁生活的善人是不会被比人类较低等的鬼类骚扰的。
真正要畏惧的反而是邪恶的人心,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害人,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找替身”,性行凶暴残忍的人很容易就找到几个。有多少人会害怕自己内心的三只鬼——时时刻刻围绕着、暮暮朝朝相处那么久的贪鬼、嗔鬼和痴鬼?
有多少的人被自己的贪鬼、嗔鬼和痴鬼遮眼而不觉?畏惧外头的鬼却不畏惧里面的贪鬼、嗔鬼和痴鬼,真正在搞得世界乌烟瘴气的鬼,却是人类内心的贪嗔痴鬼而不是外面的鬼,真正给自己带来伤害和痛苦的并不是外面的鬼而是里面的贪鬼、嗔鬼和痴鬼。
也谈红衣入殓:一翻开报章,我们会发现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死亡。死因举不胜举,有车祸意外死、有工作意外死、有天灾死、火灾死、溺死、患重疾死、被谋杀死、自杀死、犯重罪被判死、打战死、宗教冲突死等等。
在这个年代,人们很少是寿终正寝的,也许这些死亡对现代的人来说已经常见得麻木不仁,若一天没有人死才是奇闻。不过,在报章里许多的死亡新闻报导中,也许有出现那么一则引起纳闷的标题:「被残酷凌虐至死的少女以红衣入殓」。
怪了,红色在华人的传统文化中是象征着吉祥兴旺,为何会把红色用在五内俱崩、痛不欲生的丧事里呢?原来自古有传说“席红入殓化厉鬼”,好让横死的死者能向凶徒报复,早以了愿投胎。也据说有一些内心受到极度委屈和怨恨的女性自己穿上红装后自尽,想可能是希望自己死后能对她不素的人报仇吧。
在进一步探讨“红衣入殓”之前,首先让我们一起简单的回顾四个发生在佛陀时代的故事,可能也是许多佛弟子已经熟悉的故事。然而,并非很多人能够体会到故事所要传达的另一面深度的教育讯息,而且是与这课题相似的,非常值得我们再作深思与作为鉴戒,之后我们就会了解到底“红衣入殓”会为亡者与家属带来什么后果。
故事一:一群商人乘船出海经商,不幸遇上了大风浪,除了一个人生还以外,其余的都丧命了。这个生还者抓住一片木板,漂流到输帕罗卡岸边。由于他身上没有衣着,他就以一片树皮遮住身体,手里拿个破碗在路边行乞。
有些路人施舍他食物,有些人则以为他是圣者而向他致敬。有些人给他衣服穿,可是他拒绝穿上,因为他害怕穿上衣服后,人们会不再对他尊敬和供养了。有人说他是阿拉汉,他也乐在其中。因此,人们称呼他为Bāhiyadārucīriya,意思是穿树皮者。
他过去某一世的同修梵友,已经投生为梵天神。有一天,当他看到他过去世的朋友穿树皮者有这样的想法时,就在夜间下来找他,并告诉他说:「Bāhiyadārucīriya,你还不是阿拉汉,况且你还没有阿拉汉的素质。」
「我承认我不是阿拉汉,但究竟这世界上是否真的有阿拉汉呢?」穿树皮者回答。梵天王就告诉他在王舍城有一名阿拉汉,圆满觉悟者,他就是果德玛佛陀。
听了梵天神的话之后,穿树皮者就赶快启程前往舍卫城去找佛陀。当他抵达舍卫城时,发现佛陀正在与比库们一起托钵,他就很恭敬的上前请求佛陀为他说法。佛陀知道穿树皮者刚刚长途跋涉,在一夜之间赶了一百二十多里格路来到舍卫城,而且他现在的内心正雀跃不已,非能了解法的时候,所以佛陀就告诉他说:「现在是托钵的时候,不是说法的时候。」
但穿树皮者再次恳求佛陀为他说法,佛陀再次拒绝他,第三次穿树皮者又恳求佛陀为他说法,并说:「世尊,一个人告诉我,您知道我生命的危机,所以请您为我说法吧。」
这时,佛陀知道经过两次的拒绝后,他的心已经平静下来,能够体悟到法了,于是佛陀就站在路边为他开示:「Bāhiyadārucīriya!当你看一样东西时,你知道你所看到的东西;当你听到声音时,你知道你所听到的声音;当你嗅到、尝到、触到一件东西时,你知道你所嗅到、尝到、触到的东西;当你在想东西时,你也应该知道那是心在作用。」
当穿树皮者听完佛陀简短的开示后,由于他过去的波罗蜜成熟,当场就证得阿拉汉果。于是他就向佛陀请求让他加入僧团,佛陀吩咐他先为自己准备袈裟、钵和其他做比库所需要的必需品。但是,就在他走去准备这些物品的途中,被一只恶亚卡化身的牛犊撞死了。
当佛陀与比库们进食完毕后回来时,在路上发现穿树皮者的尸体。佛陀就吩咐其他比库将他的遗体火化,将骨灰供养在塔中。回到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僧众那穿树皮者已经证得般涅槃,而且是众弟子中证悟阿拉汉果最快速的大弟子。
