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常是佛教修行最基本的用功方法。离开苦空无常无我而大谈常乐我净,很容易误入心外求法的歧途。无常大体上可分为五蕴和六尘两部分。五蕴和六尘虽然都是无常之物,但从用功上言之,两者的侧重点还是有不同的,是需要区别的。
对于六尘的无常是很容易粗略体会到的,六尘构成了众生的生存环境,因为众生的习性是向外攀缘,所以对于无常的感受也多来自六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六尘的变化似乎更加明显,而且众生也不会把六尘当成自我。反观五蕴的无常,之所以容易被忽略,原因也有两个:一者众生没有内观的习惯,二者众生把五蕴执着为自我。
五蕴非我是佛教最基本的常识,毋庸赘言。在观无常的时候,众生自然会倾向于观六尘的无常。观六尘的无常固然也可以得到利益,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而缺乏对五蕴无常的反观,则是很不够的。因为最关键的问题并非地球何时毁灭,而是自己的身心何时解脱。如果身心不得解脱则长生不老亦属无益。相反则朝闻道夕死可矣,不再受后有。
众生的执着根本上是对五蕴的执着,而非六尘。执着六尘是一个表象,最终是为了满足五蕴。五蕴才是令众生恒处长夜的怨贼。所以从六尘用功将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把矛头指向五蕴才能拔除生死苦本。
不观无常而镇日追逐福报功德,完全是背道而驰。虽观无常而未能把握重点,则会事倍功半。六尘涵括了世间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原本是没有意义的,是五蕴赋予了其虚妄的意义。众生将五蕴当成了常恒不变的自我,为欲贪所逼使,不断为五蕴的变迁贡献动力,这种延续后有的本能使轮回永无止息。
所以观五蕴的无常才是最重要的,而观六尘的无常其实还是在间接观五蕴的无常,实在不如直捣黄龙来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