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在自然环境和自然状态下,一般来说,如果不及时焚化或深埋,不消多久便会腐烂发臭,污染环境。若在寒冷和干燥的季节,尸体保存的时间可稍长一些,但仍是比较有限的。像古埃及的木乃依,中国的马王堆西汉女尸、新疆楼兰女尸,能历千百年而不腐朽,那不仅由于采取了特殊的防腐措施,而且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大大延缓了尸体的质变,如楼兰女尸出土时仅重十公斤,这表明哈蜜地区特别的高温干燥,已使尸体变成一具完全脱水的干尸。总体来说,古代即便对尸体采取了防腐措施,真能千百年不腐者也还是比较少见的。 那么,就无例外了麽?也有例外,而且,就象前面所介绍的那样,死后能烧出舍利子者,或焚后心舌不坏、骨现瑞相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佛法的修行者、成就者;在自然环境和自然状态下,死尸能保持很长时间不腐朽者,更几乎无一例外都发生在佛法的修行者、成就者身上。唐代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竭盘陀国中的两个“石室入定罗汉”,皆在大石崖的石室中“端然而坐,难以动摇,形若赢人,肤骸不朽,已经七百余岁。”这两个罗汉的胡须头发总是生长,所以那里的僧人每年还要为罗汉剃头发换衣服。 请您读读下面的一些记载吧,这不能不使人对佛法的不可思议而又真实不虚再次击节赞叹。
70.脚碾石出水,火焚身不坏
据梁代慧皎(497-554)所撰《高僧传》记载,晋武帝太康九年(公元288年),洛阳城中瘟疫流行,死者无数。此时,不知打哪来了个衣衾褴褛却风骨不凡的僧人,以咒术为人驱邪疗疾,经他救治者,十之八九,不药而愈,洛阳老少将他视为活神仙。
这个苦行僧,名叫诃罗竭,出生在樊阳(在今湖北省),年纪很小时就出了家,专修“头陀”,常年独宿于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和荒冢之间。
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诃罗竭在娄至山石窟中坐禅。消息不知怎么传开了,人们听说山上石窟中来了个修“头陀”的活神仙,便时有信众上山拜谒。有人见石窟离水源很远,用水不便,想为活神仙掘一口井,诃罗竭说:“喔,不用麻烦你们了。”言毕,抬起左脚,以脚趾碾石壁,石壁顿时陷下一个小坑,脚放下,便有一股清泉从石洞中流出。从此以后,这股清泉源源不绝,来饮者不仅饥渴立除,而且百病能消。
元康八年(公元298年),诃罗竭神色安祥地端坐而逝。弟子聚大堆木柴,按西域方式将他奢维。大火焚烧了一天,火声噼噼,烟雾熳熳,可他的尸体居然不怕火烧,平坐火中,端然不动。火灭后,弟子见师父肉身不坏,便将其抬回石窟安置。
晋成帝咸和(公元326-334年)中期,西域僧人竺定来中国,听说有奇僧遗身火焚不坏,专门来娄至山拜谒,果见诃罗竭仍在石窟中俨然平坐,已三十年了。
71.刀剑不能伤,沙门白脚师
在中国的二十五史中,《魏书·释老志》是第一篇全面反映一朝一代佛道两教发展的经典文献,其中对佛教传入中国及至北魏的发展经过记述尤详,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
在《魏书·释老志》里,记载了一位世称“白脚师”的僧人事迹。
这位僧人法号惠始,俗姓张,出生在大约东晋兴宁年间(公元363-365年),老家在清河(在今河南省)。出家后严持戒律、精进修行,修得一定的定力和神通,在社会上有点名气。约在后秦弘始年间(公元399-415年),听说西域来的高僧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传法,就到长安去拜见,白天听鸠摩罗什讲经,晚上回静室坐禅。长安城内不少有学识的人都效法他。
后秦永和元年(公元416年),后秦帝姚兴(366-416)去世,其子姚弘(388-417)继嗣帝位,王室贵族对他不服,相继叛乱,永和二年(公元417年),东晋大将刘裕乘机北伐,兵临长安,姚弘出降,押送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被杀。刘裕留儿子义真镇守长安。自立为大夏天王的赫连勃勃(?-425)乘机出兵,于凤翔六年(公元418年)攻取长安,在灞上称帝。
赫连勃勃凶残嗜杀,入长安后大肆屠杀无辜,许多佛教徒亦被坑埋杀戮。赫连勃勃的兵士抓住惠始,用刀刺他,刀一拔出,创口即愈合如初。兵士又惊又怕,不敢再杀他,马上向赫连勃勃报告了此事。赫连勃勃以为部下瞎说,大为发怒,令将和尚押来,用自己佩戴的宝剑杀他,不料也不能伤害,这才真的从内心感到恐惧。他请求惠始宽恕他的野蛮行为,并下令不准再加害长安城里的佛教徒。