故事二: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向一位名叫拔伽瓦的陶器制作师傅要求借住一晚。 陶匠拔伽瓦说:「世尊!我无所谓,但陶屋里已经有一位出家人先来借住了,如果他没意见,那就随您住了。」那位先在陶器制作屋借住的出家人,正是仰慕佛陀而自行出家,穿着比库服的尊者弗区沙提。
佛陀进屋后,对已经在屋子里的尊者弗区沙提说:「比库!我想在这里借住一晚,你同意吗?」「道友!我无所谓。这屋子很宽敞,你就随意选个地方睡吧!」于是,佛陀那晚就在陶器制作屋内,与尊者弗区沙提一同住下。
当晚,尊者弗区沙提跟着佛陀禅坐到很晚。他这样好的耐力,引起了佛陀的关注,就问他说:「比库!你的老师是谁?你是跟谁出家修学的?」
「道友!释迦族的沙门瞿昙是我的老师,我就是跟他出家修学的。」
「比库!你见过他吗?」
「没有!」
「如果遇见他,你认得吗?」
「不认得,但世尊是值得供养者、圆满的觉悟者、真理与正行的实践者、完善幸福的终结生死者、彻底了知世间者、受调教人的无上领导者、天界人间的老师、觉他的自觉者、世间最尊贵者,因为我很仰慕他才出家,所以,世尊是我的老师。」
佛陀心想:「这位善男子因仰慕我而出家,我应当教导他。」于是,佛陀对尊者弗区沙提法说了很多法。听了佛陀教的法后,尊者弗区沙提即刻远尘离垢,得证法眼清净。
他心想:眼前这位一定是我仰慕已久的老师,一定是世尊了。于是,赶紧从座位上起来,向佛陀顶礼,并对刚才直呼佛陀为道友的冒犯,表示了真诚的忏悔,并期望能在佛陀处出家成为真正的比库。
由于尊者弗区沙提还没准备做比库应该拥有的袈裟与钵,所以佛陀要他先去准备。结果,衣与钵还没备妥,半路却被狂奔的母牛抵死了。佛陀记说他死时,已经是三果不来圣者。
故事三:有一个名叫Suppabuddha的麻风病患者在一个场合中,坐在群众的外围聆听佛陀的开示后就证得初果,心中想让佛陀知道他已经收到的赐福,但不敢闯入人群中。于是,他等到群众离散后跟随着佛陀回寺院。
这时候,沙咖天帝想试探他对三宝的信心,就以神通在空中翱翔,并对他说:「Suppabuddha,你是个贫民,人家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没有人可依靠。我将给你无限的财富,只要你愿意说:那佛陀非佛陀,那教义非妙法,那僧团非僧团。」
那麻风病患者问道:「你是谁?」
「我是天王Sakka。」
「愚蠢、无耻的人!你不配跟我交谈,我不是没有人可依靠的贫民,但我具有圣者所有的七圣财:信、戒、惭、愧、闻、施与慧。拥有这些财富者,不被佛陀与僧团称为贫民。」
沙咖天帝听后就离去,到佛陀那儿把他与Suppabuddha之间的对话告诉佛陀。佛陀对沙咖天帝说:「Sakka,即使有一百块金子,甚至一千块金子摆在这麻风病患者Suppabuddha面前,他也不可能说:这佛陀非佛陀,那法非法,那僧团非僧团。」
过后,Suppabuddha也来到寺院,向佛陀叙讲他刚才所遭遇到的奇事。当他回家的途中,被一只牛犊撞死了。他的死讯传到了佛陀住的寺院,比库们问佛陀Suppabuddha已经投生在哪里?佛陀说他已经投生到三十三天去了。
故事四:有一名叫Tambadāthika的刽子手,已经为国王服务五十年了,由于年纪已老,无法一刀就把犯人的头砍下,于是就向国王申请退休了。在退休的那一天,他从刑场回来,吩咐仆人为他煮甜奶粥,然后独自一个人到河里沐浴。
回到家后,当他正要享受甜奶粥时,看到沙利子尊者来到他家门外托钵,他赶快请沙利子尊者进屋接受供养,为沙利子尊者安排好席位,把甜奶粥倒进沙利子尊者的钵里,再淋上新鲜的酥油。
供养完后,刽子手Tambadāthika就站在一旁为沙利子尊者扇凉,无微不至的侍候沙利子尊者用餐。沙利子尊者用完餐后就为他说法,可是他无法集中精神听法,因为他的心不断想起过去担任刽子手时的种种往事。
当沙利子尊者知道他的过去之后,就机敏地问他是否出于愤怒或仇恨而行刑?或是只为了执行任务而已?刽子手回答他只是接受国王的命令而行刑,个人并没有任何杀人的恶意或愿望。
沙利子尊者就说:「既然如此,你觉得自己有罪吗?」
刽子手认为自己没有罪,心才平静下来,继续听沙利子尊者说法,一面修习止观禅一直到行舍智的阶段。沙利子尊者离开时,刽子手恭敬的陪同沙利子尊者走了一段路,在回途当中,他被一只亚卡化成的牛犊撞死了。
