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
在修行止禅与观禅时,我们必须修行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在身念处的修习方面,佛陀教导了两种修行方法:止禅与观禅。那么,什么是身念处中的身呢?
修观禅时的身,有两种:色身及名身,色身由二十八种色组成,名身由心与心所组成。换句话说,这些就是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
至于修止禅时的身,它们是安般念、三十二身分、不净、四界分别观等。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也是色法的组合。
例如:呼吸即是一群由心产生的色聚。如果分析这些色聚,我们将发现每一色聚里包含九种色法,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与声音。
同样地,骨骼也是色聚的组合。如果是一具有生命的骨骼,它共有五种色聚。当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色聚时,它们包含了四十四种色法。
在身念处中,佛陀提到安般念、三十二身分、不净等,我们修安般念时,即是在修行身念处。
止禅法门皆属于身念处。当禅修者修行止禅成功之后,他转而修行观禅,辨识二十八种色法,那也是在修行身念处。
在修行名业处的阶段,当他辨识感受时,那是受念处。当他辨识心时,那是心念处。当他辨识触时,那是法念处。
但是,只辨识受、心与触并不足以达到观智,还必须辨识,与它们相应的其余名法。
在辨识名与色之后,也必须辨识它们过去、现在、未来的因缘,这是缘摄受智。
证得缘摄受智之后,正式达到观禅的阶段时,我们即可强调色法、或感受、或心、或触。
所谓强调,并非指我们只辨识一种法而已。我们可以着重于辨识色法,但也必须同时辨识名法。
然后,当我们辨识名法时,也正是在辨识感受、心及法念处。
我们也可以强调受。
然而,单单辨识感受是不够的,我们也应当辨识与它相应的名法、依处及对象(目标、所缘)。
依处及对象是色法,心念处与法念处的修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此,观禅即是观照这些名色法及其因缘无常、苦、无我的本质。
这些法一生起即消灭,因此它们是无常;它们受着不断生灭的压迫,因此它们是苦;在这些法当中并没有一个稳定、永久、不朽的灵魂,因此它们是无我。
对这些名色及其因缘无常、苦、无我本质的辨识,即称为观禅或觉照的法门。因此,当你修止禅与观禅时,我们可以说你在修行四念处。
修行四念处时,你应具备充分的四正勤,即四种正确的精进。四正勤是:一、努力防止尚未生起的恶法生起;
二、努力去除已生起的恶法;三、努力促使尚未生起的善法生起;四、努力开展已生起的善法,直到证悟阿罗汉果。
如何修行呢?你必须修行四念处。当你修行时,必须具备充分的四种精进:即使肉与血干枯,只剩下皮、骨与腱,我也不放弃修行。
如此精进修行时,你必须具备四神足,即四如意足,四项成功的要素。四神足是:一、欲:要证得涅盘的强力意愿。
二、勤:要证得涅盘的强力精进。三、心:要证得涅盘的强力心念。四、观:要证得涅盘的强力观智。
如果有够强的意愿,我们将能达成目标;如果有够强的意愿,没有不能达成的事。
如果有够强的精进,我们将能达成目标;如果有够强的精进,没有不能达成的事。
如果有够强的心念,我们将能达成目标;如果有够强的心念,没有不能达成的事。
如果有够强的观智,我们将能达成目标;如果有够强的观智,没有不能达成的事。
以戒行为基础,而修行止禅与观禅时,我们也应具备五根。五根是:一、信根:我们必须对佛陀及其教法有够强的信心。
二、精进根:我们必须有够强的努力。三、念根:我们对所修的对象,必须保持够强的觉察明记。
四、定根:我们对止禅与观禅的对象,必须有够强的专注。若修行止禅,我们必须只专注于安般念禅相、遍禅相等。
若修行观禅,我们必须只专注于名、色及其因缘等。五、慧根:我们对止禅与观禅的对象,必须有够强的了知。
这五根能控制禅修者的心,使它不偏离导向涅盘的八圣道。若缺少其中任何一根,我们将无法控制我们的心,无法达成目标。
这五根有力量能控制我们的心,使心不离开修行的对象,此力量也称为意志力。当我们强调此意志力时,五根也称为五力。
跟四念处一样,七觉支也非常重要。七觉支是:一、念。二、择法:即观智。三、精进。四、喜。五、轻安。六、定。七、舍。
三十七道品的最后道分,是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换句话说,这就是戒、定、慧的三种增上学,我们必须有系统地修行此三学。
佛陀期望弟子们能牢记这三十七道品,并且修行它们,直到证悟涅盘及道果。
若能如此修行,我们也将能把这些法传授给后代。这样的话,我们以及后代的众生,都能够得到,这世间的种种利益和安乐。
佛陀在《长部.大般涅槃经》里说:“诸比丘!一切行法皆归于灭。因此,汝等应当精进地奋斗。”
我们不应忘记,诸行无常的本质。由于忘记无常的本质,因此我们对自已、亲人、家庭等,还存着热切的期望。如果能了解无常的本质,那么终此一生,我们都会努力脱离无常。
佛陀教导:“诸比丘!勇猛精进,保持正念及清净的戒行,以坚定的决心,守护自己的心。”因此,我们应保持正念与精进。
但是,对什么保持正念呢?我们应对四念处或名色法保持正念。换句话说,就是对诸行保持正念。
我们必须修行戒的训练,即:正语、正业、正命。我们应修行禅定的训练,即:正精进、正念、正定。我们应修行智慧的训练,即:正思惟及正见。
我们修行戒学、定学及慧学时,必须拥有足够的正念,如此才能以观智,透视诸行无常、苦、无我的本质。
若我们希望解脱生死轮回,就必须遵循佛陀的教法而修行,那即是修习三十七道品。让我们在死亡来临之前,精进地奋斗吧!
编摘于南传尊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