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太武帝(408-452)率兵打败了赫连勃勃的继位者赫连昌,收复了长安。太武帝为中国历史上“三武毁法”之中的一个,但此时这位年轻的皇帝对佛法尚无恶感,他听说长安城中的惠始是个得道高僧,对他十分看重,时常加以礼敬。
惠始行事神秘,一般人都不能推测他的行踪。他喜欢打赤脚,经常光脚板走路,令人不解的是,不管走在多么泥泞肮脏或尘土飞扬的路上,他的脚始终不会弄脏,而且越走越干净,人们遂送了他一个外号:“白脚师”。
惠始的禅座入定功夫也十分了得,据他的弟子说,师父从出家直到去世,五十多年间,从没躺下来睡过觉。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惠始在八角寺逝世。临终前,他沐浴净身,换上干净衣服,把弟子叫到身边站立,自己正襟而坐,平平静静地气绝。
死后停尸十天,坐式不改,容貌肤色同平时一样,见者无不称奇。弟子将他坐式入棺,埋在寺内。
北魏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太武帝因偏信崔浩等人道术,诽谤佛法、拆毁寺院、打击僧侣,沙门惠始的遗体不准再留在城内,弟子便将他改葬到南郊去。打开棺材,惠始坐姿不倒,肌肤外貌仍跟十年前刚入棺时一样端庄肃穆。为避免刺激当今皇上,改葬本是悄悄进行的,可是这一消息传出后,轰动一时,竟然有六千多人赶来送葬。朝廷中书监高允为惠始写了传,高度赞述他的品德事迹。惠始的墓冢上,建了一座石制精舍,石上绘有他的形象,虽经毁法运动,仍得以保全下来。
72.骸骨白如雪,惟有舌如故
隋文帝杨坚(公元589-604年在位)开国之际,有个常居文成郡马头山的僧善和尚,本姓席,绛郡(在今山西)正平人,因修行有道,各地赶来向他求教或皈依的人不少。
隋大业(公元605-617年)初年,僧善患病不治,把弟子召到身边说:“我患的是肠中结冷病,起因于我少年时在山上修道时,粮食吃光了,懒得下山,就吃小石子充饥,以此落下了病根。”又说:“我要走了,你们要好好修行,今后一起往生净域。等我死后,不必用火焚燎,以免伤害蚯蚓虫蚁等其他生灵。你们弄一口大瓮,让我坐在瓮中,到荒坡上找个无人处,挖个深坑,埋下去就行了。”他说完就圆寂了。弟子依言,将他装入瓮中埋于荒山。
绛州和尚僧袭,曾受僧善教诲,对师父十分崇敬。僧善去世的消息,他很晚才听说,很想到师父的遗骸前祭奠一下,却找不到埋尸之处。几年过去了,有一次他来到马头山,无意中走入一座荒坡,正当他凝神追想师父时,忽然爆声震裂、林谷轰响,随即就见眼前地皮裂开,一口大瓮从地涌出。他打开瓮盖,只见师父肉身已无,骸骨雪白,一根舌头却完好无损地躺在瓮里,舌色红赤鲜映,就象活时一样。
僧袭取走了白骨和舌头,建了一座灵塔,将舌骨供在塔里。
73.本来无一物,真身留千载
说起禅宗六祖惠能(638-713),大家马上会想到他针对师兄神秀所作之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教惹尘埃。”而作的四句偈来: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个初投五祖门下不识一字的抱石舂米汉,以这四句偈语而得禅宗代代相传法衣的故事,是很多读者都熟悉的,在此,不再从头一一介绍。
下面,仅从他即将离世前说起。
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七月,长驻韶州曹溪(在今广东省韶关曲江县)宝林寺(唐中宗时曾先后赐改“中兴寺”、“法泉寺”)的六祖大师,吩咐门徒到他的出生地新州(在今广东省新兴县)国恩寺建一座塔,并督促定要早日完工。
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夏末,塔如期建成。七月一日,六祖大师把众弟子召到跟前说:“我八月份就要圆寂了,你们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应尽早提出,我为你们释疑解难,不然我离世之后,就没人再教授你们了。”
法海上座等众弟子听了都痛哭流涕,只有神会不动声色,也不哭泣。
六祖大师说:“神会小师父,已得到了无善无不善、在生死荣毁间无动于心的佛家真谛。不知你们在山中修行多年,都修了些什么道?你们现在悲伤哭泣,是为谁而忧伤?如果是担忧我今后不知去往何处,那是大可不必,如果我不知今后去处,我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既然知道今后去处,还有什么必要悲伤哭泣呢?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性原本没有生成和毁灭,也没有来与去的变化,人在本质上也是无生无死、无来无去的。”六祖大师叫弟子们都坐下,他念了一首《真假动静偈》,嘱大家记下,以后经常诵念,按偈修行。
法海上座叩问道:“大师圆寂之后,衣钵将交付给谁呢?”