黄昏时分,佛陀来到了僧众集会的场所,他们向佛陀汇报刽子手的死讯,佛陀告诉僧众他已经投生在都西答天(兜率天)了。
以上四个故事的人物都有一个很明晰的共同点,他们的下场都是被牛犊撞死的。他们之死并不是偶然,原来这故事还有前文的。他们为何会受到这样的果报呢?那我们就必须再回溯他们的过去世。
原来在过去很久以前的某一世时,有四个富家子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聘请一名妓女到公园里寻欢作乐。天黑后,其中一个人起了很邪恶的念头,他向他的朋友们建议:「趁着天色阴暗,也没有人在场时,我们不如把她杀掉,这样不仅不必付酬金,还可以占有她身上的珠宝和一千个银币。」其他三个朋友也同意了。
于是他们四个人残酷地攻击这妓女。妓女对他们感到切齿腐心,愤怒到极点,心想:「你们这些卑劣无耻的男人发泄了欲望后,还出自于贪欲杀害我,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我现在很无助,这次就让你们杀死我,我要发愿未来生生世世做亚卡向你们索命!」就这样,她抱着极度怨恨之心死去,背负着强大的愿力,她展开了古往今来的复仇之旅,许许多多世她投生为亚卡对这四个男人进行报复,一直到了果德玛佛陀的时代也如此。
当然,即使该妓女没有发愿对这四个男人报复,自然界的法则也会惩罚他们。当这恶业在他们临死前成熟时,他们会投生在地狱煎熬了许久,投生为人时许多世都是被妓女投生的恶鬼或亚卡害命。然而,虽然这四个男人因为一时的愚痴而造下这样的恶业,跟这妓女结了大恶缘,但他们也不断在提升自己的生命,一世又一世的净化自己的内心,一直到了果德玛佛陀的时代也在修行。
那么,整个故事的下文呢?这四个男人就是后来的穿树皮者、弗区沙提、麻风病患者、刽子手。穿树皮者Bāhiyadārucīriya,已经从无始的轮回解脱出来了,永远地止息轮回所附带的一切痛苦;
弗区沙提将在三果圣者居住的净居天度过其余的生命,永远不会再投生欲界,并在那里证得无余涅槃,解脱苦海;麻风病患者Suppabuddha只有最多七次的人天界流转后,就能证得最后的解脱;刽子手Tambadāthika的行舍观智,将使他更靠近圣道果,继续迈向解脱的康庄大道。他们都是从黑暗走向光明,再从光明继续走向光明的好典范。
我们再看回来那可怜的妓女,由于她发了不如法的愿,生生世世要报仇的对象居然是不断在净化内心的人,让她在轮回路上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沉重,而且越陷越深,每一步都是把自己推向水深火热的深渊,一直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现在,她已经杀死了一位阿拉汉、一位三果圣者、一位初果圣者和一位有观智的凡夫,阿鼻地狱的大铁门已经为她打开,在她杀死他们的那一世过后,下一世是肯定的投生在阿鼻地狱,因为她造了五逆重罪的其中之一——杀阿拉汉。
自然界的法则,绝对不会因为她在很久以前被他们杀死过而宽恕她、可怜她而让她免受地狱之苦,因为依照自然界的法则,任何人只要在当生造下五逆重罪其中一个,下一世肯定无法逃脱阿鼻地狱之火焰。
这妓女所造过的恶业,能让她在地狱里折磨很长的时间,若在未来有幸能从恶道脱离出来投生为人时,残余的无尽业会让她继续在人间遭受许多痛苦。当她过去的恶业成熟时,那些在她周围,内心稍微不够把持、没有正念、没有戒德、不会自制的人们会对她的恶业起反应,恐怕到时会有许多人会在她的身上造新的恶业,替她消业障。
这妓女就是从黑暗走向黑暗的典型,至于未来她能不能从这样无止尽的恶性循环中跳出来,从黑暗走向光明,那就要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诚然,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这个妓女的确是非常可怜的,有谁能够在这样的处境下不会怨恨呢?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够在如此恶劣的处境下还能不起嗔心的。
虽然不容易,但如果她的心中有法,能战胜自己不起嗔恨,带着如理思维自己是业的继承者,能遭遇到这样不幸的事一定有原因,是过去曾经造过什么恶业成熟才导致那四个男人对她的业起反应,帮她消业障。
