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禅修者,观照身、只是身,而不将身、观为其它的事物。那么,他就借着分离,而确定了目标,以及分解了事物密集的表象。因为,他能见到色聚及透视其中的究竟色法。
这意味着什么?在这个确定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的五蕴身中,他见不到常、乐、我、净。
身念处,就是在观照无常、苦、无我、不净这些特质所集合起来的物体。
他观照究竟色法一生即灭,因此是无常的。它们一直受到生灭的逼迫,因此是苦的。它们之中没有恒常的我存在,因此是无我的。
同时,它们还一直伴随着可厌恶的颜色、声音、气味等。所以,五蕴身是不净的。如此,他将究竟色法只观为无常、苦、无我、不净。
事实上,根本没有观照我或观照属于我之物的身念处。能够观照,头发、指甲、骨头等集合体中的究竟色法,才算是身念处。
观身为身,乃是逐步地见到,身是无常、苦等特质的集合体。正如《无碍解道》所教导的句子:“在此身中,他观照无常,而不是观照常。”等等。
《无碍解道》里提到七种随观:一、他观照身是无常的,而不是常的,这是无常随观。二、他观照身是苦的,而不是乐的,这是苦随观。
三、他观照身是无我的,而不是我,这是无我随观。四、当他观照身为无常、苦、无我时,他会厌离身而不喜爱身,这是厌离随观。
厌离随观,以及接下来的三种随观,并不是另外的观照方法,而是持续地观照身为无常、苦、无我,在达到相当程度的时候,这些随观就自然生起。
五、他观照身为无常、苦、无我时,不是为了生起贪欲,而是为了远离贪欲,这是离欲随观。
六、他以倾向于寂灭的心,观照身为无常、苦、无我,而不是以倾向于生起的心,这是寂灭随观。
七、他观照身为无常、苦、无我的时候,不是借着执取它,而是借着舍弃它,这是舍遣随观。
修行这七种随观的时候,他的佛法观智,就能暂时地去除烦恼。怎样去除呢?
当他照见身或名色法的无常本质时,常想与骄慢就会消失,因为骄慢之所以会生起,乃是由于认为目标是恒常的缘故。
当他照见身或名色法的苦本质时,乐想与渴爱就会消失。当他照见身或名色法的无我本质时,我想与认为有我的邪见就会消失。
所以,无常、苦、无我的随观智,能够暂时去除骄慢、渴爱、邪见这些烦恼。当观智成熟时,他就会证悟涅盘。
在涅盘中没有名色法,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无常、没有苦、没有我。
在涅盘境才有真正的寂乐,因为舍利弗尊者曾说,没有感受等名法的本身,即是最大的乐。
编摘于南传尊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