六祖大师说:“先祖菩提达摩大师留下的衣钵,到此为止,不再传了,这在达摩大师留下的偈语里已经说得很清楚:‘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今后,你们只要按《坛经》去讲授佛法,就是正确的佛法,相信不会再有什么疑惑。你们自己要通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照我说的方法去修行,就会证得真正的佛果。”
七月八日,六祖大师要弟子速备船只,他要乘船去新州。
有弟子问:“大师从此离去,什么时候回来?”
六祖大师说:“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有弟子问:“大师衣钵传付给什么人?”
六祖大师说:“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又有人问:“莫非你将来会有灾难吗?”
六祖大师说:“我圆寂后五六年,会有一人来取我首级,你们可记住这几句预言: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转身对大家说:“你们不必担心以后的事情,我走后七十年,有两位菩萨会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的僧人,一位是在家的居士。他们同时兴盛佛法,教化众生,建立宗派,修建庙宇,将佛法发扬光大,广为流传。”
八月三日,六祖大师沐浴更衣后,对弟子嘱咐完身后之事,又说了一首偈语: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著。
端坐到三更,对弟子说:“我要走了。”便溘然涅槃,终年七十六岁。这时,屋子里弥漫奇异的香味,一道白虹连天接地,四周林木尽染白色,满山禽兽发出阵阵哀鸣。
慧能去世后,肉身久不散乱。广州、韶州、新州三郡官员,以及四周僧尼百姓,争要迎请六祖大师真身,一时不能决定迎往何处。于是大家燃香祈祷,见一股白烟直指曹溪,十一月十三日,众人便将六祖真身神龛迁回曹溪宝林寺。
第二年,大家记起六祖大师生前说过有人要来盗取头颅的预言,便把六祖真身请出神龛,用铁片、铁链及漆布将真身颈项牢牢护住,然后入塔,其时塔内忽放白光,冲天直上,三天后才渐渐消散。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八月三日半夜,忽闻塔内传出铁索拽动之声,僧众惊起,见一汉子从塔中慌忙逃出,再检视六祖真身,发现脖颈有伤痕,天明即向州县报了官。县令杨侃和刺史柳无忝对此案十分重视,切加擒拿,不久于石家村捕得贼人,送往韶州审讯。此贼姓张,汝州梁县人,是个孝子,为赡养家中年迈的老母,拿了洪州开元寺一个新罗(今朝鲜)僧给的二十千钱,帮该僧人盗取六祖大师首级归海东供养。这就是慧能预言中说的“头上养亲,口里须餐”。而审理此案的县令杨侃和刺史柳无忝,正是应了预言中的“遇满之难,杨柳为官”。柳太守亲自将犯人押往往曹溪,征求六祖大弟子令韬对此案处理意见。令韬说:“若以国法刑律论,应以盗贼严处;但以佛教慈悲为怀、冤亲平等,而且彼盗首本意也是为了供养,就饶了他吧。”柳太守感叹不已:“佛门广大,真是不假啊。”就赦免了罪犯。
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其名沿称至今。未几,寺塔被大火焚毁,鞠为煨烬,六祖真身得护塔僧拚力抢救,幸免于难。宋太宗(939-997,公元976-997年在位)即位后,将寺塔修复得更加壮丽辉煌。
元朝末期,寺宇三造兵燹,庙庭衰落。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德清和尚大力中兴,修建庙宇。
清圣祖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尚可喜重修全寺。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由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发起,虚云和尚主持募化,将南化寺移位重建。
史无前例的“文革”中,黑白颠倒,恶魔当道,寺院严重受损,所幸六祖真身逃过此劫。公元1981年,寺院重新修建,六祖殿焕然一新。你若去南华寺参拜,六祖真身就供在六祖殿中,左右还供奉明代德清和尚与丹田和尚真身。六祖大师留下真身至今已一千二百八十多年矣。