不仅如此,还要悲悯他们为自己造下地狱受苦的恶业。如此思维的话,她就不会在苦果成熟时再造新的苦因,也许她死后会投生到善趣继续提升自己的生命,从黑暗走向光明。说不定她还会遇到佛陀,并能在佛陀的教导下证得圣道果,从此找到最安稳的快乐,而不是掉入阿鼻地狱。天堂与地狱只是在念头的转换之间,就只是刹那间的如理思维就足于让她的未来天壤之别。
了解自然界的法则之后,纵然遇到再怎么奇耻大辱之事也好,一个真正懂得爱惜自己的人,是不会再为自己累积让自己在未来受苦的苦因,不做能为自己的未来带来伤害的事。
我们在承接上面的故事所传达的殷鉴来探讨“红衣入殓”。读到这里,相信有智慧的读者们已经心中有数,所谓的“红衣入殓”到底会为人们的思想带来什么伤害。
根据自然界的法则,要得到任何好的东西,就必须要付出应付的代价;想要往生到天界或人间,或者想要成就一切善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应付的代价;那么,若一个人想要投生做鬼做亚卡去害人呢?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吗?
他只需在临死之前让心倾向于做鬼,他就很容易地如愿以偿,不需付出什么代价的,所以做鬼不做鬼跟死前的衣着毫无关系。如果一个人临死之前有善业成熟,即使穿到满通红入殓也不会变成厉鬼,就像一群人在河边把酥油倒进河里,然后一起对着酥油祈祷:「沉下去吧!酥油,沉下去吧!酥油」,无论他们怎样祈祷和呼唤,酥油依然不会沉下河里一样的道理。
事实上,虽然“红衣入殓”对于已经死亡的亡者并不会带来任何影响,但却对活人带来许多伤害,因为“红衣入殓”一开始就是心错误的导向,只会招引一连串的不幸。心就像汽车的方向盘,错误的导向就像把方向盘摆向悬崖绝壁一样,最后汽车肯定会落得支离破碎的下场。
亡者在生前已经遭受那么多的痛苦了,难道还不够悲惨吗?为何还要期盼亡者继续赤手紧握着火红的火炭不放,让嗔之火炭燃烧手心呢?前方无始的轮回路已经充满荆棘载途,重重埋伏着的陷阱已经够多够凶险了,为何还盼望亡者背负着这么沉重的垃圾包袱继续上路呢?
到底亡者的亲属是爱他?还是爱着他们自己内心的嗔恚?如果是真正爱亡者的话,那就更不应该随顺着内心的嗔恚牵着走,而是愿亡者消完业障后,能够往生到更好的地方去过着另一个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期待着亡者变成厉鬼向施暴者寻仇!
纵使一个罪行累累的恶人今生逍遥法外,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他所造的恶业如牛车紧随着牛的足蹄、如影子不离身。《法句经·1偈》: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言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自然界的法则,也会待时机因缘成熟时好好收拾造恶业的人们,不需要自己动手,那只是把自己的双手弄脏而已。无论他们有没有被绳之于法,造恶者现受的果报是他们无时无刻都要受到良心的责备,每天活在懊悔和忐忑不安当中;
他们每天过着疑神疑鬼、提心吊胆的生活,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几时会被揭发;他们也非常畏惧死亡,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将会去哪里。也许有多少回的夜半里,他们都是汗流浃背地从恶梦中惊醒过来的,谁知道呢?这些都是他们在当世所要承受的煎熬,虽然他们生活在人道,其实他们已经像活在恶道中一样,而且那还是前戏而已。
当这些恶业成熟,无论他们是在活着或要面临死亡时,自然界的法则会在他们的身心起作用,让他们的六根们所接触到的事物都是不可喜的,会带来痛苦的目标,他们死亡后也肯定逃不过苦界的罗网。
地狱的恐怖是我们非常难以想象的,佛陀甚至在《中部·空品·129贤愚经》中说过没有任何的譬喻能够形容地狱之苦,一个犯人早上被刺一百刀、中午又被刺一百刀、晚上又被刺一百刀,一天共有三百刀,刺足一百年所要承受的痛苦,还不及地狱所带来痛苦的千万分之一!
残余的恶业继续在他们投生为人成熟时,那些内心没有法、没有涵养、没有戒德、心随境转的人们自然会对他们的恶业起反应而在他们身上造恶业,很冤枉的“帮”他们消恶业。
“红衣入殓”对活人构成的伤害是不断地把邪见、伤感和嗔恨灌注亡者家属的心中,每当回想起来时心中总是隐隐作痛。当他们要临终时,若因为这件难忘的事故而耿耿于怀时,会导致他们投生到恶道去!要知道极度伤感也会下地狱的。
“一人犯罪,百人受苦”,请问值得吗?这些苦是必要受的吗?造恶者已经让亡者承受很多痛苦还不够吗?还要连家属也一起跟着承受痛苦吗?为何允许造恶者为亡者和活者两方都带来痛苦呢?如果自认有足够的理智和智慧的话,那么就请让无济于事又带来长远损害的悲愤停止吧!
请记住,一个被错误引导的心对自己所带来的伤害,远比恶毒的敌人对自己所作出的伤害来得更大,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妓女一样,四个男人在一世对她带来伤害,而她自己的心却为自己带来更长远的伤害。《法句经·42偈》:仇敌害仇敌,怨家对怨家,若心向邪行,恶业最为大。
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仇家,也没有永恒的杀人犯、盗匪、污蔑者、毁谤者、恐怖分子等恶人,即使再怎么恶劣的人,也是烦恼一时掩盖而铸成大错而已,他们也有可能被净化成圣者的一朝。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杀人魔央掘摩罗,他杀人如麻,嗜血成性,凶暴残忍,许多村庄、城镇与地区都因他而荒芜。他不断的杀人,然后将受害者的手指串成颈炼挂在脖子上,所以人们都称他为“指鬘”。后来佛陀亲自前去度化了他出家成为比库。不久后,在精进的修行下,央掘摩罗从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蜕变成一名阿拉汉。
一天早晨,央掘摩罗尊者到舍卫城乞食时,有人朝他扔了一个土块,有人朝他扔了一根棍子,有人朝他扔了一片碎陶片,他的钵被打破,衣袍被扯坏,头破血流地回到佛陀身边。
佛陀劝他要忍耐,他此生此地所受的业报,原来可能得在地狱中受数年、数百年、数千年的业报。对央掘摩罗尊者来说,这些遭遇只是重业轻受而已,但那些在一位阿拉汉身上造恶业的人就惨了。
打破阿拉汉的钵,扯坏阿拉汉的衣,又让阿拉汉头破血流的恶业,足以让他们投生到地狱,投生为人时有很多世,都会遭受到他们如何对待央掘摩罗尊者一样的果报。为何他们会对一名阿拉汉造恶业,为自己的未来带来痛苦呢?
因为他们被内心的嗔恨击败,不能如理作意,无法自制,没有在当下重新认识一个人。他们愤怒地想:此人杀了我的父亲、此人杀了我的母亲、此人杀了我的亲人、此人害我家破人亡,他们不能原谅央掘摩罗尊者以前是杀人魔时为他们带来的伤害,所以,因嗔恨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若硬要跟一个人生生世世结恶缘,真的是很愚昧的事,一个人赤手拿起焰热的火炭丢人时,无论有没有丢中他人,肯定的首先烧伤的是自己的手;一样的道理,无论对方有没有受到伤害,第一个先受到伤害的肯定是自己。
但是,因为烦恼的促使,许多人偏偏要把结果弄成双输的残局。还没有了知四圣谛的凡夫,未来还要很长很长的旅途要走,几乎看不到尽头的,而且路途艰辛险恶,处处虎潭蛇穴,暗流汹涌,多结了一个恶缘就像是给自己未来的路多刨了一个泥坑,多挖了一个陷阱和多掘了一个坟墓给自己而已,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进自掘的泥坑、陷阱和坟墓里去了。
有一句话永远都是对的:多一个朋友总是好过多一个敌人。明白到这一点,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要结恶缘,不做为自己带来危害的事。面对他人无情的攻击、苛刻的批评、毁谤、玷辱、欺侮、压迫、残害等等,都不以怨恨回报怨恨,不以暴易暴以暴治暴,不以牙还牙,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法句经·3和4偈》:“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怀此意,怨恨不能息。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
在佛教发展的历史中,曾经面对异教徒的摧残,佛教圣典、历史圣迹、佛像一一被摧毁,寺院也惨遭毁灭,僧侣和信徒被大量屠杀,即使遭受到如此惨无人道的灭顶之灾,佛弟子们也不曾向任何宗教发动过圣战,或采取报复行动。
佛教各传承之间也不曾发生过流血冲突事件,虽然彼此之间有些见解不相容之处,但大致上大家都依然互相尊重,保持友好,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
许多人认为佛教徒消极是因为佛教徒奉行逆来顺受,不反抗,不报复,学习“吃亏”,绝对忍辱与牺牲的精神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他们有如此成见是情有可原的,这是因为“眼障”所构成的框框,让他们的世界观只停留在这框框里面的范围而已,导致他们对事物的了解很片面。
什么是“眼障”呢?马有马眼障,一只被套上马眼障的驯马,其视野只有前方九十度左右而已;同样的,人也有“人眼障”,一出生就被套上“人眼障”的人们,其人生观的视野只能看到今生一世而已。佛陀的出现已经为世人开显了解除“眼障”的方法,无论一个人是否佛教徒,也无论是无神论者、无可知论者、一神论者或者多神论者也好,只要能够依照正确的修行次第,任何人都有机会卸掉拴在眼睛的“眼障”。
卸下“眼障”后,人们才会瞥见因果贯穿三世,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的事,一切发生的事物并不是偶然的,有其果必有其因,因因果果在经纬万端地交织着、循环着。佛弟子们只是从更深层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只是主动性的从无止尽的冤冤相报中来个了断,不在受苦果时再造新的苦因,从恶性循环里抽身出来而已。所以,若要说消极,那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消极?
一个勇于战胜自我、在极度痛苦中也能克服嗔心、能在逆境中摆脱错误的思维模式、能不被业牵着走的人消极?还是一个让自己的心随境转、让嗔之火焚烧自己的心、让错误的思维模式套死、宁愿让心被业牵着走、让自己继续翻滚于苦境的人消极呢?
“红衣入殓”就探讨到这里为此,分享了那么多,相信有足够理性和智慧的人们已经心知其意,进而择善而从,为了自己和亲人们长远的福利和安乐,我们应当把“红衣入殓”的谬论从思想里摒弃掉。
有一句话叫“有仇不报非君子”据说是从古代武侠世界中萌生出来的,现在还在广泛毒害着大部分华人的思想。这种心错误的导向已经搞得古代“武林界”剑拔弩张还不够,还要继续让它贻害现代社会吗?
为了后代的幸福,作为前辈的我们应该是时候把“有仇不报非君子”纠正为“有仇不报真君子”了。“忍得辱中辱,方为人上人”,有仇能够以慈心化解,有辱当做修忍辱波罗蜜,能战胜如此难胜之战的人,实为人中豪杰,人中大丈夫。
朋友问答篇二 beizhuannan:如果用汉语念诵可以吗?
答:使用汉语念诵也是可以的,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因为出自对于佛陀的语言表示崇敬,通常上座部佛教的佛弟子们会比较喜欢使用巴利语念诵,而且据缅甸传承说法:许多高级的天神都会听巴利语,他们之间甚至使用巴利语沟通的,因为他们许多都是在佛陀时代见过佛陀的,并在佛陀亲自教导下修福慧,死后投生为大神力的天神,他们当中也有许多已经是圣者了。
由于他们都非常喜欢听法,当我们念诵佛陀的经文之前一般上会邀请他们也一起来听法,所以我们当然也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佛陀入般湼槃至今,对我们来说虽然已经过了两千多年,但对天界的众天神来说只是刚刚过了几天而已,这要看是哪一界的天,对都西答天的天神来说还不到一星期呢,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使用佛陀的语言念诵佛陀说过的法,天神们更有亲切感,更欢喜的听法。
使用巴利语另一个重大意义是:团结僧团,尤其是当佛教开始从印度走向世界时,巴利语更显得额外可贵。当来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僧团相聚在一起时,依然可以在同一个巴利体系下统一,如一起诵经、诵戒和做羯磨。有一些精通巴利的长老们还可以互相使用巴利语沟通呢!再者,一些巴利文字在翻译上很欠缺,很难找到完全贴切的诠释和翻译,而且巴利字的一音多义也常见,所以使用原本的巴利字会比较适当。
leothl:请问如果有人搬进新屋,半夜醒来看见厨房的碗碟飞来飞去要怎样办?要念诵甚么经?这是有位朋友的亲戚遇过,他们隔天就搬走了,而那屋子已经快变废墟了。请帮忙问问禅师有何解决的方法吗?谢谢。
答:可能他们要向他人显示这里已经“名屋有主”了。建议还是使用老老实实、老套又可靠的方法,就照上文曾经提过的方法:念诵护卫经、散播慈心与分享功德。首先我们邀请诸天,接着念诵佛随念、法随念和僧随念,之后,我们建议大家念诵以下几部护卫经:
1. 大吉祥经《小诵·第5经》《经集·第2品·第4经》
2. 宝经《小诵·第6经》《经集·第2品·第1经》
3. 应作慈爱经《小诵·第9经》《经集·第1品·第8经》
4. 蕴护卫经《增支部·第4集·第7品·蛇王经第7》《律藏·小品·小事篇》
5. 旌旗顶经《相应部·第1品·第11相应·第1品·第3经》
6. 阿嗒那帝亚经《长部·第32经》(小段摘录)
念完护卫经后,不妨加上无畏偈和一些祝福与护卫的念诵。以上的护卫经、无畏偈、祝福与护卫普遍收录在一般的南传巴利课诵本里,对祝福,保护远离恐惧、畏怖,化解暴戾、解除危难都很有效,可以学习受持。
念诵护卫经时切记是抱以一颗慈心来念诵,同时散播慈心给他们,而不是抱着为了要赶走他们而念诵,若越想要赶走他们反而他们会越闹,因为这是抱着嗔心来念诵,以不正确的心态念诵护卫经当然达不到什么好效果。
此外,建议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后回向给他们,双管齐下。实行以上的方法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见效。若还是不行,建议可以尝试与他们沟通沟通,做做朋友,大不了就与他们和睦共处而已,同时继续实践以上的方法:诵经、慈爱与分享功德,日久后,如果他们还在,也会成为你们和那间家的守护神了。
这些方法永远错不了的,只要一直注入对的因,果永远都是对的,只是需要经过时间证明,可能习惯快餐文化的现代人,不是很有耐心接受这些有机的方法。
问:刽子手不因为私人仇恨而杀人,只因为工作原因而杀人,是否有罪?
答:谢谢提醒。杀人肯定是有恶业的,无论是自己动手,还是叫他人动手,或者只是被人聘请杀人,而自己却无意杀人,这都是有罪的。
而且,照理来说,虽然是国王是主凶,但执行刽子手本身所造的恶业,会比国王更多,因为双方杀人的心路过程,刽子手处理杀人的场面比较久,心的印象也会比国王强得多,所以论在杀人时的心路过程造下的速行心,刽子手是不少于国王。
但是,对于上述的故事是有点特别,当沙利子尊者发现刽子手无法专注听法时,才问他是否自己有意杀他们,或者只是执行任务而已?
那么刽子手说只是因为任务的需要才杀人,当沙利子尊者问他,若只是因为执行任务而杀人是否有罪时,刽子手思考后觉得自己并没有罪。
但事实上是肯定有罪的,记得,沙利子尊者并没有说他无罪,是刽子手不了解,认为自己无罪而已。然而,沙利子尊者也没有必要去纠正他,这是沙利子尊者的善巧,让他自己能够暂时解除掉自己内心的追悔心,才能继续听法一直修到行舍智的阶段。
因为沙利子尊者的善巧,而让一个原本将会投生地狱的刽子手,转成投生天界。然而,当杀人的恶业若遇到因缘成熟时,他依然要承受其果报,除非他已经证得初果,永远关闭恶道之门,否则当刽子手的恶业,还会在未来产生投生地狱的果报。
附录1:诵念与听闻护卫偈之态度
护卫偈的宗旨,是为了带给人们护卫和其他善果。因此,以正确的态度诵念与听闻护卫偈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得到诵持这些护卫偈的一切利益,有一些情况是念诵着与听闻者必须去遵照的。实际上,诵念者与听闻者各有三种必须去遵照的情况。
念诵着必须遵照的三种情况:一、他们必须学习正确与完整无疏忽地诵念这些护卫偈。二、他们必须理解所诵念的护卫偈之意义。三、他们必须带着善意与慈心诵念这些护卫偈。
听闻者必须遵照三种情况:、一、他们不能犯上五逆重罪。五逆重罪是:杀害自己的父亲、杀害自己的母亲、杀阿拉汉、恶意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
二、他们不能带有邪见,即是排斥所有的因果。三、他们必须带着信心听闻这些护卫偈,且相信护卫偈的功效是避开危险和得到善果。
(当人们带有信心听闻这些护卫偈时,他们是会以一颗恭敬与专注的心去听闻的。因此,我认为以恭敬与专注的心,也必然包含在这个情况里。)
只有符合这些情况,人们才能得到护卫偈的利益。因此,当护卫偈在吟诵时,我们必须以信心、恭敬和专注的心听闻这些诵文。再者,诵念这些护卫偈是带给诵念者和听闻者双方利益的。那些诵念者就如那些给予他人东西的人;而听闻者就如那些接受的人。
如果接受者没有接受任何所给予的东西,他们将会什么也得不到。同样的,如果人们不听闻这些吟诵,只是让其他人诵念,而他们自己又去做其他事情的话,他们肯定无法得到任何所给予的东西,所以他们也无法得到诵念这些护卫偈的利益。
附录2:阿嗒那帝亚守护经
见多识广的佛教徒,一般上把《阿嗒那帝亚经》视为一个用来驱邪除怪的护偈。虽然如此,上座部佛教徒也会在传统的特殊场合里,诵念有关护经的小段摘录;而在较完整的巴利文诵经书里,也不难找到该摘录。
这护偈原收录在巴利经藏里的长部的第32部经,即阿嗒那帝亚经里。在这里,该护偈是亚卡多闻天王所推荐来「护卫和保护众比库、比库尼、优婆塞和优婆夷免于受伤害和安全地居住」的。它之后也被我们的世尊果德玛佛认可,说道:「诸比库,学习阿嗒那帝亚护偈,掌握它,熟记它。」
然而,根据阿嗒那帝亚经的注释,若一位佛教徒被邪恶的非人(即神或鬼)困扰或侵占时,他不应马上便吟诵此经。反之,他应先诵念慈经(小诵经9)、幢顶经(相应部XI.3)和三宝经(小诵经6)长达七天。若七天后受害者得以摆脱有关非人便可。唯有在这些努力不凑效的情况下,才应诵念阿嗒那帝亚经。
在诵念该护经前,比库不可食用肉食或磨成粉状的谷类。此外,他也不可在墓地里居住。这是为了避免让该非人有机会还击,因为这些食物和地方是他们所喜好的。此外,吟诵的地点也应涂上新鲜的牛粪以便净化它,而比库则应坐在干净的座位上。
在离开寺院到诵经的地点时,持着木制武器的人们应包围该比库以护送他。在诵经时,他不应坐在开阔的场地上。反之,他应坐在所有窗口和门户都关上的房间里,让持着木制武器的人们将他包围;并以慈心来诵念护偈。
在还没有作守护(即是诵念护经)前,比库应先让受害者持守五戒。若这么做还不能让他摆脱非人的侵占,比库应把受害者带到寺院里去,并让他躺在佛塔的阶地上,把他当成供奉给佛陀坐的座位。接着,在把场地清扫干净和把灯点燃后,比库便可开始宣读吉祥的话语。
这时,寺院里所有的比库都将被召集。另外,靠近寺院最茂盛高大的树也将被找出。树上的天神将如此被召唤:「比库僧团等着你的到来」。被召唤的天神是不能拒绝出席一个僧伽的聚会的。
然后,比库将如此询问附身在受害者身上的非人:「你是谁?」若该非人透露它的名字,它应以该名字被称呼。
「某某,在供奉鲜花、香料、座位和食物所得的功德里,这是给你的部分。此外,比库僧伽也为你宣读了高上吉祥的话语作为法礼。作为对僧伽的尊重,释放此人吧!」
若有关非人依然不愿释放受害者,比库将如此告诉天神:「这位非人不听从我们的劝导,我们将实行佛陀的权威。」这时,僧伽便该作守护。这便是用于在家受害者的程序。
若换成是一名比库被非人附身,有关的程序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却没有如此复杂。在打扫好座位、召集所有的比库和回向供奉鲜花、香料等供品的功德后,僧伽便开始诵念护经。
在疏钞里有提到,在开始以慈心诵念护经前,比库应先宣读吉祥的话语。若不凑效,才召集所有的比库,连同寺院里最有威力的天神一起处理这件事情。
佛陀有说:「诸比库,学习阿嗒那帝亚护偈,掌握它,熟记它。」那么注疏所推荐的程序是否和佛陀的教诲背道而驰呢?而它是否也和亚卡多闻天王所作的保证有所出入?多闻天王保证,只要好好学习及掌握阿嗒那帝亚护偈,任何比库、比库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将受到保护。
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由多闻天王所提供的阿嗒那帝亚护偈只收录了赞颂过去七位佛陀,以及颂扬四大天王和他们各自王国的偈句。想得到护卫和免受非人的伤害及骚扰的佛教徒应学习和牢记它。换句话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诵念有关的护偈,而无需依循注疏里所提及的程序。
然而,阿嗒那帝亚经,除了以上的偈句,包涵多闻天王的保证和四大天王所作的威胁。此外,它也包括用来召唤大亚卡及他们的军师的偈句,要他们处罚骚扰佛教徒的邪恶非人。由于这是一个严厉的行动,他应像注疏里所建议般,是为最后才使用的途径。
有基于此,这里没有收录那些具威胁力的巴利原文。全文诵念阿嗒那帝亚经的任务,应交由有经验和知识的僧伽来处理。
愿有兴趣的佛教徒们都能学习和掌握阿嗒那帝亚护偈,让他们受到护卫、免受非人的伤害和安全地居住。——奥智达比库 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